如果要談預言,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這次疫情何時結束(最近英國又出現了變異病毒),還有經濟未來如何發展。以下為引用之前很火的一位印度神童對未來流行病和經濟趨勢的"神預言"。
一、印度神童做出了哪些驚人的預言?
很早之前,一位名叫阿比加·阿南德的印度神童關於2020年的預言視頻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瘋傳,原因是他在2019年8月上傳了一段名為《2019年11月到2020年4月之間世界將面臨的危險》的YouTube視頻。
阿南德在視頻中表示,從2019年11月起,世界將進入一個困難時期,鼠疫病毒將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全球緊張局勢將加劇,直到4月達到頂峰,5月29日之後緩解,但不會在6月底之前緩解。
如今,全球新的冠狀動脈肺炎疫情大流行,阿南德在這段視頻中完全證實了他的神預言,令世界震驚。然而,今年4月,這位神童又在YouTube上上傳了一段名為"2020年至2021年世界的未來"的視頻,再次預測了疫情的走向。
他指出,2020年下半年,病毒傳播的嚴重程度將逐漸降低。但從2020年12月21日到2021年3月21日,將出現比新冠疫情更嚴重的全球災難,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病毒甚至超級細菌,2021年2月10日將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可能引發全球經濟崩潰。
準確預測新型冠狀動脈肺炎病毒的印度神童的話又一次引發了人們的熱議。他的預測真的可信嗎?還是為了吸引眼球而胡言亂語?
這裡我特別說一下,僅僅是分析它的預測原理,至於準不準可以自己了解一下,很多人認為它是胡說八道,包括很多平臺上都出了闢謠視頻,甚至有人專門來論證此人的預言根本就是一個謠傳,所以我們僅做分析。
二、預測全球瘟疫大流行的依據是什麼?
每當有災難發生時,都會有神童、預言家等,他們似乎已經提前準確地預測到了災難的發生。其實,每年都有很多人"預言"未來的災難。如果預言毫無根據,沒有理論依據,那麼很可能只是一種巧合,不足為奇,大家都習以為常。但是,如果一個預言有理有據,準確無誤,那就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
印度神童阿南德的預言有理論依據嗎?
阿南德2006年出生於印度,從小天資聰穎,少年時代就獲得了草藥微生物學的研究生學位(真實性未知,有可能是包裝自己的)。
在很小的時候,他就對古老的印度教天文預測藝術--吠陀佔星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驚人的天賦,現在是印度著名的佔星師。
阿南德驚人預言的理論基礎是吠陀佔星術。吠陀佔星術在印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其理論文本至今仍保存完好。幾千年來,未因政治因素而失傳。
印度社會和學術界特別有意思,在印度研究吠陀佔星學的人很多都是社會的上層人士和著名學者。
印度前科學部長Murali Manohar Joshi在2014年宣布,全國200多所大學中的35所大學必須提供與佔星學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馬諾哈爾-喬希不僅是一名高級政府官員,也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
他認為《吠陀經》和《奧義書》等古梵文經文包含了所有科學知識的要義。(就《吠陀》和《奧義書》在古印度的地位和影響而言,相當於中國古代的《易經》)
三、印度吠陀佔星術是否有強大的天文學背景?
吠陀佔星術是通過宇宙中恆星相對於地球的相對位置來預測在某一特定時間會發生什麼事件以及事件的未來進程的做法。理論上,太陽、月亮和五行的排列和相對位置對地球有重要影響。
現代天文學研究證實,當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球自轉軸相對於自轉軸產生點頭的周期性運動,在技術上稱為"章動"。
這是由於太陽、月球和太陽系中其他幾顆行星的運行和引力變化對地球的周期性影響。而地球黃道與赤道的夾角變化引起的"年齡差"現象,也是由於太陽系中其他天體的引力影響所致。因此,太陽系的日、月、星體的運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地球。
為什麼阿南德會說,從2019年11月開始,世界將經歷一場災難?這是基於吠陀佔星學認為,從這個月開始,火星、木星和土星將形成一條直線,形成三星連珠,將嚴重幹擾地球磁場,破壞地球能量。
一些好奇的網友,在美國宇航局認可的專業天文觀測網站上,通過3D天文圖像的歷史數據,終於證實了土星、木星、火星在這個時間段都在地球的同一側,而且它們之間確實在一條直線上。
我們知道,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體積是地球的11倍,質量是地球的317倍),其次是土星,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因此,火星、木星、土星是對地球影響最大的三顆行星。如果這三顆星連在一起,它們對地球的影響就真的非同一般了。
那麼,這種三星序列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當然不是。土星、木星、火星的公轉周期分別為30年、12年、10年左右,而這三顆恆星的軌道又處於不同的公轉期,所以這三顆恆星在地球同一側排隊的最短周期是三顆恆星公轉周期的最小公倍數,即60年。
至此,如果看過我之前的文章也能了解,60年的周期與中國古代預測術--天幹地支理論的60甲子周期是一樣的。中國這種預測理論的天文學基礎是太陽系的日月星辰對地球的周期性影響。
這與吠陀佔星學的理論基礎相似,中國的六十甲子都具有金屬、木、水、火、土五種屬性,而吠陀佔星學則強調地、水、火、風、空五種基本元素。兩者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2020年是甲子六十年的庚子年。中國古代一直有"庚子災害"之說,這種災害主要是指地震、水災、旱災、瘟疫等自然災害,我們要問瘟疫算不算自然災害,從古代中醫理論來看,瘟疫是歸咎於氣候失調。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專家王永炎先生早在2019年6月就根據《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理論,預測2019年冬至前後會有一場瘟疫。五運六氣的靈魂核心是陰陽五行和六十甲子理論。
通俗點說,瘟疫的發生是人為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天時",是太陽系日月星辰自轉對地球磁場、能量、氣候造成的幹擾。想想今年發生的諸多黑天鵝事件,不僅有流行病,還有蝗蟲、火災、洪水、暴亂、邊境衝突等。
一系列的天災人禍都在這一年爆發,這難道只是巧合嗎?其實,在絕大多數的災難中,地理環境是基礎,人為因素是變數,最終造成世界級災難的主因往往是日月星辰的仰望,如果有懂中醫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五運六氣,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專家王永炎先生說的是一樣的。
四、未來還會有更大的災禍嗎?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看看阿南德根據吠陀佔星學對未來疫情的分析。他預測從2020年7月-12月,疫情的嚴重程度會逐漸降低,主要依據是土、木、火三顆星會逐漸從一條直線上分離,使其對地球的影響減弱。
不過,他表示,雖然未來人類會發明出預防鼠疫的疫苗,但還會有更多新的病毒,超級細菌也有可能出現。
阿南德預測,2020年12月20日之後,將爆發一場比新冠疫情更嚴重的災難,這次的災難是由木星和土星重合併面向地球引起的,即土星、木星和地球將形成"三星連珠"現象。
三星連珠的影響更大。這條三星連環造成的災難將從今年10月左右開始顯現,12月爆發後將至少持續到2021年3月,在此期間,人們可能會遭受疾病、饑荒和經濟困難。
(目前來看疫情已經在多地開始再次反彈,尤其是最近英國出現了變異病毒)
世界上的陰陽五行是有規律可循的。庚為金,子為陰水。根據陰陽五行的規律,庚子年的子水在上一年的子月(2019年12月)就開始出現了,一直到未月(2020年7月)氣數減弱。
但由於2020年最後一個月是"癸未"月,"癸"是天幹中"子"的出現,子水未盡,這個月還有氣數。所以,雖然7月後疫情會逐漸減緩,但仍會繼續起伏,無法完全停止。
那麼,庚子年的子水,在經歷了7-12月的疲軟期後,什麼時候會捲土重來,再次變得猖獗呢?現在是今年的戊子月(12月)開始。下半月,以子水為代表的陰氣將達到最高峰。
最後,阿南德還特別提到了2020年12月20日這個日子。在吠陀佔星學中,這一天是木星和土星重逢並開始分離的日子,對地球磁場的影響最為明顯,所以阿南德認為,災難將在這一天之後開始降臨。
五、神童對未來世界經濟的預測是什麼?
除了預測災難之外,阿南德還對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向表示擔憂。
他指出,2021年2月10日將出現"六星合相",太陽、月亮、水星、木星、土星幾乎在一條直線上,這一現象加上2020年底的災難影響,將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可能導致世界經濟全面崩潰。預計到2021年11月,木星和土星完全分離時,經濟秩序才會徹底恢復。
阿南德最後強調說:"這是天象變化產生的必然,是人類共同的事業,需要全人類從內心深處覺醒,才能生存。與瘟疫相比,饑荒和經濟是更嚴重的災難,政府或個人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古人常說,冥冥之中,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命運,總認為天地間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控制著個人乃至整個人類的命運。其實,這個"冥冥之中"最大的秘密就隱藏在宇宙和天體的運行規律中。
中國古人用六十甲子與陰陽五行相結合的理論,古印度人用吠陀佔星術,通過日月星辰的周期性運動來預測世界的變化,甚至個人命運的起伏。這些都不能用一種"巧合"或"迷信"來掩蓋。相反,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和嚴謹的態度去研究和探索背後隱藏的奧秘和科學原理。
我相信,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們會越來越認識到宇宙和星空對地球和人類的深刻影響,無處不在。
當然,在目前阿南德通過佔星學分析的預言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的情況下,我們也應該保持理性,不必驚慌,但我們也可以未雨綢繆,做好準備。沒有必要驚慌失措,但我們也可以採取預防措施,做好準備。在不幸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
以上為對阿南德預言的分析,不管哪種方式預言,其實本質上還是天體運行造成的磁場的幹擾。
北冥木木,專注易經風水、周易國學、中醫文化深度揭秘,系統學習易經,快速入門,弘揚傳統文化,讓你擁有別人不知道的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