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人生道路中,很多人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上陷入不得志的困境裡,有的人在進退維谷的境遇裡徘徊躊躇,逐漸喪失理想,丟棄希望,而有的人卻絕境中努力尋找出路,不懈拼搏,最終出人頭地。唐代著名的詩人陳子昂就是後者的典型代表,最初的他始終鬱郁不得志,後來的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實現了境遇的突破,這種在困境中的拼搏精神是值得後世人學習的。
首先來具體了解一下他:陳子昂,字伯玉,唐代詩文革新的代表人物,有「詩骨」之稱。正是他在齊梁柔靡浮豔的風格還在盛行的時代,引領詩歌從綺麗萎靡走向剛健奔放。陳子昂的文風之所以是剛健奔放的,是因為他能夠真實地表現自己的人生體驗,而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同時他的人生經曆本身就是很動人心弦的,儼然一首慷慨激昂的生命悲歌,其精彩的程度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陳子昂人生經歷的跌宕起伏與他的身世和性格有很深的聯繫。他很幸運地出生在了一個富貴之家,早年的生活很富足舒適,富有俠客精神的他「年少輕狂,裘馬放蕩」,因此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還不通經史,活脫脫一個浪蕩的紈絝子弟。但是後來他卻浪子回頭,改掉了身上的惡習,專心讀書,用心鑽研,最終成為了學識淵博而且才華橫溢的大才子,真正實現了從「浪子」到「才子」的大轉變。能夠實現這樣的轉變的人意志得多麼堅定,精神得多麼頑強啊?在某種程度上,這種人生經歷也為他作品的剛健文風奠定了一定的精神基調。
後來陳子昂懷著鴻鵠之志離開自己的家鄉,進入當時的最高學府學習,可是參加科舉考試卻兩次名落孫山,隨後他四處拜謁名人,進獻自己的詩文作品,不料被一次次地拒之門外,這給他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這段生涯也是陳子昂懷才不遇的人生階段,落魄的他一直處於不得志的困境之中,但是他卻一直努力地尋找著人生出路,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為了能夠出人頭地,他甚至願意花千金購買寶琴當眾摔壞來獲得名聲,雖然這種行為具有譁眾取寵的嫌疑,但是相比於那些鬱郁不得志之時就混跡於青樓而自甘墮落的人要好得多。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了一定名聲的陳子昂最終考中了進士,實現了自己最初的理想,這是他在不得志的困境中堅持奮鬥的結果,這種成功經歷或許能給我們一定的啟發。考中進士後,陳子昂春風得意地入仕做官,但是由於他生性耿直而且敢於直言進諫,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忌恨與排斥。陳子昂的仕途也因為受到奸臣的陷害而受到巨大影響,縱使陳子昂有經天緯地之才,可他始終不得朝廷的重用。儘管女皇武則天曾經感嘆他的才華與正直,封他作右拾遺(後世人因此稱陳子昂為陳拾遺),可是他卻再度受到奸臣的誣陷而被迫辭職,因此懷才不遇的陳子昂最後被迫告老回鄉。這種人生經歷真的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但是在這種跌宕起伏的人生歲月中,陳子昂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志向與初心,哪怕是始終壯志難酬,甚至是被誣陷死於大牢中。
在了解了陳子昂的人生經歷之後,我們再讀他那些蒼勁有力的作品時,或許會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這首詩歌就是陳子昂在武則天時期受奸臣迫害而始終鬱郁不得志的時候所寫的,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與壯志難酬的落寞之情。
開篇作者就是用大筆勾勒歷史環境,寫自己此時所處的時代是向前看不到燕昭王那樣的賢君,向後也等不到未來的明君。因為這座幽州臺就是當初燕昭王為了招攬天下的賢才所建的,陳子昂登臨此地並發出這樣的感慨,讀者可想而知他鬱郁不得志的愁緒是多麼深重啊!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深感自己生不逢時,壯志難酬,因此內心充滿了愁苦與哀傷。接著作者寫自己登上幽州臺上極目遠眺,只能望見浩瀚宇宙與茫茫人世,這些事物都是長久地存在著的,而自己卻終有一死,頓時悲愴之情從心中湧出,他也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熱淚。作者面對「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環境,心中滿是落寞孤寂的愁苦,所以作者就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了。
雖然陳子昂的人生跌宕起伏,受到各種各樣的打擊,但是他卻從沒有放棄過努力拼搏與頑強奮鬥,就算是受到奸臣的迫害與誣陷,他也始終不曾停止過奮鬥,始終堅持自己正直的人格不受侵犯,這是一種偉大的精神。這樣看來,陳子昂的人生經曆本身就是一首悲壯的生命之歌,而且這首生命之歌在後世人心中一直存在著,始終不曾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