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在廁所經歷一番30分鐘的「戰鬥」後,小金艱難地排出積壓2天的粑粑,但隨之而來的,是菊花一陣撕裂感及劇烈的疼痛,用紙擦拭時還有鮮紅的血跡。
他知道,自己的肛裂又犯了。
肛裂在臨床上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病症,由於位置特殊,很多人覺得患上肛裂特別難以啟齒,也不願意去醫院就醫治療,但肛裂並不能一再拖延,否則可能引起更嚴重的肛周疾病。
為什麼會出現肛裂?
肛裂是指肛管皮膚出現縱形、裂開性潰瘍,在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肛裂也被稱為肛裂早期,特點是創緣皮膚比較整齊,潰瘍基底部鮮紅,還沒有形成。而慢性肛裂,則創緣皮膚參差不齊,潰瘍基底部色澤灰白,肉芽組織陳舊,一般會覆蓋膿性分泌物。
引起肛裂的原因有很多,如:
·肛門局部缺血
肛門周圍局部缺血,就會導致血液供應出現障礙,導致肌肉過於脆弱、彈性降低,當糞便較為幹硬時就容易扯破肛門,引起肛裂。
·排便用力過度
我們身體肌肉就像彈簧,張力是有限的,當糞便乾燥較難排出時,一旦過分用力。肌肉會因此被拉傷,形成一個創口,誘發肛裂。
·不良排便習慣
不少人日常上廁所一蹲都是個把小時,過長的排便時間會導致肛門直腸的血管瘀滯,易引起肛裂。
肛裂和痔瘡,傻傻分不清?
肛裂和痔瘡很多人分不清楚,其實肛裂和慢性痔瘡有區別!
首先從病理上區分,肛裂主要表現為肛管皮膚裂口、肛管潰瘍,而且長時間不癒合;痔瘡則是由於周圍靜脈形成靜脈曲張、靜脈血管團而引起的。
再從症狀上區分肛裂和痔瘡,肛裂主要以疼痛、便血為主,而痔瘡主要就是出血症狀,只有外痔發炎腫脹時,痔瘡才會劇痛;肛裂可見肛管皮膚裂開,而痔瘡則沒有;痔瘡患者需要進行指檢確診,而肛裂患者則不能做指檢;肛裂患者多數伴隨肛肥大、肛瘤,痔瘡患者沒有此症狀。
在日常要如何預防肛裂發生?
肛裂發作痛不欲生,日常生活中該怎麼避免呢?
首先,在飲食上要有所注意,儘量做到飲食規律,少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如酒、花椒、羊肉等應該儘量避免。多食用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這樣做可以幫助糞便軟化,預防肛裂。
其次,要保持排便規律、通暢,日常要注意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上廁所時間不宜過長,建議3~5分鐘即可。
還有就是一些本身患有肛竇炎、肛門溼疹的患者,要及時去就醫治療,這些疾病不及時治療非常容易發展成肛裂。
肛腸疾病的發生多數和日常飲食和排便習慣之間有很大關係,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養成好的飲食和排便習慣,一旦有出現症狀,要定期去進行肛腸疾病篩查。
參考資料:
許麗.肛裂五大症狀判斷自己是否患疾病[J].健康伴侶,2012: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