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姓名作為歷史傳承的烙印,向來被人們格外重視。然而,姓氏則是與生俱來的,個人自然無法隨意改變,而名字卻非一成不變,它作為每個人的稱謂,歷來都有很多講究。古人就常說,名如其人,人如其名。可見名字對每個人都是意義非凡的,它作為父母贈予我們第一份禮物,還將伴隨我們一生的時光。
特別在古時候,為孩子起名字忌諱頗多。不僅要按資排輩,還要注意同音與諧音的避諱,再者加上陰陽五行調和,才能起一個既寓意美好又響亮的名字。聰明的老祖宗,為了趨福避兇,總結了一套頗具大智慧的俗語,就是當今流傳的「男不叫天,女不叫仙」。
這一說法,理解起來也很簡單,顧名思義就是人們為孩子取名字,一定注意這兩字不可有,男孩子則是不要帶有「天」字,女孩子最好不能有「仙」字。不過仔細想來,充滿封建玄學色彩的俗語,放在當今社會顯然不合時宜,畢竟取名字早已不同往日,更沒有那麼多的講究。那麼,老祖宗為何要如此說呢?難道另有緣由?
其實,這只不過源於人們傳統思想。因為,在長輩們看來,「天」與「仙」有神仙的寓意,如果普通人用它做名字,則有凌駕於神仙之上的意思,顯然這是很大的忌諱,畢竟我們肉體凡胎,多半無福消受,不光不能給孩子福氣,還會因此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說,為了子女著想,儘量都會避免用到這兩個字。明顯這些毫無科學根據的想法,歸根到底還是思想深處封建傳統在作祟。
也有人認為,古代的皇帝是天之驕子,位居萬人之上的九五至尊,而「天」又是至高無上的意思,倘若取「天」字為名,難免有些不妥。再者,古人的名字是按照輩分起的,一般多是二個字,除了輩分之字外,另一個也不會亂起,因為古人會根據生辰八字,來推算個人的五行補缺,所以為了壓制自身的不足,採用一字代替某一屬性來克制,從而彌補自身的缺陷,使之福祿永伴一生順遂如意。所以說,古人對於這兩個字,能不用最好。
過去流傳一種說法,就是賤名字好生養。像農村的鐵柱、嘎子、狗剩、狗蛋、貓蛋等,再比如女孩的名義,可能沒有男孩那般粗俗,但通俗的寓意如出一轍,像梅、娟、紅、花、靈等等,皆是長輩最真摯純樸的期許,藉此擔起孩子一生的幸福。
話說回來,以上無非是古人的無奈之舉,在科學經濟發展落後的過去,生活環境與醫療水平無法與今日相比,類似天花等疾病,幾乎只能怨天尤人,所以,父母將孩子撫養成人實屬不易,對於生活狀況的無可奈何,只能寄託精神上的完美追求。而名字恰恰是古人思想最好的詮釋。
其實,與其說名字的諸多講究,不如說是父母對子女愛的表達。畢竟為人父母,向來不會奢求子女什麼,有的無非是那份對孩子殷勤的期望,與滿懷平安健康的美好心願。總之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永遠都是無私的人間大愛。生而為人,不可忘卻父母的恩情,平日務必牢記心中莫忘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