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宇宇
2020年,新世紀的第一個庚子年,很快就要進入尾聲了,回望這一年我們發現,這一年不管對於世界來說,還是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簡單的一年。
2020年剛開場,就開了多個「開頭炮」,先是澳大利亞史無前例的森林火災,5億野生動物遭受滅頂之災;非洲東部蝗災肆虐,威脅上億人的糧食安全;全球範圍內爆發的疫情,更是讓很多國家幾乎進入「失控」狀態……今年的這些災難很容易讓一些人聯想到一個詞,即「災年」,他們認為庚子年就是「災年」,註定多災多難。
對比歷史,我們發現歷史上的一些庚子年份確實存在某些災難,這是天註定還是巧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現在可以確定的是,面對所謂的災難,如今人類已經佔據了上風,已經牢牢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對比歷史,你會發現,人類一步步走來,面對過的災難,遠比最近這幾個庚子年發生的災難要多,要更嚴重。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如今的人類已經掌握對抗災難的有效武器。
饑荒
在上一個庚子年,「饑荒」確實是那一年的災難的代名詞。那三年到底餓死了多少人,我們很難統計,但是可以找到的確切數據是,那三年的死亡人數是前一個三年的1.7倍。可見饑荒給當時的人們帶來的災難是如此令人難以承受。
但是如果再從歷史中深挖,你會發現,更深歷史中的饑荒更讓人難以置信。在古埃及或古印度,隨便一次嚴重乾旱,就會有5%到10%的人口被餓死。隨便翻開一本歷史書,幾乎都能讀到饑荒的慘狀和人們在飢餓的驅使下做出的瘋狂行徑。
1694年4月,法國博韋的某地官員這樣描述自己的轄地:「無數可憐的靈魂飢餓死亡;沒有工作,也就沒有錢買麵包果腹。為求苟延殘喘、稍解飢餓,這些可憐的人以不潔之物為食,如死貓或已剝皮而投入糞堆的死馬……其他可憐人則吃水煮的蕁麻、雜草、樹根、藥草。」
1692年至1694年,法國有280萬人餓死,約佔總人口的15%;1695年,愛沙尼亞因為饑荒失去了五分之一的人口;1696年,饑荒在芬蘭肆虐,奪走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的生命。在1695年到1698年間,蘇格蘭也遭受了嚴重饑荒,部分地區餓死率高達20%。
從上面的歷史數據中,我們得知,饑荒無論是在庚子年,還是非庚子年,對於一個地區的人類來說都是一場浩劫。但是到了今天,隨著雜交水稻等作物培育技術的發展,隨著全球貿易的發展,世界上已經不再出現由自然因素造成的饑荒了。如果現在還有人在索馬利亞等混亂地區餓死,那只能是政治因素造成的。
就在今年,庚子年,即使東非地區出現大面積的蝗災,中國南方出現嚴重的洪災,超市裡的大米和麵粉的價格仍舊沒有出現大幅度的上漲,人們也不會面臨食物短缺的情況。相反,人們更關注的是過度飲食帶來的健康問題——2010年,世界範圍內,飢餓和營養不良造成了100萬人死亡,而因肥胖而喪命的人數達到了300萬!
瘟疫
進入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大流行,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這場大流行帶來的種種景象,有悲傷的,有令人恐慌的,似乎更符合人們對「災年」的某種預想。這場大流行顯然已經在全球掀起很多混亂,全球死亡總人數早已超過100萬,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疫情已經「失控」,人們急迫地期待著疫情的結束。
但是回望歷史,你會發現歷史上的瘟疫簡直就是「硬核」級別的。最著名的一場瘟疫就是黑死病,這場瘟疫開始於14世紀初的中亞某處,鼠疫桿菌通過跳蚤的叮咬而傳播給人類,在亞洲、歐洲和北非造成了7500萬到2億人的死亡。歐亞大陸的總人口因此而在20年間損失了四分之一。在英國,每10人中就有4人因此死亡,佛羅倫斯也因為這場瘟疫而損失了一半的人口。
另一場「硬核」的瘟疫就是著名的「西班牙流感」,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那年(1918年)。因為全球貿易的發展,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大約5億人(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染上了這種疾病。在那一年,流感奪走了5000萬到1億人的生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只有4000萬。
到了今天,瘟疫在人類世界裡就沒那麼容易得逞了。無論是世紀初的「非典」,還是伊波拉,都能很快被控制。今年的疫情雖然影響規模更大,但一些國家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就把疫情控制住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國家的疫苗已經進入最後的試驗階段,有望在明年年初通過疫苗來更有效地控制疫情。
戰爭
作為對人類威脅最大的三大災難之一,戰爭也值得簡單提一下。在過去人類漫長歷史中,戰爭似乎才是「常態」,不管是不是庚子年,只要君王或部落首領發起了徵戰,或外族突然入侵,人們就不得不面對戰爭帶來的各種痛苦。和平,在那時候總是暫時的、不穩定的狀態。
但是到了現在,在世界範圍內,和平變成了常態,戰爭變成少部分地區的「特例」。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自己不可能會面臨戰爭,當一些國家或企業在做規劃時,多半不會考慮戰爭的可能性。因為,隨著知識經濟發展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戰爭帶來的利益不值一提——如今,相比於物質,人才和技術才是人們爭奪的熱門。如今世界上可能發生戰爭的地方已經局限在特定的區域,這些地方仍然維持著老式的物質經濟。
在2012年,全球的死亡總人數是5600萬,因戰爭致死的只有12萬左右,相比之下,死於糖尿病的人數高達150萬。因此,在新的時代,戰爭已經很難成為人們要面臨的災難的。
庚子年是否註定是「災年」,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科學技術和人們的新意識的加持之下,饑荒、瘟疫和戰爭,已經很難像歷史上的那些被稱為「浩劫」的災難一樣影響人類了,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人類已經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當然,人們如今還面臨著環境汙染、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但我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科學家們在研究上的深入,這些問題不會演化成災難,它們終將得到完美解決。或許到下一個庚子年,人們再也不會將「災難」和「庚子」這兩個詞聯繫到一起了。
參考資料:《未來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