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海口1月4日訊(見習記者餘楓)一直以來,斑馬線被人們稱為行人的「生命線」。但1月3日,海口37路公交車在斑馬線上撞人,造成了2死3傷的慘劇。去年一年,海口有6人倒在了斑馬線上。「生命線」變成「死亡線」,原因何在?1月4日,本報記者走訪了海口多個路段,發現斑馬線上存在的問題真不少。
汽車過斑馬線不減速:
人車搶道常發生
海口市交巡警支隊法制宣傳科周科長說,在機動車道的斑馬線前一般都有一個菱形的國際標誌,提醒司機要減速緩行。同時,車輛在行駛到斑馬線前,一定要停車,否則,一旦釀成交通事故,司機將承擔主要或全部責任。對於沒有斑馬線的地段,如果有行人橫穿馬路,司機也應該減速繞行以避讓。
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不少路口,司機斑馬線前不減速較為普遍。以秀英大道與秀華路丁字路口為例,雖然斑馬線上有人,但許多卡車、轎車、公交車見與行人還有一定距離,基本不減速,保持原速駛過,這常常讓路人看得心驚肉跳。無奈之下,「車讓人」變成「人讓車」。
在南大橋下華銀大廈至龍泉漁村路段,由於車輛多、道路變窄,斑馬線上車輛與行人爭路現象較為普遍。人少的時候是人讓車,只有人多時,車輛才會停下讓行人先走。
未設紅綠燈斑馬線:
行人過馬路見縫插針
4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秀英大道與秀華路丁字路口處看見,這裡的車流量和人流量都非常大。由於此處的斑馬線沒有設紅綠燈,許多行人過斑馬線時,可以說是「見縫插針」,只要自己這邊與車尚有一定距離,就趕忙跑到路中間。等其走到中間時,左右兩邊的車輛都駛了過來,再加上轉彎掉頭的車輛,許多行人被夾在車流當中,人車互不相讓,導致交通有些擁堵。
一位剛通過斑馬線的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每次從斑馬線上走都有些提心弔膽:「每次都要左看右看等沒有車過來才敢走,由於來往車輛多,有時候看得眼花。同時,由於車輛車速快,你還得跑快點。」
該路段50多歲的交通協管員符先生告訴記者,在該路段,他親眼見到的交通事故就有幾起,希望政府部門能早日在此安裝紅綠燈,既能讓該路段秩序井然,行人的生命也能有保障。
對於一些路口沒有紅綠燈的問題,海口市交巡警支隊法制宣傳科周科長說,並非有路口就要設紅綠燈,而必須考慮既能滿足行人安全通行的要求,又要保持行車的通暢和有序。同時,設置紅綠燈涉及規劃、城管、園林等多個部門,要考慮的比較多,還要報政府部門審批,因此紅綠燈設置並非易事。
已設紅綠燈斑馬線:
時間太短行人走不完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一些路段即使有紅綠燈,綠燈時間太短也是一個問題。記者在南大橋龍華路與龍昆北路交叉口處南北向的人行道看到,該處雖有紅綠燈,但讓行人通過的綠燈時間太短。記者測了一下時間,該處紅綠燈只給行人20秒左右的通過時間,等車時間卻長達2分30多秒。該路段寬度近30米,記者看見,年輕人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通過尚需加快步伐,老年人、孕婦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走完難度較大。
海口去年6人
倒在斑馬線上
本報海口1月4日訊(記者紀燕玲通訊員李勝蘭)2009年,海口市行人在路面上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到24人,其中有6人正常行走在斑馬線上被車當場撞死。
據了解,前三年斑馬線上死亡人數僅為10人,去年卻高達6人,機動車在斑馬線前不避讓行人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呈增長趨勢。
2009年7月23日凌晨,在夜市做生意的王X鎖收攤回家,經過五指山路永和豆漿門前路段的斑馬線時,被一輛小貨車撞倒,再沒能回到那個溫馨的四口之家。肇事司機劉某事前與幾名朋友在一燒烤園喝酒猜拳,屬於酒後駕車,當他驚恐地發現斑馬線上的行人王X鎖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