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在超大質量黑洞的周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依舊適用

2021-01-1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

通過分析銀河系中心巨型黑洞對其附近恆星的極強引力,天文學家已經證明,愛因斯坦關於時空的觀點仍然是對引力影響的最佳描述。

圖解:藝術家對恆星S0-2的描述是來自於它經過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當恆星靠近超大質量黑洞時,它會經歷由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引力紅移。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力是由質量扭曲了空間和時間引起的。物體質量越大,其引力越強。

科學家們已經在相對較弱的引力場中,像地球和太陽系,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預示。在存在更強大的引力場的情況下——例如被認為幾乎所有大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的超大質量黑洞——研究人員可能會發現違反廣義相對論的現象,這種現象可能形成一種有助於解釋宇宙奧秘的理論,如暗物質和暗能量。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文學教授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安德裡亞蓋茨在一份聲明中說:「愛因斯坦是對的,至少現在是這樣。」 「我們的觀察結果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致。但是,他的理論肯定存在一些缺陷。」

在這項研究中,天文學家主要研究的是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通常縮寫為Sgr A *。這個位於銀河系中心的巨人,質量大約是太陽的400萬倍,直徑約為1460萬英裡(2360萬公裡)。

科學家在監測S0-2恆星期間,該天體運行在16年的軌道上,最接近人馬座A *。這顆恆星距離黑洞很近,有120個天文單位(AU)—— 一個AU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9300萬英裡(1.5億公裡)——運行速度高達光速的2.7%。

通過在夏威夷使用凱克天文臺,雙子座天文臺和斯巴魯望遠鏡,天文學家成功地追蹤了S0-2在3D中的完整軌道。他們將這些數據與過去24年來的測量結果相結合。

科學家研究了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即「引力紅移」,它認為重力可以扭曲光線。就像車輛駛向人們時,救護車警報器聲音會相對更高,並且隨著車輛向外移動音調會變低。同理,隨著引力場下降的光線會轉移到光譜的藍色端,而從引力場中逃逸出來的光則會移向紅色端。

圖解:質量龐大的星球上所發出的光遠離星球時,會發生紅位移——從藍色偏到紅色。

「這些測量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開始,在這裡我們可以利用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恆星軌道來研究引力的本質。」

「理論中早已存在這種說法,但是能夠真正的做到這一點還是足夠令人興奮的,」Do 說。「這是通往廣義相對論和其他引力理論的未來的一塊裡程碑,有著很強的實驗意義。」

圖解:大麥哲倫雲面前的黑洞(中心)的模擬視圖。請注意引力透鏡效應,從而產生兩個放大,以星雲最高處扭曲的視野。銀河系星盤出現在頂部,扭曲成一個弧形。

從S0-2中檢測到的光譜揭示了它在人馬座A *的極端引力所經歷的紅移與廣義相對論一致。能夠看到廣義相對論的預測是令人極其「驚訝的」。「愛因斯坦在創造他的理論時都不知道黑洞,更不用說超大質量的黑洞。」Do說。

圖解: 人馬座A*(中央)與兩個光回波(圈內)

這項關於S0-2的研究是科學家計劃在人馬座A *附近的恆星上進行的廣義相對論的第一次研究。其中一個目標是S0-102,它是在超大質量黑洞附近超過3000顆恆星中軌道最短的,需要11.5年才能環繞一周。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Y張- livescience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又說對了:廣義相對論在黑洞附近仍然成立
    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供圖  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劉霞)愛因斯坦又對了!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通過分析銀河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Sgr A*)對其附近恆星的極強引力,美國天文學家證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黑洞附近仍然站得住腳,仍是迄今有關引力工作原理的最佳描述。  廣義相對論指出,引力是由質量扭曲空間和時間引起的,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越強。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它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延伸,但在此期間,愛因斯坦整整花了10年的時間。根據《新科學家》,根據狹義相對論(SRT),運動可以改變空間和時間。愛因斯坦的GRT結合了在三個多世紀以前伽利略所提出的一個原則:下落的物體無論其質量如何都會以相同的速度加速。
  • 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真實存在的嗎?它們是怎麼來的?
    關於如此巨大的能量是如何產生的,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想,直到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才最終提出,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可能才是罪魁禍首。這樣的天體現在被稱為類星體。理論模型估計,這些天體的質量相當於整個小星系的質量集中在與地球繞日軌道大小相當的空間裡。但是因為只有一些星系會產生能量爆發,所以當時還不清楚超大質量黑洞究竟有多普遍。
  • 人馬座黑洞距地更近,為何科學家卻研究5400萬光年處的黑洞?
    但事實上,人類對天體的了解少之又少,多數觀點與看法都是從廣義相對論中獲得,例如黑洞擁有極強引力,幾乎沒有事物能脫離其勢力範圍,就連光也不例外。黑洞這一概念最早於1968年被提出,提出者是美國天文學家惠勒。後來,以惠勒的思想及觀點為基礎,許多科學家推算了黑洞的形成及其特點。
  • 這顆黑洞吃相優雅,吞恆星就像吃麵條一樣,讓科學家十分激動
    根據報導,前段時間智利科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發現了壯觀的場面,在距離太陽系2.15億光年之外發生了黑洞吞噬恆星的事件。據了解,這次事件發生在波江座螺旋星系裡,研究人員通過探測該恆星釋放的輻射意識到了它在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目前該研究已經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月刊》上,研究人員將整個過程比喻成超大質量黑洞在吃「麵條」,為什麼這麼說呢?
  • 為什麼不拍最近的黑洞,要拍攝5500萬光年以外室女座M78的黑洞?
    在北京時間4月10號21時,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在網上被公布出來了,自愛因斯坦相對論提出來以後,相對論中提到的黑洞天體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對於黑洞只是一種探索和想像的階段,網上有關於黑洞的圖片都是科學家們用電腦進行模擬的,這張照片也是經過8臺天文望遠鏡加上長的時間拍攝才能的出來的
  •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你了解...
    另外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總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當質量為許多倍的大質量恆星耗盡燃料時,它們首先爆炸成超新星,然後坍縮成密度極高的殘骸,其引力之大能將一切都拉進內部。 但這些,一直被認為是純粹的理論推測,直到羅傑·彭羅斯,首先成功地為所有坍縮物質找到了一個現實的解,其利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表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預測結果,儘管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相信黑洞確實存在。
  • 截至目前科學家發現最大的10個黑洞
    科學家利用類星體MgII發射線推算SDSS J074521.78+734336.1的質量是太陽的195億倍,是目前發現宇宙中排行第10位的超級黑洞。NO.9 鳳凰座星系團中心黑洞鳳凰座星系團是2010年發現的一個巨大的星系團,其內部的恆星暈可以擴散到110萬光年以外。
  • 假如一個黑洞進入了太陽系範圍,將會發生什麼?質量不同結果不同
    除了行星,恆星等這些宇宙常見天體之外,還有一些比較特殊且非常強大的天體,比如脈衝星,中子星以及黑洞等。在這些種類的天體中,哪一個是屬於霸主級別的?相信很朋友應該可以想到,霸主級的天體不是恆星,也不是中子星,而是神出鬼沒的黑洞。黑洞最早的時候只是愛因斯坦根據相對論猜想中的一種天體,後來大量的觀測證實了這種可怕天體的存在。
  • 諾獎以上,真相未滿:追捕黑洞二百年
    北京時間 10 月 6 日,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其在證實廣義相對論與發現黑洞領域的成就;另一部分授予萊因哈特·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以表彰他們分別帶領團隊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天體。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當天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會議廳舉行的發布會比預定時間晚10多分鐘。
  • 首張黑洞照片拍完後,科學家又計劃對黑洞 「錄像」了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德國物理學家史瓦西的研究成果,黑洞的陰影面積是可以計算的,反過來,我們也可以通過這次觀測,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否精確。盧米涅還不滿足於推導過程,他繪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幅黑洞外觀的效果圖。
  • 橢圓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引發粉色壯觀噴流
    橢圓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引發粉色壯觀噴流 (1/1) "← →"翻頁
  • 在人馬座A黑洞中,發現奇怪準周期閃爍,每30分鐘就閃亮一次!
    使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的天文學家,在來自銀河系中心人馬座(SGR)A*的毫米波中發現了準周期閃爍,研究表明:這些閃爍是由於軌道半徑小於水星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射電斑點旋轉造成。這是一條有趣的線索,可以用來研究具有極端引力的時空,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科技視界|人類認識黑洞的小小一步
    科學史上的 「突破」其實十分罕見,必須實事求是地說,首張黑洞照片只是我們認識黑洞的小小一步。現代天體物理中的黑洞,源自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推論,揭示了物理學中的極限。它是宇宙中最緻密的天體,強大的引力讓光都無法從黑洞視界中逃逸。黑洞也是最能激發人類好奇心和想像力的東西。比如人接近黑洞會怎麼樣?
  • 肉眼能夠看到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嗎?
    先說答案:人類肉眼無法看到黑洞,必須藉助望遠鏡才能發現和觀測。現代天文學發現,幾乎每個大的星系中心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銀河系也不例外。黑洞是什麼?就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屍骸。因此科學界認為,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很可能是另一種形成方式,就是宇宙大爆炸初期巨大星雲團直接坍縮形成的黑洞。大爆炸初期分子雲團質量太巨大了,在收縮和坍縮過程中,還沒等恆星形成,就直接坍縮成一個黑洞了,這樣的黑洞初始就是很巨大的。黑洞形成後,會在兩極形成巨大的噴射流,把附近的物質拋射出去,這些物質又被黑洞吸引成為星系盤,圍繞著黑洞旋轉,獲得了原始的角動量。
  • 如果一個人掉進黑洞會怎麼樣?霍金:或將得到某種意義的永生!
    估計你還真的回答不上來,可能在你的印象裡黑洞就是個吞噬一切的洞,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這樣,黑洞並不是一個洞,而是一個擁有無限密度和引力的天體,其實對於黑洞我們人類是一種好奇的狀態,科學家也一直在了解黑洞,在不久之前,科學家就發現其實在黑洞裡存在著另一個面,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事件視界,有些人就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人掉進了黑洞,那麼結果會怎樣?
  • 人類認識黑洞的小小一步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21點,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面世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黑洞相關的研究,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表彰他對「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以及德國天體物理學家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蓋茲(Andrea Ghez),表彰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
    根據諾貝爾網站消息,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的存在,而跟澤爾與格茲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神奇的黑洞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被證明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 人掉進黑洞後將會怎麼樣?不生不死還是穿越宇宙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重力會導致時空扭曲,當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走到生命的盡頭,燃燒殆盡後,就可能產生某種導致世界扭曲的極端密度,當它的質量衰減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向內塌陷,空間也就會隨之扭曲,會產生一個無法想像的強大的引力場,就連光也沒法從中逃逸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