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死亡的力量,一直懷有一種恐懼的心思。
我一直認定,即使是無所不能的人,面對死亡,也一樣無能為力。死亡,有如一個高高在上的獨裁者,摧毀世界的一切,世間種種最後終必成空。
然而最近,我開始懷疑自己當初堅持的觀點。促使我改變的不是起死回生的人間奇蹟,而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篇悲劇《羅密歐和朱麗葉》。
大家都知道,《羅密歐和朱麗葉》是一部愛情悲劇,朱麗葉最終未能實現自己的愛情理想,死在幽黑潮溼的墓穴裡。可正是朱麗葉死亡的方式,讓我對死亡重新有了認識。
死亡,不是能夠摧毀一起的夢魘。透過死亡的遺憾和淚水,我看見的卻是一種人魚公主般的生命升華。
《羅密歐和朱麗葉》是一篇始終籠罩著爭鬥和死亡的悲劇。戲劇以凱普萊特和蒙太古家族僕人間的爭吵開始,以羅密歐和朱麗葉雙雙殉情落幕。
死亡,在劇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每一次爭鬥都會引起死亡,而死亡的背後又醞釀著更殘酷的爭鬥和毀滅。
但是,這一次次的死亡,卻讓我沉思了很久。使我無法忘懷的不是死亡的頻繁,而是死亡的差異。
死亡,在戲劇中,前後共掠奪了五個人的生命。比起邁丘西奧、巴裡斯、提伯爾特和羅密歐的死亡,唯獨朱麗葉的死亡讓我難以釋懷。
在這裡,我輕視的不是他們的生命,我一直堅持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觀念,我厭惡的是他們選擇讓自己生命消逝的方式。
邁丘西奧、巴裡斯、提伯爾特以及羅密歐的生命,雖然消逝在不同的刀劍下,但都是因為自己的衝動而結束。
而朱麗葉的死亡,卻是不一樣,她生命的消逝給我留下深深的遺憾。我惋惜她的美好,哀傷她生命的結束是為了成全完美和純粹。
朱麗葉,是如此美好的女子。她的美麗,讓宴會的燈燭都黯然失色,她的美麗,能夠再次喚醒羅密歐對生活的希望。
面對愛情,她沒有迷失,她拒絕羅密歐對著盈缺不定的月亮宣誓,她相信自己崇拜的愛情真諦。
面對父親安排的婚約,她沒有屈服,她始終堅守和羅密歐的盟誓,甚至在不確定教父給予她的是否是假毒藥,依舊勇敢地喝下。
她的逝去,猶如被無情風雨摧殘的花兒一樣,實在讓人惋惜。
古今中外的美麗女子,不計其數,為愛而生的女子也不勝枚舉。但朱麗葉卻是堅決的。
相比之下,如今一些有著美好容貌的女子,為了所謂的高品質生活,肆意踐踏愛情這種美好的情感,甚至還振振有詞,大膽放言「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泣,也不要坐在自行車後面大笑。」這些女子,實在是可憐、可悲、可恨之極。
有人說過,不管你用什麼藉口,自殺始終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可朱麗葉選擇與死亡共眠,不是對生命的作踐,不是對宿命的逃避,而是一種對美好純粹的堅守。
死亡原本不是朱麗葉堅守美好的選擇,她祈求的是在教父的幫助下,最終得以和羅密歐雙宿雙飛,守候美好的情感,直至生命終結的那天。
可是一切卻不盡人意。命運的玩笑逼著朱麗葉只有選擇死亡,才能堅守那份美好和純粹。死亡,在此刻,仿佛是一個勝利者,它吞噬了年輕美好的生命。
但事實上,朱麗葉的逝去卻是對死亡最大的嘲諷,死亡在朱麗葉的命運裡已不是獨裁者,而是一種手段,一種被自我牢牢掌控的方式。
朱麗葉的死亡變得不再可怕,相反地,在死亡的投影下,一切醜陋和仇恨都消失殆盡。朱麗葉的死亡,和解了凱普萊特和蒙太古兩個家族之間的世仇,也給愛情這種世間美麗的情感寫上一筆完美的註解。
當然,死亡始終是不值得歌頌的,但是,為美好而死去卻是值得緬懷。
朱麗葉的死亡,讓我重新認識了死亡。死亡,沉重卻不可怕。死亡的沉重不在於它留給後人多麼深沉的遺憾,而是一種不可摧毀的存在。
人的肉體,無法抵擋時間的磨蝕,無法拒絕死神的邀請,但是,人的精神和靈魂,卻可以自由、永恆地存在著。只要世間仍有追求美好的人,終能告慰那些為真善美而逝去的生命。
美好的讚歌,依舊可以響徹雲霄,依舊可以嘲諷死亡的獨裁和無情。死亡,不意味著一切都結束,而是另外一切的開始。死亡腳步經過的地方,仍舊會有另一種生機和美好。正如暴風雨之後的彩虹,鳳凰涅槃後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