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太帥也是問題:唐太宗上朝的時候為什麼要改變外貌?

2020-11-23 網易新聞

2020-11-22 17:39:18 來源: 小恩說歷史官方

舉報

  眾所周知,唐太宗是被尊為「千古帝範」的一代聖主。有意思的是,唐太宗這樣的好皇帝也有專門屬於好皇帝的煩惱。根據史書記載,唐太宗上朝的時候經常要有意改變自己的外貌。這又是為什麼呢?

  

  根據史書記載,唐太宗的外貌是非常帥的,被稱為「壯冠虯髯、龍鳳之姿,天日之表」。據史書記載,唐朝初年有位大臣叫溫彥博,是位國民男神級別的大帥哥。可是秦王在顏值氣質上尤勝溫彥博一籌。

  

  更重要的是,唐太宗的帥不是現在小鮮肉那種「帥」,而是英氣逼人、鐵血威嚴。然而唐太宗太帥的外貌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阻礙官員提意見。史書記載為:「太宗威容儼肅,百僚進見者,皆失其舉措」。

  

  因為唐太宗的外貌又帥又極具威嚴,所以大部分官員上朝的時候都會被唐太宗的外貌震懾到驚慌失措,連跟隨唐太宗多年的房玄齡有時都會被嚇出一身汗來。百官都驚慌失措了,自然提不出意見了。

  

  唐太宗很清楚:讓百官踴躍提意見是自己開創「貞觀之治」的必要條件。正因如此,唐太宗上朝時經常改變外貌,用和顏悅色來消除官員們的恐懼心理。「太宗知其若此,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30年不上朝,為什麼還能把控朝局,萬曆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明朝皇帝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也是一個奇葩朝代,先不說祖父嘉靖皇帝沉迷道教,其父親更是因沉迷媚藥36歲早逝,家有奇葩基因,30年不上朝也算續上其祖上奇葩基因。首先說明一點,不上朝和不理朝政是兩碼事。萬曆皇帝確實三十年不上朝,但不代表他並非不理政。不過他一直在理政,只是不和大臣們直接見面而已。萬曆皇帝處理朝政不和大臣見面,為什麼還能大權在握,卻不被群臣架空呢?首先,咱們這位萬曆皇帝初登大位手段高超。
  • 為什麼古代宦官總是會提醒皇帝:辰時了,辰時是什麼時候?
    皇帝在埋頭批閱奏摺,旁邊一名隨侍的太監小聲提醒道:「萬歲爺,辰時到了。」那麼辰時到底是什麼時候?為什麼宦官總是要在辰時提醒皇帝?我們古代的計時跟如今的24小時不一樣,中國古代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
  • 古代皇帝上朝都是幾點,時間都是怎麼安排的
    要說幾點才是早朝,大臣會在午夜就開始起床準備了,走過京城的各大地方到午門,凌晨三點大臣們都聚集了,一直到大約凌晨五點的時候,大臣們都開始去上朝了。等到宮門開啟了,就依次排隊覲見,其實並不是所有朝代都這樣,由此可見,上一次早朝耗費了不少時間,真的非常辛苦。 上早朝這一制度形成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期,當時朱元璋從放牛娃做到了皇帝,實屬不易,他也十分珍惜。
  • 為什麼皇帝上朝前,總有一個人在宮殿外甩鞭子,是什麼意思?
    近年前,看清宮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皇帝上朝前,總會有一個太監在大殿前甩鞭子,鞭子打在地上噼啪作響,然後大臣們便排隊進入大殿,開始早朝。這甩鞭子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講究嗎?一般用於提醒大家,安靜了,皇上要來了,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了,類似於大堂上的「肅靜」、「驚堂木」的作用。就像我們 現在舉行大型演講活動,領導講話前,總會有一個主持人拿著話筒,喂喂幾聲或者咳嗽幾下,提醒所有人注意了,這個甩鞭子和這個動作其實是一個意思。元 袁桷 《內宴》詩之二:「椶(zong)殿沉沉曉日清,靜鞭初徹四無聲。」當日五更三點,道君皇帝升殿。
  •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為何沒有被權臣架空?多虧這三人
    萬曆皇帝是幸運的,他有一位好臣子,有一位好母親,更有一位好祖宗(朱元璋)。萬曆皇帝是明朝第13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中興的功臣--張居正公元1572年,明穆宗病情急轉直下,已經危在旦夕,穆宗詔命高拱、張居正和高儀三人入宮面聖。
  • 她和高宗皇帝是如何相處的?讓對方離不開她?
    她先是跟了英明神武的唐太宗12年,寂寂無名。後來她又和唐高宗李治搞在一起,而且一飛沖天,成為了浴火的鳳凰。那到底,唐太宗是為什麼不喜歡她,而唐高宗又是為何迷戀她的呢?其實都是性格使然。母親的影響武則天的家庭就很傳奇。其父親武士彠,本來是個商人。結果在唐高祖李淵起兵時捐贈了大量金錢,由此成了大唐的開國功臣。後來武士彠妻子去世,由唐高祖做主,為其續弦隋朝宗室的大齡剩女楊氏。
  • 嘉靖和萬曆20多年不上朝,在位時間都40多年,大明王朝靠誰來治理
    導語:嘉靖皇帝朱厚熜,大明王朝第11位皇帝,15歲登基,60歲去世,在位45年之久,是大明朝在位時間第二久的皇帝,也創造了20年不上朝的記錄。萬曆皇帝朱翊鈞,大明王朝第13位皇帝,10歲登基,58歲去世,在位48年之久,是大明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創造了28年不上朝的記錄。
  •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子李承乾,為啥要幹這些荒唐事?
    史書記載承乾「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他小時候是非常討唐太宗李世民的喜愛的,他父親是對他的期望可以說是非常的高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唐太宗李世民從小就花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去培養他的。並且在他每次出巡巡查時,都是叫太子留在京城理國,然而為什麼他如此器重太子,最後還是廢去了他太子之位?
  • 唐太宗縱囚的真相:貪圖虛名是假,避免冤假錯案是真
    這當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問題,也是大唐司法部門的問題。貞觀四年和貞觀六年之間大唐最高法院院長——大理寺卿換人了,其中有一個被唐太宗李世民給殺了。貞觀初年,李世民非常重視司法部門,讓為人正直清廉,有法律信念,不懼強權的戴胄擔任大理寺卿,大理寺也就是唐朝時期的最高法院。戴胄曾經幾次在司法問題上和李世民起衝突,其結局是李世民服軟了。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5:00 起床上朝清朝的皇帝大概十天才上一次朝,如果皇帝比較勤奮的話,上朝的頻率也會高一些。但無論上不上朝,皇帝的起床時間都是固定的,大約在每天早上五點左右。小太監會把皇帝叫起來,然後穿衣洗漱。整個早起過程,皇帝是不需要親自動手的,真正的實現了「衣來伸手」。皇帝穿什麼也不都能憑藉著自己的喜好來決定。
  • 東漢最荒唐的皇帝,讓狗穿上官服上朝當官,發明「裸遊館」
    所以,劉志去世後,擁立誰當皇帝成了東漢朝廷的一個難題。最終,外戚竇氏讓年僅12歲的劉宏登基,是為漢靈帝。漢桓帝在位時,荒淫無度,宦官專權。沒想到劉宏即位後,帶著東漢往不歸路上狂奔,比起劉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劉宏在位二十年,是漢朝歷史上宦官統治最長的時期。宦官的編制之多令人眼花繚亂,他還增加了不少編制,突破常制一次便冊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稱「十常侍」。
  • 古代皇帝都是什麼星座?雙魚座專情,水瓶座與眾不同
    金牛座:康熙金牛座的他算得上是在位最長的皇帝之一,一生真抓實幹,造就了很多的豐功偉績。能屈能伸,不驕不躁,能夠審時度勢,雖然也有做錯的地方,但相比於他的功績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吧。獅子座:漢武帝獅子座的他胸有大志,思想開放,深知用人之道,天生很有領導的能力,但性格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也是獅子座致命的缺點。
  • 古代皇帝享受榮華富貴,配套醫療條件也是最佳,卻為何大多短命?
    而在古代,由於缺乏現代醫學知識和檢測手段,對這類問題往往後知後覺。高血壓、糖尿病等又極易造成心梗、腦溢血等突發疾病,這就導致了很多皇帝的猝死。而這種問題在表面是看不出來的,所以很多史書還記載皇帝們「無疾而終」呢。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前一晚與弟弟趙光義飲酒,第二日一早就發現已經去世了。
  • 為什麼歷史上皇帝大多信奉道教,而平民大多信奉佛教
    嘉靖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道士皇帝」,他二十多年來不上朝,整天醉心於煉丹修道。  宮中每次齋醮,都需要祭祀文章,這種文章被稱作青詞,比較難寫。因為之前朱棣被封燕王,負責鎮守北方,而道教的真武大帝,也是負責鎮守北方。  所以,朱棣登基後,敕封真武大帝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大規模修建武當山的宮觀。縱觀整個明朝,除了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外,其餘皇帝大都信奉道教。而對真武大帝的信仰,也在明代達到了頂峰。  不僅明朝皇帝普遍信奉道教,其實宋朝的大多皇帝也是信奉道教。
  • 古代臣子面見皇帝時為什麼要先拍袖子再行禮?因為其中大有深意
    相信看過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在古代臣子上朝或者私下面見皇帝的時候,都要雙手拍幾下袖子才能行禮,為什麼會有這種操作呢?難道是因為袖子上灰塵太多需要抖一抖?同樣在前朝,自然對文武百官也是防備有加。 這大臣下跪時要拍拍袖子,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大臣拍拍袖子證明自己沒有攜帶任何武器,沒有存在安全隱患,好讓帝王放下警惕,接下來才能安心談論政事。
  • 李淳風預言北鬥七星下凡,唐太宗卻宣召未果
    李淳風是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曾和袁天罡一起著述了《推背圖》,李淳風當年還為唐朝改變和完善曆法,修訂前朝歷史,成為李世民的近臣,曾經有一次,李淳風就為李世民預測了北鬥七星下凡,唐太宗專門派人去堵,卻還是錯過了:話說李淳風某天夜觀星象,發現了異樣,於是稟告李世民說:「北鬥七星將要下凡
  • 歷史回溯:唐太宗到底信不信佛呢?
    有唐一代奉行儒、佛、道三教並存的政策,唐太宗正是這一政策的奠基人。但三教並存不等於三教並重,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唐太宗和他的子孫們對儒、佛、道是時而有所偏愛的。在唐太宗統治期間,他時而表示「己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貞觀政要》卷六);時而宣布「先道後佛」;但在更多的時候,他似乎對佛教寄注了更多的熱忱。
  • 古時候大臣上朝,從坐著到站著,再到跪著,文化是進步還是倒退?
    2020-11-23 17:28:00 來源: 朝夕搞笑官方 舉報   古代大臣們的上朝
  • 萬曆皇帝讓日本300年俯首稱臣,卻為何被後人罵為無道昏君?
    而不久之後接班的明神宗似乎也不例外,很快就打破他爺爺創造的不上朝記錄,三十多年「不郊,不廟,不朝」,很多人認為其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麼,萬曆皇帝真的是那麼昏庸不堪嗎?    要想判斷萬曆皇帝是不是昏君,我們可以從當時明朝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對外戰爭中尋找出一二點影子。
  • 西遊記中為什麼觀世音要尊敬李世民,看完李世民的前世,就明白了
    西遊記中除了唐僧師徒四人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還有就是去接路上出現的各路神仙以及各種妖怪了,出現凡人的幾乎很少,觀眾印象最深的應該就要數在唐山取經時,為他出行的御兄,也就是唐朝非常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了。我們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經,在歷史上確實是確有其事的,他的故事也主要是發生在唐朝李世民統治期間,以此為背景,才有了我們現在的這部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