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過半了,相信在很多人心中,這一年都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個時期。在這期間,不少人都傳起了「鼠年多災難」的說法,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並且嚴格來說屬於謠言,不過在歷史上,鼠年確實發生過一些大事兒。
為了探究「鼠年是否多災難」這個問題,我們把近些年的時間倒退12年一一來看。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地震,華中、華南等地區爆發特大雪災,北京圓滿舉辦奧運會,中國榮登奧運會金牌榜榜首,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1996年雲南麗江發生7.0級地震;
1984年雲南邊防部隊在收復老山、者陰山戰役中獲勝,成功收復了被侵佔的領土;
1972年香港六一八水災,馬王堆墓葬出土,我國第一枚氫彈試驗成功。
總結來看,其實關於「鼠年多災難」的謠言就不攻自破了,年情如何都是未知數,與年份沒有直接關係。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會用1960年大饑荒、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1840年鴉片戰爭等等的時間來證明鼠年確實是多災難的,但是如果一一來看的話,其實把「災難」二字怪罪在鼠年頭上是沒有依據的。
1960年確實發生了大饑荒,但是這場饑荒持續了好幾年,並且是從1959年開始的,而溥儀出紫禁城、鴉片戰爭爆發並不是一年之內就完成了起因、經過、結尾的過程的,王朝的衰變是長期的變化,一年之內並沒有這麼明顯的改變,所以用「鼠年」來為這些災難找理由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祖先發明紀年曆年是為了記錄時間,而不是讓後人根據已經過去的事情來推測未來的變化,這樣既不準確,也沒有實際意義,反而就像是紙上談兵,空說白話。
每一個鼠年都見證了人類歷史上不斷演變的災難和福祉,用年份來預測年情沒有依據也沒有意義,反而相當於在引起恐慌和傳謠,實在不是什麼明智之舉,與其每天坐在屏幕前問「2020年是怎麼了」,不如收拾好心態,積極應對時刻都可能發生變化的未來。
(中國教育服務網-百科欄目)
1,這位被後世認為「殘暴不仁」的皇帝,也為歷史做出了三大貢獻
2,盤點一下常被誤認為歷史的傳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