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01
很多人總把「對不起」掛在嘴邊,但在他們眼裡,這三個字只是一種工具,覺得一說出這三個字,就能平息對方的怒火。但毫無誠意可言的道歉,其實是不尊重對方的感受,無視關係中本來就存在的問題,最後只會把對方越推越遠。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從來不會把「對不起」三個字當成工具。一個人有多成熟,就看他如何道歉。
有一句俗語叫「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見「老好人」受到欺負。從社會學角度看,沒有節制地善良意味著罪惡。那麼,什麼叫沒有節制地善良呢?沒有清晰的責任界限,明明應該是其他人完成的事,你卻出於好心幫別人做了。
「沒有節制地善良」的可怕之處,它不僅會模糊了責任的邊界,還會模糊了善良的概念,進而誘導出一群自私自利的人。善良絕不意味著你可以幫助別人承擔他分內的事,善良是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不只是幫助人。
自私的人,是不會考慮他人感受的 ,他只是希望成本越低越好,甚至不需要成本最好!而永遠都不會明白,讓利給他人,收穫的不僅僅是同等的利益,還有更多無形的利益,譬如美譽度,譬如信任度。說到底,那些真正的贏家,是因為做人厚道。
一家人,什麼最重要?是錦衣玉食的生活嗎?是用之不盡的財富嗎?若家人不能和睦相處,就算大富大貴,也心如死灰;若家庭沒有歡聲笑語,就算錦衣玉食,也枯燥乏味。
老人,能體諒孩子的辛苦;孩子,能珍惜父母的付出。我累了,你為我端茶倒水;你病了,我對你悉心照顧。不冷戰,不打鬧,有意見,及時溝通,有矛盾,早日化解。我對你誠心道歉,你為我退讓一步!
02
惠嬌畢業後,就開始給家裡交錢,每個月5千,交了兩年後就不打算交錢了,想自己存錢,改善自己。第三年弟弟就以買車的名義跟她要錢,車的首付給了三萬,後來給幫忙還車貸,每個月兩千。
有次回家惠嬌就跟家裡說不想再這樣下去了,也想做些其他的提升自己,就這樣家裡爆發了戰爭,吵了一架。後來談男朋友家裡也吵架,說是遠,怕被騙了錢。
之後也不知道是因為交男朋友還是因為不想管弟弟,每次回家氣氛都不對,都會吵架。媽媽不是嫌她睡懶覺,就是嫌不幹活。她媽說,現在她回家不像上學時,每次都給家裡幹家務。
因為總是被說,家裡也不像其他人家裡那樣,好久不回去會準備愛吃的,把孩子睡的屋收拾收拾,壓根沒人管自己的感受。後來弟弟弟姐姐陸陸續續來投奔惠嬌,讓幫著找工作,安置他們。
惠嬌也打腫臉充胖子覺得這是應該的,畢竟家裡就自己讀的書多,但是發現遠沒有想的那麼容易,他們工作老是嫌這嫌那,經常換,惠嬌就得陪著找。每來一次惠嬌就得請吃飯,他們好像也習慣這樣被特別對待,有時還說去看電影,這好吃那好吃。談的男朋友也被當苦力給他們搬家,隨叫隨到的。
苦水越積越多,抱怨也隨之而來,惠嬌對他們也越來越沒有耐心。姐姐弟弟還很自私,讓他們幫忙時,他們就推三阻四,或者說忘了,壓根當沒聽見。回家的時候想跟媽媽說,畢竟現在一直在付出,會有怨言,希望媽媽能開導開導自己。她媽卻說惠嬌事多,太計較,回家就讓她給幫忙在家看孩子。
媽媽說惠嬌,你以前不也這樣,和上學時不一樣了。惠嬌就委屈地哭,在家呆幾天都要被逼瘋了。沒有一個人理解她的累。
結婚也是,家裡沒人幫惠嬌準備嫁妝,準備結婚要用的東西,都是我自己買的,爸爸只在乎婚姻能不能滿足他的面子,讓村裡人瞧得起他,把閨女的婚姻當作自己改變交際建立人脈的工具。
家裡沒有一個靠得住的親人,感覺像吸人的魔鬼。結婚後兩個月弟弟就張羅結婚,其實惠嬌心裡都明白,他們想用自己的彩禮貼弟弟,這也是自己最後的價值了吧。
果然某天晚上她爸就打電話說,讓惠嬌把彩禮錢讓家裡周轉下,說是借了會還。可是惠嬌心裡都明白,自己上面還有兩個姐,怎麼只給自己。後來把錢不情願地給家裡了,戰爭也爆發了,跟家裡又大吵了一架。哭的歇斯底裡,每次回家媽媽就說,閨女兒子都一樣,以後都得給父母養老,可是家裡做到一樣了嗎?一直用閨女來幫著扶持這個兒子。心裡的苦跟誰說呢?
03
請問有人拿走你最心愛的東西,另外一個人告訴你:你大她小,給她,你有何感受呢?你說給大越報一個班好幾千,給小越買一個玩具才幾十塊,大越還不知足,我真的不認可,你這種邏輯錯移的思維。
人人心裡都有一桿秤,愛不會說謊,眼神不會說謊。千萬別成為這樣的偏心父母,又從不覺得自己偏心,但你知道嗎?從你話語說出口的那句,都很偏了,偏偏還覺得自己很公正。
在春秋時候的鄭國,有個國王叫做鄭莊公,他是家裡的老大,出生的時候,兩隻腳先出來,把他媽媽嚇壞了。從此,他媽媽就不喜歡這個大兒子,只喜歡小兒子,而且常常教唆小兒子害老大。莊公忍辱負重,韜光養晦,幾十年後,終於登上大位,就把他媽媽軟禁起來,差點直接把她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