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的陰陽五行、十天幹和十二地支

2021-01-08 弘道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上無極大道化生宇宙間的一切,不論是天、地、人、萬事萬物,還是神仙,都是由道直接或間接所衍生。

一陰陽之謂道 ,陰陽不測之謂神。無極生太極,太極產陰陽,而後化生出金、木、水、火、土五屬性,神仙有陰陽五行屬性。

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星為「天」之五佐:

東方靈仲威之帝,又稱蒼帝,屬木,色青;

南方赤燥怒之帝,又稱赤帝,屬火,色赤;

西方白招矩之帝,又稱白帝,屬金,色白;

北方協光紀之帝,又稱黑帝,屬水,色黑。

以東南為陽,西北為陰;

以歲星(木)、熒惑(火)、填星(土)屬陽,以月、太白(金)、辰星(水)屬陰。

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的本命神——————六十元辰,是根據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循環相配而得,按天幹地支陰陽五行之屬性。

甲為陽木,乙為陰木,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為陽水,癸為陰水;子為水,醜為土,寅為木,卯為木,辰為土,已為火,午為火,未為土,申為金,酉為金,成為土,亥為水。這樣,所有的六十位太歲神就具有陰陽五行之屬性了。

道家肇始於春秋,以宇

宙生成觀為話語起點,用陰陽五行闡述自然萬物的產生原理,解答「我從哪裡來」的哲學疑問,形成人與自然的邏輯話語體系,其怪異的明辨唯心思維,超常的道家玄想能力,樸素的自然物質觀,形成了中國古代道家學派絢爛多姿的學術思想體系,道家宇宙生成觀的學術思想無疑是華夏文明貢獻給全人類的瑰麗寶藏 。

相關焦點

  • 天幹地支對應五行陰陽
    天幹地支是五行又分陰陽而產生的,因此,每個幹支同時具有陰陽的象和五行的象。相對的地支,是從地球內部發出來的十二種能量。地是有形的,所以地支代表各種有形有相,摸得著看得見的實體物質。  在十天幹中,五行的分配是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在十二地支中,五行的分配原則是寅、卯屬木,巳、午屬火,辰、戌、醜、未屬土,申、酉屬金,亥、子屬水。
  • 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對照表​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十幹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 天幹地支藏五行,東南西北有陰陽
    時間在滴答滴答一,十天幹陰陽五行方位歌訣: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1,甲乙東方木天幹:甲乙方位:東方五行:木陰陽:甲陽木,乙陰木2,丙丁南方火天幹:丙丁方位:南方五行:火陰陽:丙陽火,丁陰火3,戊己中央土天幹:戊己方位:八卦、九宮圖中央五行:土陰陽:戊陽土,
  • 簡單了解:天幹地支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天幹地支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簡稱為「幹支」,天幹共有十個字數,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個字數
  • 天幹地支和陰陽五行八卦
    天幹地支天幹地支是古人用來紀年的,早在公元前2697年,中華始祖黃帝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 基礎知識第4講 天幹地支的陰陽五行關係
    幹支是推算的基礎,我們先來了解天幹地支都是哪些,記住幹支及其序數:裡科普一下幹支的讀音: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
  • 天幹地支和陰陽五行的配合
    ,而是賦予了每個符號獨特的含義,並在對其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將這些含義與陰陽五行等其他文化符號相聯結,形成了一套認知世界的符號體系。 天幹代表天,地支代表地。天幹與地支組合在一起,就完整地表示了天地宇宙的結合體,代表了天地宇宙萬事萬物的信息庫。天幹與地支的配合,必須以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例如,甲為陽幹,就要與子、寅、辰、午、申、戌等陽支相配。幹支的排列組合,天幹由甲起首,地支由子起首,排列均依天幹地支的次序循環搭配。
  • 十二地支配陰陽五行
    十二支又稱十二子,以與十母相對應。它們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陰陽五行及天幹地支的關係,幾張圖錶帶您了解
    1.何為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然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說必兼五行。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其屬性可分為兩類,陰類和陽類。根據其特質又可以系統的分成五類,金木水火土,統稱為五行。
  • 陰陽五行及天幹地支的關係,幾張圖錶帶您了解
    1.何為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然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說必兼五行。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其屬性可分為兩類,陰類和陽類。根據其特質又可以系統地分成五類,金木水火土,統稱為五行。
  • 天幹地支的陰陽五行,地支藏幹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朋友圈,和粉絲一起分享!謝謝您。八字算命的順序是起四柱、排大運、配十神,而配十神則必須了解天幹地支的陰陽五行和地支藏幹。 如甲為陽木,則陰陽為陽,五行為木,其它天幹其此類推,列舉如下: 天幹的五行與陰陽:甲: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戊:陽土、己:陰土、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
  • 天幹、地支和陰陽對應表
    天幹地支和陰陽對應表
  • 天幹地支五行解讀
    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的知識告訴人們,天幹地支與陰陽五行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十天幹與十二地支都有一個陰陽性質的分類,和有一個五行性質的分類,具體的分類劃分為:天幹分陰陽:甲、丙、戊、庚、壬屬於陽幹,屬於陽,說明它們都有增長、旺盛、強壯的陽性質;乙、丁、己、辛、癸屬於陰乾,屬於陰,說明它們都有消減、衰落、萎縮的陰性質。
  • 第十二章:陸-十天幹起源來歷陰陽五行屬性1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十天幹的原始字型字義和現代是不一樣的,在古代十天幹另有名諱:在古代被稱為太陽十輝原始十天幹曰:"閼(yan)逢、旃(zhan)蒙、柔兆、強圉(yu相傳在公元前 2697 年,於黃帝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一些學者從中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幹中的字已被用於名號這一特有現象。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幹起源於中國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十天幹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
  • 如何有效記憶十二地支中暗藏的天幹五行
    十二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們之中又分別藏有不同的天幹陰陽五行物質。首先我們要知道十天幹的陰陽屬性以及四桃花星、四長生和四墓庫,還有就是每個地支暗藏的五行中,其中有一個一定與原地支五行相同,也就是本氣相同,但屬性有所不同,比如子和亥中一定暗藏五行水,寅中一定暗藏五行木,午中一定暗藏五行火。而四桃花是子午卯酉、四長生是寅申巳亥、四墓庫是辰戌醜未,然後我們再從其中找規律。
  • 天幹地支陰陽五行數象屬性
    天幹地支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概念,是古人認識自然的一種樸素的唯物觀,世界萬物都有陰陽五行數象構成
  •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為什麼構成了天地萬物
    在甲骨文中,最早的十天幹分別指代物如圖:為什麼天幹是十個,而不是九個或者十一個呢?原始部落時期的人們認為我們的手有十個指頭,掰手指數完了還是十,十數就為一旬,所以我們現在把一個月分為上中下旬,就是由此而來的。原始人也是蠻耿直的!
  • 五行基礎:十二地支與陰陽五行方位
    一、十二地支與陰陽五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六十甲子天幹地支的由來以及陰陽五行概論
    一 六十甲子由來即排列天幹地支相傳是四千六百多年前皇帝時代大堯氏所創,也有的說是伏羲所創。也有說是皇帝令大堯作甲子。當初先創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幹以記年與日。後又創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以記月時,這樣就形成了甲子年,乙丑年按奇幹陪奇支,偶幹配偶支的方式結合起來。合稱幹支,用以記載年月日時。幹支配合一共六十組,統稱為六十甲子。或一個甲子或一個花甲。一旬有十組幹支,每旬均由甲幹起,至癸幹止。所以一共六旬。甲子乙丑丙寅-壬申癸酉 為一旬,六十甲子用完即重回,周而復始。
  • 十二地支陰陽五行詳解
    又稱十二支。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紀時、紀月。地支紀時就是將一日均分為12個時段,分別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時為現在的23~1時,丑時為1~3時,等等,稱為十二時辰。地支紀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稱為子月,下一個月稱為丑月,等等。地支與十天幹順序相配,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為周期用以紀日、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