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火的「盧書記」事件有了最近進展。拒絕登記檢查的當事人王琛明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免職處理,「盧書記」盧憲寶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結果大快人心。
1月13日晚,網傳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一女子進小區拒不配合志願者登記並給社區盧書記打電話要求放行的視頻。經當地紀委監委核查,網傳視頻屬實。登記下信息也就不到1分鐘的工夫,可這位王主任卻打電話施壓要求免檢放行。此事一經曝光,引來一邊倒的批評,根子在於它觸及了人們對於特權的敏感神經。
進入冬天之後,國內多地出現本土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勢不可鬆懈,配合防疫登記檢查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定了規矩就要按規矩辦,身為基層幹部更應率先示範。可偏偏有人喜歡搞特殊,想證明自己有特權,這是在給防疫添堵,也是在給領導幹部抹黑。兩個基層幹部分別被免職和警告,這一處分是對規則與正義的維護,也是對特權思想的警示與反對。
「我管她是誰?憑什麼不寫?」此次事件中,志願者嚴守職責、拒絕放行的強硬態度令人敬佩。試想一下,倘若志願者在接到「盧書記」的電話後也同樣配合放行,而不是懟回去的拒絕通融,此事將完全是另外一種結局。類似的「耍特權」「走後門」的場景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如果我們站在志願者的位置上,是否也有按規矩辦的堅持和這番懟回去的勇氣?
從「我爸是李剛」到「我老公是所長」,從「石家莊大爺不戴口罩強行外出,被攔後態度惡劣」到「女子不配合防疫登記還打電話找盧書記協調」……現實中,仍有人信奉「章子不如條子、條子不如面子」,總有特權思想伺機而動、招搖過市,遇事習慣託關係、走後門。在「盧書記」的事件中,我們作為旁觀者在批評之餘,是否也需要反躬自省:「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我們的頭腦中是否也有一個「盧書記」,是否有時也會對特權抱有幻想,遇到事情想找「盧書記」幫忙?
長期以來,特權思想有其頑固性和反覆性。當前,特權滋生的社會土壤還未得到徹底剷除,不能低估特權思維的蔓延程度。治理特權痼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既需要有效管用的「治病良方」,從制度層面完善權力運行和監管機制,也需要黨員幹部的嚴格自律,擰緊思想的「總開關」。對於每個普通人來說,我們也要時刻警惕自己摒棄頭腦中的「盧書記」, 要如志願者般地堅守原則,時刻提醒自己知敬畏、存戒懼,養成講規矩、守底線的自覺。這或許才是「盧書記」事件更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