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深埋泥土的樹種,黑暗中仍懷一顆樂觀不懈的心,感恩每一絲雨露陽光,堅持著長成大樹的夢想,直到大樹參天。
李俊威,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大四學生,來自單親家庭,14歲時母親因患上抑鬱症、腦腺瘤等一系列病痛,生活難以自理。靠著年邁的外公外婆微薄的退休金,他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照顧母親的生活。他曾經不自信,也曾寡言內向。但生活告訴了他,你不努力,沒人替你堅強!母親的言傳身教和對他寄予的厚望,讓他在學習上一直很努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也開始克服心理壓力積極地參加各項活動,在母親強大的推動力下,他相繼在全國、省、市等各級、類比賽中獲得三十餘項榮譽,變得愈發自信。因為他知道身後有雙殷切的目光在默默關注著自己,每當他登上領獎臺時,那雙眼睛便會煥發光彩。她就是他的母親!
高考他以超省本一線60分的成績被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錄取。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欣喜之餘他更多的卻是糾結。多年來他們母子倆一直相依為命,他去上學了,媽媽一個人生活上肯定不習慣。為了更好的照顧媽媽,他決定帶媽媽上大學。媽媽在哪,他的家就在哪!
他申請了中國銀行國家助學貸款,追逐夢想的腳步不再那麼沉重,也開始了邊學習和邊照顧母親的大學生活。
帶著媽媽上學,他一直利用課外時間侍奉身旁,精心照料。課間休息時常在學校與出租屋兩點奔走,或回家看媽媽,或回去做飯,哪怕匆匆一眼,心裡也踏實些。每次離開家門,他都會情不自禁的連聲叫媽,使勁的看著媽媽。生命太脆弱,真害怕這是最後的一眼、最後的一聲媽。 晚上常常攙著媽媽出去走走,就像小時候媽媽攙他一樣。
他儘量不增加媽媽的藥量,給媽媽按摩和聊天,是每天必做的功課。落下的功課他會在媽媽入睡後再挑燈補上。媽媽的病情雖有所好轉,但時有反覆。有次深夜,他從夢中驚醒,發現房門大開,媽媽不見了!他驚恐萬分!跌跌撞撞出門四處尋找。雖心急如焚,卻不敢開口呼喊「媽媽」,怕無聲的哽咽變成嚎啕大哭。找回母親後,他把家裡的風鈴分成兩串,分別掛在房門與大門的門把上,睡覺前,他會用粗布條的兩頭分別系在媽媽和自己的腿上,只要媽媽離開床,布條就能把他扯醒,門一開,風鈴就會發出響聲,這樣,母親就不會丟了。過去的幾年他也一直延續這習慣。
母親身體虛弱,出租屋沒有馬桶,有次剛放手,母親一下倒在潮溼的地板。後來,他在廁所內放一把椅子,把母親背到衛生間後,先放在椅子上,幫母親做好準備,再移到便廁上雙手抓緊媽媽的雙臂直到完成。開始媽媽不同意,不捨得讓他來為她做這些,他耐心開導,「媽媽養育了他,又何曾嫌棄過孩兒。他要像媽媽愛他一樣愛媽媽」。
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在校內外做了多份兼職,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支撐起家庭,為母親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和養病的環境。雖然苦點,累點,但他一直感恩他的母親。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幫助鼓勵過他的人們,感懷所走過的這一路歷程,感謝這個社會帶來的溫暖。如同種子感恩同時給予自己黑暗與養分的泥土,他心懷感恩!
感恩母親。再忙碌他始終不忘照顧母親的責任,每天給母親按摩和擦洗,陪母親聊天散步。
感恩社會。他多次組織年級的同學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義務獻血;還成為湖南省造血幹細胞庫中的一名志願者;並籤訂了器官捐獻書。參加湘西偏遠山區的義務下鄉支教,盡己所能地為孩子們備課、講解、批改作業、家訪、做記錄……用他所學的知識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次年他與「彩虹助學協會「的會長再赴山區看望孩子們,為他們帶去衣物與學習用品,並設助學基金。在學院老師的支持下,與同學共同創立了公益團隊「春暉工作組」,關注空巢老人、孤兒、留守兒童和貧困兒童。
2012年2月,獲悉湖南懷化通道獨坡鄉新豐村、駱團村發生嚴重火災,該區地處深山,災區急需禦寒衣物。他即刻拿出之前獲「芙蓉學子」獎學金的部分,從網上購來四十多件總價兩千五百元的嶄新棉衣,捐贈予災區的救助人員與受困村民禦寒。這筆獎助學金本來自於社會,它應該歸於社會。回饋社會,儘自己一份心力是他的榮幸。
在學習和照顧母親之餘,他也兼任學生幹部。獲選年級會副團總支、2010級黨支部組織委員、院學生會網絡部副部長,擔任「中國大學生在線」湖南大學站編輯。組織班級參加學院「新生杯」、「群英杯」辯論賽,獲「院季軍」,個人獲「最佳辯手」,現為「院辯論隊」教練。獲「先進黨員示範崗」、「學生黨員標兵崗」、「芙蓉學子」稱號。2011年5月,在校「青春風採」和院「青年先鋒,感動校園」報告會上與同學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希望以自己的經歷來鼓勵更多同學直面暫時的逆境和挫折,自強不息。並獲得2011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不息提名獎」。
何為德?德就是將心比心,孝老愛親,就是自立自強,懂得感恩!他將一如繼往地照顧母親,更加努力學習、工作,自強自立,幫助他人,回報母校,回報社會,為社會做出更多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帶著他的夢想走得更加高遠。
助學,助他成長,讓他築夢遠行!感恩與回報,是他終身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