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有這麼一個笑話,笑話的名字叫《山雞與鳳凰》。這個笑話出自《笑林》,是三國時期魏國邯鄲淳所著的笑話集作品。
楚人有擔山雞者,路人問曰:「何鳥也?」擔者欺之曰:「鳳凰也!」路人曰:「我聞鳳凰久矣,今真見之,汝販之乎?」曰:「然則十金弗與;請加倍」,乃與之。將欲獻楚王,經宿而鳥死。路人不遑惜其金,唯恨不得以獻楚王。國人傳之,鹹以為真鳳,貴,欲與獻之。遂聞於楚王。王感其獻於己,召而厚賜之,過買鳥之值十倍矣。
這個故事大意說的是,一個楚國人從未見過山雞,外出時在路上碰到一個挑著山雞的村夫,見到長著漂亮羽毛和修長尾巴的山雞認定它不是一個俗物,便問他問這是什麼神鳥。村夫見他不認識山雞,便信口說道是鳳凰。這楚人聽了心中一喜,請求村夫將「鳳凰」賣給他。
村夫表面看上去波瀾不驚,實則心裡笑嘻嘻,我可能遇到傻子了。他把賣價提高一倍山雞將賣掉。以為撿漏撿到寶的楚人興高採烈地跑回家,打算第二天啟程去給楚王獻「鳳凰」,可是誰知過了一夜山雞就死了。後來楚王知道了,雖然沒有得到鳳凰,但是被他所感動,賜給了他比買山雞的錢多10倍的金子。
在沒看到這個故事以前,歷史書儀也以為雞的前身是鳳凰。
其實並不是。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百鳥之王。
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集百鳥優點於一身,有錦雞的頭,仙鶴的腿,孔雀的尾巴,鸚鵡的嘴,全身有為赤紅色,是原始社會中人們的保護神,在人們的心中象徵著美好和平,常用來象徵祥瑞。
在文獻記載中,中國的鳳凰起源於鳥,《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
劃重點!!!敲黑板!!!其狀如雞!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還有一個神鳥,長得不僅跟鳳凰像,還跟雞有點關係,這個神鳥的名字很霸氣,叫重明鳥。
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其形似雞,鳴聲如鳳,它的兩隻眼睛中,各長有兩個瞳孔,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它的身形像雞,叫起來聲音像鳳凰一樣嘹亮動聽。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著沒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迴旋。它的氣力很大,能夠搏逐猛獸。能闢除猛獸妖物等災害。
它能驅逐虎、豹、豺、狼等猛獸,使多種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類。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點瓊玉的膏液。重明鳥很仗義,它理解人們的好意,有時一年中不辭辛苦,來回光顧好幾次。有時人們得罪了它,就隔幾年都不來。於是,家家戶戶都清掃庭院,擺上瓊漿玉液,盼望重明鳥前來栖息。禽獸鬼怪往往趁重明鳥不在時出來危害人,人們就用木頭或銅鐵鑄成重明鳥的形狀,安放在門戶間,這樣,禽獸鬼怪見了,也會害怕,躲得遠遠的,不敢來搗亂。
古代神話中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傳說,堯帝時,遠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闢邪的重明鳥。重明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眼睛像雞,鳴聲似鳳,展翅一飛,能搏擊虎豹熊羆,掃蕩妖魔鬼怪。所以人們無不灑掃門戶,盼望重明鳥落在自家門上。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模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在門窗上。在中國民間新年風俗中,貼畫雞於門窗上,實即重明鳥之遺意。
《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作為一種和諧觀念的精神與物質載體,是「喜慶、幸福、華貴、偉岸、進取、太平」的象徵。而重明鳥能驅逐虎、豹、豺、狼等猛獸,使多種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類,更像是人類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