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的正確打開方式是雙手握在方向盤3點9點位置,這是老生常談,幾乎是所有進階駕駛課程(寶馬、奔馳、保時捷的各種駕駛體驗課程)和試乘試駕活動在培訓時都會反覆強調的一點。
保持這種握姿的主要好處主要有兩個:
1.這種握姿在雙手不離開方向盤的情況下,這種握姿可以實現左右最大的自由轉向角度。並且向左和向右的最大轉向角幾乎是一致的。
2.是當你回正方向盤的時候,方向盤就真的回正了。在緊急情況下不平衡的握姿,比如一個手在12點,一個手在4點左右的位置回導致方向回正困難或者不準。
同時,保持這種握姿還有以下次要的好處:
1.在遭遇一些撞車時,可以確保駕駛員的身體更好的貼合座椅,從而得到更好的保護(三點安全帶無法限制身體的左右晃動)
2.一般換擋撥片都在這兩個位置,這樣握方向盤換擋很便利。
3.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這樣握方向盤看著很專業,拍照往往很帥!!!
(這裡應該有照片)
針對賽道(非僅限)這樣的駕駛環境,採用這樣的方向盤握姿的確是最好的駕駛策略,這是因為首先:
賽道都是單行線,而且賽道的寬度往往遠超過馬路上一條正常車道的寬度,所以在跑賽道的時候賽道的寬度允許被自由利用,這就是俗話說的「走線」,也許你聽說過在賽道上過彎的時候要走「外——內——外」的通過線路,而這種操作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轉彎半徑變大,還一句話說也就是打更少的方向就能轉過一個彎道。所以在賽道上,哪怕你通過最慢速的彎角,幾乎也不會出現打方向到雙手交叉依舊轉向角不夠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雙手也就沒有必要離開方向盤了。
哪怕轉向比比較慢的斯巴魯BRZ,在雙手不離開3-9點位置的情況下也能順利通過天馬山的T1。在賽道上雙手握住3-9點位置的另一個好處是在出彎的時候更有利於控車,你出彎越快,車輛就越容易突破極限出現推頭或者甩尾,在有些情況下,由於很複雜的原因,比如路面顛簸、輪胎過多的使用路肩、壓到草或者純粹由於溼滑,車輛會出現不規則的扭動,就像下面視頻所展示的這樣,駕駛員需要通過不斷地左右小幅度修正方向盤來穩定車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手不是均衡的握在3-9點位置,車輛失控的概率會大增。
所以在賽道上,3點9點的方向盤握姿是一種最佳策略。
但標題是一個疑問句,很顯然我想說明的情況並不僅僅只是這些。那麼下面這段視頻很好地展示了另外一種駕駛狀態。
這是我上周末去北京房山遊玩時「誤入」的一段「歧途」,當時導航顯示的畫面是這樣的,
這也太有誘惑力了,所以雖然是條小路我也開了進去一探究竟。然後就沒法回頭了 。
這是一條只比一輛車略微寬一點的小路,彎道的崎嶇程度就不用說了,路面本身是已經明細那磨損的石子水泥路,再加上兩邊山坡上不斷的掉落石頭和泥土,這基本上已經變成了一條沙石路,再加上開著開著竟然還下起了雷陣雨,路面有多滑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不過這種環境也實在是很有樂趣,於是我不自覺的,無可救藥的就越來越快。而在全程我幾乎都沒有用所謂的3-9點標準握姿。這是因為:
l 彎實在太急了,而且一個接著一個,有很多彎都幾乎需要打滿一圈方向盤,用那種握姿,轉方向盤的反應實在太慢了。
l 由於路面很顛簸而且一直伴隨著各種不規則的跳動,所以方向盤其實很震,哪怕在直線上採用標準握姿也很難受,而且還增加了車頭偏航的概率。
l 在沙石路上,其實車輛的轉向變得很模糊,轉向響應也變得很尺寸,車頭指向和方向盤角度之間的時間差變大,需要更快的大幅度來回調整方向來控制實際的方向。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3-9點的握姿不僅不能提升我對車輛的控制,反而會帶來一些阻礙。
那麼我想說明什麼問題?
1.在賽道上,保持3-9點的方向握姿是最好的駕駛策略。
2.握住方向盤的姿勢往往取決與駕駛環境和需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3.最重要的不是保持某一種「正確」的握姿,而是正確自如的把握住你想要去的方向。
4.試著不要把方向盤握的太緊,這能夠幫你更自如的控制轉向,同時你會發現民用車的方向盤都有自回正力,這往往能夠讓車頭重新指向道路的正前方變得更自然。
5.用兩隻手控制方向盤總是比一隻手更精準。
所以,手握方向3-9點位置並不是開車時絕對不能違背的高壓線。開車最重要的確保對車的自如控制,而不是某一種固定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