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訓,石智勇過得有點難。「可能是舉重生涯最難的一個冬訓。」2019年,石智勇讓自己的名字在舉重男子73公斤級世界紀錄欄跳動刷新了五次。勞模般的一年下來,傷病接踵而至,這個冬訓他一直在與傷病作鬥爭。好在從小歷盡生活之苦的石智勇,一直都有從頭開始的勇氣。
歷盡生活之苦 舉重激活人生
石智勇是苦孩子出身,他和舉重的緣分頗有些情牽一世情的味道。
石智勇的家鄉廣西桂林五通鎮,是個有名的舉重之鄉。在石智勇上小學時,前後有三個舉重教練都選中過他。啟蒙教練肖雙貴三顧茅廬到了家裡,才誠懇說服了他的父母,同意他練習舉重。
「我從小農村出來的,六歲就開始幹農活,插秧割稻都會。到了縣體校,一開始真的很苦,我們比一般學生累,五點起床早操然後訓練、壓關節,七點吃早飯上課,下午五點到七點繼續訓練。」石智勇當時沒什麼一定要練出成績的概念,就是一股好動使然。「剛開始練舉重全身肌肉反應很大,腿、手、腰很酸,上樓梯爬不動,練一陣子後反應沒那麼大了。那時我上課也沒有落下,五年級評上了三好學生,教練獎勵了我15塊錢,開心得要命,那是我兩個月的生活費。」
練舉重兩年後的2005年,石智勇迎來舉重生涯的轉折點。由於去市體校試訓沒有被選上,這在人才濟濟的廣西基本等同於提前終結舉重生涯。寧波體校教練李東瑜回廣西老家探親,看上了11歲的石智勇。「在家裡待著出路很渺茫,父母覺得不如去大城市發展一下,就讓我去了。我連被子都沒帶,就背了一個蛇皮袋一個人上路。」石智勇一個人坐綠皮火車,用了20幾個小時從桂林「搖晃」到了寧波。
「哇,寧波的訓練館這麼好。」回想自己剛到寧波的時候,石智勇形容自己像「土包子進城」。「廣西的訓練館是個瓦房,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寧波的訓練館太漂亮了,我去了第一堂訓練課就漲成績了,練得很瘋。大隊員看到我的樣子,都感慨這小孩子怎麼這麼瘋,跟個野人似的亂喊亂叫。」
看著漂亮的訓練館,想到自己從此成了大都市人,石智勇暗暗下定決心:「我不能灰溜溜地回家,一定要練出個名堂。」千裡迢迢選中石智勇,又是小老鄉,教練李東瑜格外關注石智勇。「訓練後教練經常單獨留下我加練,幫我磨技術。有時候練太晚了食堂沒飯了,教練會給我一塊錢去買泡麵吃。」就這樣,僅來了寧波一年後,2006年石智勇已經能超過當時浙江省運會冠軍的成績,也因此很快進了省隊。
我想在搜索欄找到自己
到寧波不久,就發生了一件趣事,也是石智勇人生轉變的一個開始。「我以前叫石磊,教練覺得這名字石頭太多了,有點木訥。大石智勇2004年奧運會奪冠,教練就幫我改叫石智勇。」改名的初衷多少有一些「偶像崇拜」,但這個名字最初給石智勇帶來的卻是煩惱。
2009年全運會預賽,石智勇這個名字被人發現了。「第一次參加全國大比賽,記者看到石智勇這個名字就拉我採訪,嚇得我一身汗。本來比賽就緊張,結果這樣一搞,挺舉砸鍋了,沒有進入全運會決賽。又聽到人說『那個石智勇是奧運冠軍,這個石智勇是個冒牌貨』。我心裡很不開心,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超越大石智勇,起碼要做到百度上能搜到我這個人。」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卻是一個孩子最樸素直接的願望。
一步步接近「我想在搜索欄找到自己」的路上,石智勇經受了許多考驗,傷病是最可怕的攔路虎。2014年全國錦標賽奪冠後,原本石智勇拿到了當年亞運會、世錦賽入場券,結果他的腰傷復發了,又得重新開始。2014年冬訓開始接觸體能訓練,石智勇嘗到了甜頭,2015年全國錦標賽他以352公斤的成績奪冠。「一個冬訓最好比賽成績漲了12公斤,從此堅定了苦練體能的決心。從2013年12月到2015年10月,在寧波鄞江重競技訓練基地的小山頭,我閉關修煉兩年,那是一個到鎮上走路兩小時才能買到東西的地方。2015年世錦賽拿下冠軍,我終於證明了自己。」
2015年拿了世錦賽冠軍後,石智勇終於在網上搜到了自己,可把他開心壞了。「第一步成功之後,徹底激發了我的鬥志。2016年奧運會拿冠軍後,這個名字終於炸鍋了。大家都說『兩個石智勇,同項目同級別同技術,跟複製品似的,哈哈。』」奧運冠軍,不只是個頭銜,它讓石智勇從內到外蛻變了。「拿了奧運冠軍之後,對自己和舉重的理解都更深刻了,信心更足了。整個人一站上舉重臺,就有一種我是冠軍我肯定能贏的氣勢。」
一直都有從頭開始的勇氣
東京奧運周期,國際舉聯調整級別,石智勇從69跳到73公斤級,他不怎麼需要降體重了,比賽中能完全發揮訓練能力。2018年11月阿什哈巴德世錦賽,石智勇以164、196、360公斤創造73公斤級抓舉、挺舉、總成績三項世界紀錄。2019年4月寧波亞錦賽,石智勇以168、362公斤的成績打破73公斤級抓舉和總成績兩項世界紀錄。2019年9月芭提雅世錦賽,石智勇以197、363公斤刷新73公斤級挺舉和總成績兩項世界紀錄。2019年12月天津世界盃,石智勇再以198公斤刷新73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
「改級別對我是很好的事情,我有了很多機會去刷新紀錄。我對現在的紀錄還不滿意,總成績只有363公斤,我心裡的目標是把這個紀錄提升到370公斤。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但我會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希望我退役那天,能把這個數字完成。」石智勇對挑戰極限的狂熱,源於他對舉重這個項目發自內心的喜愛。
「我只是單純的喜歡舉重,想為舉重付出。我小時候在一個希望小學讀書,家鄉太窮了,一個班50幾個學生,交得起學費的不超過10個。我父母很能吃苦耐勞,兩個人種13畝地養活我們兩兄弟,用種田的米碾碎去賣來的錢交學費。」石智勇說,能有現在的待遇,都是舉重帶給他的,內心充滿感恩。「家鄉和我同齡的很多人,現在在工廠打工一年回到家,口袋裡都沒什麼錢。如果沒練舉重,我現在可能就是一個被社會淘汰的人。」
石智勇對舉重有一片赤誠之心,並願意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儘管在2019年一整年不間斷的比賽過後,石智勇在冬訓有些「傷痕累累」,一度無法保持系統訓練。但好在從裡約奧運周期就開始接觸並認真貫徹體能訓練,石智勇這個「螃蟹」一直吃到現在都有滋有味。「現在還在緩慢地恢復中,速度有點像綠皮火車。就像每次比賽拿完冠軍我都說要一切從零開始,這次也一樣。在奧運年,我要找到那種當小隊員時的拼勁,不忘初心全力以赴。」(袁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