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陶瓷產業園區新中陶公司成品車間,一輛輛貨車正在裝貨準備外運。 歐偉文 攝
借來東風可破曹
——支撐梧州又好又快發展的三大產業園區崛起奧妙之二
廣西日報 廣西電臺 廣西電視臺聯合報導組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陳健民 吳凌平 通訊員 黎遠軍 王秋霞
《三國演義》中孔明借來東風,攻破曹軍,轉敗為勝,這是多麼膾炙人口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呀!
如今,廣西各地也在向東看,都在抓住機遇,打造借風制勝現代版。支撐梧州又好又快發展的三大產業園區的崛起就是典型寫照。
借東風點土成金 新陶都飛速崛起
梧州市的白泥(陶瓷原料)資源豐富,僅藤縣覆蓋區面積就達23平方公裡,儲量超過6.7億噸。
然而,梧州人一直很無奈,只能賤賣白泥給人做陶瓷。
何時才能有自己的陶瓷廠?這已是梧州人多年的夢。
自治區實施打造西江黃金水道、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等發展戰略後,機會終於來了。
藉助舟楫可渡江河,藉助車馬可達千裡。向東借技借錢不是也能辦廠嗎?
於是,2008年6月,梧州人找到了廣東佛山新中陶公司,引其在藤縣創辦陶瓷生產基地。該公司看到梧州原料、勞力、水運等比較優勢和梧州人的真誠,很快規劃建設50條建陶生產線,到2009年8月第一條生產線就點火投產,目前已建成投產一期8條生產線,正在推進二期工程建設。
挖取了「第一桶金」,2009年梧州市又一鼓作氣,創辦3.5萬畝陶瓷產業園區,分設藤縣中和及岑溪大業兩個集中區,計劃引進陶瓷生產線300條,年產值達300億元。
有了梧桐好引鳳。2009年11月2日,廣東金舵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有成到了梧州考察,當晚就籤約上14條陶瓷生產線。2010年4月26日,羅有成又引薦其兄長羅有志前來投資4.8億元建設陶瓷項目。
一江春水向東流,一縷東風向西吹。廣西發展需要東風,廣東發展也需要春水。新中陶公司廖總經理坦言:「廣西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太重要了。」他說,其公司落戶梧州,一半的生產原料可實現就地取材,往佛山的全國陶瓷產品銷售中心運成品總比運原料省錢,加上梧州水運便利,用工成本較低,很划算。
很快,藤縣中和集中區引進了陶瓷企業16家,總投資115.9億元。其中9家企業建成陶瓷窯爐生產線91條,產品有拋光磚、瓷片、仿古磚、耐磨磚、輕質保溫板等。今年1-9月,該集中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9.8億元,同比增長9.1%。
藤縣縣委書記莫奕堅表示,將借力佛山把集中區建設成集生產、銷售、研發於一體的全國重要建築陶瓷生產商貿綜合基地。
向東進變廢為寶 兩園區齊奔千億4家在廣東南海從事進口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民營企業,2008年5月提出出資5000萬元,與梧州市、蒼梧縣聯手,共同建設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
「當時引來很多質疑,民營企業與政府合作辦園區行嗎?」蒼梧縣副縣長覃汝勝記憶猶新,「實踐證明——行!這4家民營企業真的唱出了以商引商的好戲。」
其中,招來的廣西有色再生金屬公司相當給力。該公司2010年9月28日在園區正式啟動30萬噸再生銅冶煉工程,2012年11月2日全面竣工投產,僅僅兩年就建成了目前我國最大的再生銅冶煉項目,年銷售收入可達150億元。
就這樣,香港的鴻圖集團等不少企業紛至沓來,快速發展。他們不僅發展廢銅廢鋁等再生,還從事再生資源的深加工。
再生資源加工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黃梅高興地說:「到2015年,園區再生資源拆解加工企業將達80家以上,拆解加工量將達到300萬噸,實現工業產值1000億元,稅收20億元以上。」
梧州市再生不鏽鋼製品產業園也不甘示弱,也要快速實現年產值千億元。從兩個瀕臨倒閉的小鋼廠搞技改起家的該園區,也是向東借力成就精彩。
「我們園區引進的永達鋼鐵集團、金海不鏽鋼、沃華機械等16家企業,都是從廣東『西嫁』而來的,其中8家已投產,初步形成再生不鏽鋼板重熔-熱軋-退火酸洗(半成品)-深加工(冷軋)型材一體化的產業集群區。」梧州市長洲區區長、梧州市再生不鏽鋼園區管委會主任唐雲凱說,園區今年將實現產值500億元,明年實現產值800億元,2015年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廢銅、廢鋁、廢鋼;再生銅、再生鋁、再生不鏽鋼。一條條產業鏈條,在梧州串起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每個環節,最終將形成兩個千億元產業園。這就是借力制勝的成果。梧州市市長朱學慶透露,梧州市要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成為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
借東風合作共贏 尊之禮理情義利借是生存競爭第一法則。王者以借取天下,商家以借賺大錢。敢借願借是前提,會借善借是關鍵。借法得當事半功倍,借法不當一事無成。梧州人深諳此理,不僅解放思想敢於借,而且想盡辦法善於借。
首先,互聯互通互助互利。因為通才能借,借必須通。於是,梧州人努力打通向東的通道與人脈,做到水、陸、空,人、財、物暢通無阻,還搭建多種平臺助推聯誼合作。
梧州市依託梧州國際寶石節平臺,從2008年起,每年舉辦一屆西江經濟論壇,邀請西江沿江兩廣城市的領導來共聚情誼,共謀合作,年年籤下合作大單。
該市還經常向東去,參加或舉辦各種招商會、懇談會,僅今年就赴粵港澳開展專題(專業)招商活動10多場(次),前三季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就達512.2億元,同比增長39.3%,其中80%以上來自於珠三角地區,引進不鏽鋼、再生資源拆解項目等投資就超10億元。
尤其新鮮的是,梧州市大膽開放,與相鄰的廣東市縣發起推動,共同創建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雙方以梧州市和肇慶市兩市交界為中軸,各劃出50平方公裡、共100平方公裡組成試驗區,打造珠江-西江經濟帶新增長極、西江流域生態共建區、省際合作機制創新區和東西部合作示範區,使向東互聯互通互助互利合作一體化。
其次,禮理情義利並舉,高效優質服務,讓合作者滿意。今年8月,再生資源加工產業園區的一些企業,提出百元版的發票不適用,要求萬元版的發票。梧州市委書記劉志勇、市長朱學慶,還有分管的副市長,為此輪番跑自治區國稅局爭取,從而滿足了企業要求,感動了合作者。
新中陶陶瓷公司運力存在困難,藤縣的主要領導著急地跑梧州火車站尋求支持,從而每月確保調劑不低於100個標準櫃的運量支持新中陶,使該公司運輸成本降至原來的85%。
陶瓷產業園一家將要投產的陶瓷公司急需員工,藤縣有關部門急他們所急,在不到一個月內就幫助招聘了近1000名員工。
(責任編輯: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