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東北小曲兒裡要摻上散裝粵語?

2021-01-10 界面新聞

「心裡的花,我想要帶你回家。在那深夜酒吧,哪管他是真是假。請你盡情搖擺,忘記鍾意的他,你是最迷人噶,你知道嗎?」

雖然出自東北人老舅,但是因為這僅有的兩句粵語,《野狼Disco》可以讓人一瞬間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港蘭桂坊,伴隨著迷離的燈光,穿著吊帶裙的風情港女在你身旁激情熱舞。即使陳偉霆在視頻中儘量讓自己顯得土味,但聽到粵語歌詞的一瞬間,也只能把眼前這個男人跟韻味聯繫在一起。粵語,全世界5651個語種中的氣質擔當,語調和情緒表達的扛把子。

打開搜尋引擎輸入「粵語學習」,在前五頁都是粵語培訓班和各種網課的廣告,這是應試教育物理奧數才會有的待遇,顯然粵語已經成為語言中的頂流,不需要升級考試推波助瀾,一樣有大批人無法抵擋它的魅力,並心甘情願為這項知識付費。「會說粵語」早已成為一項技能,如能熟練掌握,撩妹撩漢成功指數將會有質的飛躍。對於任何人或作品或語言來說,最難的不是擁有粉絲,而是獲得路人緣。不得不說,粵語的國民好感度實在是太高了。

粵語被廣東、廣西、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全球多地的大量民眾廣泛使用,而深居內地的人提到粵語,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香港,是維多利亞港來去的遊船,是繁華商圈閃耀的霓虹燈招牌,是擁擠的中環街頭形色匆匆的人群。這樣的印象,大多來自於曾經輝煌的香港流行文化。

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香港文化在這兩代人的童年和青春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60年代的邵氏、70年代的嘉禾、80年代的新藝城和90年代的銀河映像,這幾個電影公司名字的背後,是燦若星河的香港影視明星與百花齊放的電影產業。尤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的香港,是一個香港人自己都會無比懷念的文化黃金年代,無論是電影、音樂還是電視,從香港走出的文藝作品深刻地影響著包括內地在內地亞洲流行文化。

從70年代初李小龍橫空出世開創了風格獨特的功夫電影新時代,到許冠文為代表的許氏三兄弟引領香港喜劇電影的潮流,再到周星馳、王家衛……幾乎每個人都代表了一個時代,《唐伯虎點秋香》、《賭俠》、《暗戰》、《重慶森林》、《美少年之戀》……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部屬於自己青春回憶的香港電影。

讓鳳梨罐頭銷量大漲的《重慶森林》以香港的警匪片為例,從1985年的《警察故事》到2002年的《無間道》,幾乎所有的內地人都通過電影學到了那句「Yes Sir」和「Yes Madam」,配合TVB諸如《鑑證實錄》、《陀槍師姐》等,成為了很多人的警匪片啟蒙,即使是普通話配音版本,也有不少人對著演員的口型,去還原那一句「多謝你哋」。1986年狄龍、張國榮和周潤發主演的電影《英雄本色》作為當年香港票房冠軍輻射範圍幾乎涵蓋全亞洲,韓國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將主演在一起觀看《英雄本色》的場景作為開頭,並在劇中多次插入電影主題曲。

韓劇《請回答1988》中播放的《英雄本色》畫面粵語配合影片中香港的街景與演員,給人的感覺就像《鑑證實錄》裡陳慧珊所飾演的曾醫生一樣,溫柔卻堅定有力,開口自帶一種精英氣質,讓人難以抗拒。

《鑑證實錄》另外一個對內地人影響深遠的文化要素就是粵語歌,香港流行音樂的興盛,不僅僅給幾代人帶來了深刻的回憶,也對華語樂壇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直接推動了華語樂壇的興盛和發展。從八十年代開始,香港流行樂壇進入了「兩王一後」(「兩王」為譚詠麟、張國榮,「一後」為梅豔芳)的時代,這三位的地位不必贅述,尤其是張國榮,他清秀俊朗的五官、紳士又俏皮的氣質配合乾淨的聲線,很快在香港樂壇一眾唱將中脫穎而出,加上他在電影中也表現出色,「張國榮風」一時間在亞洲範圍風靡起來。

而後香港「四大天王」被推出,溫文爾雅的黎明、唱功成熟的張學友、深情穩重的劉德華以及活力四射的郭富城創造了很多內地人心中對「天王」的第一印象。

熱血樂隊Beyond則影響了很多內地人的「搖滾觀」,這支由黃家駒、黃貫中、葉世榮、黃家強組成的搖滾樂團是當時亞洲搖滾的代表,創造了包括《海闊天空》、《真的愛你》等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直到如今都頻頻被作為經典翻唱。Beyond的粵語歌曲對內地影響之深也可以從其歌曲的傳唱度略知一二,「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很多人看到這句歌詞,即使不會粵語也會像看到「一閃一閃亮晶晶」一樣,不自覺地唱出來。

Beyond除了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後起之秀陳奕迅、古巨基、楊千嬅、鄭秀文以及被廣為人知的作詞人林夕、黃偉文等等,給香港樂壇注入了不少活力。粵語歌曲以其婉轉的曲調以及獨特的遣詞造句方式在全國範圍內圈粉無數,很多人的靈魂中,有著對粵語歌最真摯的熱愛,即使是不關注流行文化的路人,也能哼唱幾句《偏偏喜歡你》、《紅日》、《真的愛你》等等,在KTV唱這些粵語歌的你雖然有著蹩腳的發音,卻依然覺得自己是整個包房最有格調的崽。

實際上除了香港流行文化的加成,粵語本身的底子就非常不錯。粵語雖然也是方言的一種,但它同時是唯一除普通話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除了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它還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紐西蘭的第二大語言。在這些西方國家中,粵語被早期的移民使用並廣泛傳播,如今全球共有1.2億人在使用粵語。所以,粵語早已衝出方言界,其在世界語言體系中的番位和普通話幾乎平起平坐。

粵語的起源分別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語楚國的楚語,而雅言則是周朝的官方用語,儒學從誕生之日其,就是以雅言為載體的。這意味著什麼呢?《論語》搭配粵語享用,更能體會儒學靈魂。因為當初孔子他老人家就是用雅言來教學,並且強調了「詩書執禮」都要使用雅言。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樣的名句,用粵語重新感受一遍,好像變得更有道理了是怎麼回事?兩漢時期儒學在嶺南地區傳播,雅言也通過辦學逐漸普及開來。

既然來自於雅言,粵語聽起來更加好聽也就不足為奇,因為它保留了很多古代漢語的特徵,包括大量的上古詞彙和語法。宋朝的官方字典《廣韻》是以當時的開封話為標準音所寫而成,現在的普通話已經很難對上了,但是粵語和客家話卻能對應其中的大部分用詞。

經常聽粵語歌或者看香港影視劇的人可能會發現,雖然港劇的劇情常常很摩登,粵語的用詞卻非常具有古韻,稱「吃」為「食」,稱「喝」為「飲」,稱「穿」叫「著」,稱「脫」叫「除」,這些用詞在內地講普通話的人看來,是只有在文言文中才會見到的,而很多詞也確實出自古文。

比如粵語中把「站」念做「企(kei)」,在《漢書·高帝紀》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吏卒屆山東之人,皆企而望歸」。粵語的古韻就藏這樣的遣詞造句裡,它保持著對古代漢語的傳承,對於現代人來說,喜歡聽粵語,或許也有一種「尚古情懷」作祟。

相對於普通話來說,粵語的音調變化也更加豐富。普通話只有四個音調,而粵語有九個音調,這九個調裡除了第一聲和第二聲之外,其他七個調都是普通話裡沒有的,粵語讀起來已經是抑揚頓挫十分好聽,更不用提感情層次豐富的粵語歌了。

粵語在發音上保留了在普通話和北方方言中已經完全消失的入聲,也就是發音很短促,以爆破音結尾的音。入聲字最大的特點就是短促有力,節奏明顯。在古詩詞中,很多使人喜歡用入聲韻,比如嶽飛的《滿江紅》、柳永的《雨霖鈴》等,這些詩詞用普通話讀起來或許並不押韻,但是換成粵語卻更有韻味。

曹植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汁、泣、急」三個字中「汁」出韻,但是用粵語讀做「zap、jap、gap」三字完美押韻且入聲發音簡短、鏗鏘有力,感情豐沛。

在看粵語影視劇聽粵語歌時也是同理,其中出現的很多用詞讓人們感受到了一些古風古韻,尤其是在粵語歌裡更加明顯。周華健演唱的《天龍八部》主題曲中有這樣的歌詞:「天闊闊,雪漫漫,共誰同航?這沙滾滾,水皺皺,笑著浪蕩。」頻繁使用疊詞搭配歌曲意境,唯美畫面呼之欲出。

林夕作詞的歌曲中也常常出現古詞,比如陳奕迅的《明年今日》中唱道:「或在同伴新婚的盛宴,惶惑地等待你出現」,惶惑一詞是典型的古言用詞,並且是一個書面語言,用普通話讀起來難免有些彆扭。同一首歌,用粵語表達和用普通話表達,聽起來也有不小的區別,陳奕迅的《富士山下》的國語版《愛情轉移》,歌詞要傳達出的意境截然不同。

外行聽粵語大都看個熱鬧,但也有不少對粵語比較了解的人覺得香港粵語比其他地區的粵語聽起來要更加舒服。之所以讓人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香港人說話時懶音,比如「你」的發音,正確的應該是「nei」,在香港很多人讀為「lei」,發音時不再經過鼻腔,更加簡單方便,使得香港的粵語聽起來有一種懶洋洋的溫柔感,另外由於各種原因,香港人在說話時某些用詞習慣用英文替代,也使得香港粵語變得更加獨特。

所以要破「粵語情懷」的案,不僅僅要看香港流行文化對內地受眾造成的深遠影響,還要粵語自身過硬的「基本素質」,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共同作用,躥起了很多人學粵語的衝動。

相關焦點

  • 尋找北京小曲兒的前世今生
    小販唱的正是《探清水河》,正四處搜集民間小曲兒的陳偉上前忙問:「您是和誰學的?」小販伸手向旁邊一指:「這是我師父。」只見旁邊坐著的一位老先生抬起頭來,滿臉的皺紋,足有八十多歲。陳偉恭敬地說要和老人家學唱小曲兒,老先生說:「你明天來吧。」把自家的住址告訴了他。轉天陳偉提著糕點去西海岸畔拜訪老人。老先生早就沏好了茶水等著他。屋子雖然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潔。
  • 小瀋陽教東北廣東話 《三打白骨精》裡扮豬八戒
    小瀋陽把這句地道東北話用粵語腔念出來,引得臺下哄堂大笑。這是《三打白骨精》在北京舉行的一次發布會,電影中豬八戒的扮演者小瀋陽和沙僧的扮演者羅仲謙笑鬧現場,屢屢上演CP戲碼,沙師弟時而依偎在師兄懷中,時而又在《豬八戒背媳婦》的樂曲中將八戒背起,二人還為觀眾送上一道春節必備的「西遊名菜」:「沙豬菜」。
  • 散裝英語是什麼梗和意思 散裝英語搞笑句子合集
    散裝英語是什麼梗?散裝英語是我們在網上經常能看到的一個梗,但是這意思吧,真的是太不容易解答了,那麼大家知道散裝英語是什麼意思嗎?相信還有很多用戶還不是很清楚,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散裝英語是什麼梗  散裝英語是我們很多人在網絡上可以看到的梗,這個主要是說大家說的英語簡直是像散裝的一樣,不成句也不成文的樣子簡直是讓人哭笑不得了!  散裝英語什麼意思:  散裝英語的意思是說現在的人又很多不太會英語,經常是說話不成句不成文的樣子。
  • 泉州「散裝衛生巾」衝上熱搜:幾度反轉,生產工廠回應...
    公司負責人:有很大區別,工商局要求,廠名、衛生許可證證號等都要體現在包裝上,否則會被判定為三無產品。正規的公司不會去冒這個風險去生產散裝衛生巾。 記者:會不會是工廠內部人員拿去外面兜售?
  • 金國在東北,嶽飛為啥要「踏破」西北的「賀蘭山缺」?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上闕寫了嶽飛對中原失陷的悲憤之情,下闕則表達了其「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壯志,其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一句則明確表達了嶽飛的「戰略目標」,但這句話卻很值得商榷。
  • 八種花就喜歡沙土,土裡摻點沙子,養花效果就是好
    1,蟹爪蘭蟹爪蘭是一種仙人掌科多肉植物,植株飄逸,開花鮮豔,雖然它的莖片長得肥厚而茂密,但它的根系卻很細小,如養殖時選用土壤不當,透氣差或黏性大,不但長不好、開不了花,稍有差錯根系就會爛掉,在土裡摻上沙子就可以成功解決根系容易腐爛的問題。
  • 東北歷史(38):長春淨月潭水域為啥是「龍」的形狀?
    淨月潭水域全貌在淨月潭甬路兩側的指引牌上,隨處可見淨月潭水域全圖,看起來就像一條騰飛的龍。那麼,淨月潭的水域為啥像龍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淨月潭的歷史說起。關於淨月潭的歷史,曾經有一個神話傳說。相傳有一年,王母娘娘的七個女兒到人間遊玩。她的第七個女兒,也就是七仙女看見一個年輕人挾著一把破傘,邊走邊抹眼淚,便變成一個村姑,兩人一見鍾情生活在一起。
  • 粵語歌詞到底好在哪?為啥這麼多人喜歡?
    在KTV的熱門排行榜上,《浮誇》《萬水千山總是情》《光輝歲月》《真的愛你》《千千厥歌》等這些經典的粵語歌長盛不衰,相反,許多粵語歌對應的國語歌就沒那麼經典,那麼粵語歌詞到底好在哪兒呢?除了大家熟知的九聲調、古漢語用法以外,從文學的角度來講,到底粵語歌詞有哪些精妙之處呢?第一:鍊字。這個大家肯定上初中就學過,鍊字就是推敲詩詞中的用字遣詞。
  • 燕梳、鹹濕、笨豬跳……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粵語中的英語外來詞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1) phonetic transliteration 音譯這些英語外來詞在人們長年累月的使用過程中,已經慢慢本地化,成為了粵語詞彙,甚至也被普通話所引用。比如我們常見的這些:有一些傳統上被列為「經典」的粵語詞彙其實也是從英語裡來的。比如,鹹濕。
  • 競選國語,北方方言為什麼碾壓粵語?
    國語為什麼要定北京話誰夠資格當國語,先看地盤和人口。按照最常見的劃分標準,漢語方言大致劃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湘語、贛語、吳語、閩語、粵語、客語和晉語等一級方言。一級方言內部,大都可以互通交流(有的也不能)。這些一級方言,體量上並不平均,以北京官話為代表的北方方言,不管是地理分布上,還是人口數量上,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 廣州粵語與香港粵語,哪個才是正宗的廣東話?
    在粵語裡「青、平、聲、晴」均是同一個韻母的,讀來完全符合詩詞的韻律美,用粵語一讀就能體會出詩詞的意境了。 但胡化的普通話,「聲」字的韻母卻變了,結果用普通話讀的話第二句完全不押韻,連詩詞最基本的韻律要求都達不到,大煞風景!
  • 「注意」散裝酒、自製酒……你以為很香,但可能要命!
    ,數百人中毒,20餘人死亡,引起中毒的酒為某個體戶私自製出售散裝假白酒。好端端的,甲醇怎麼會跑酒裡呢?酒精一般分工業酒精和食用酒精。回顧歷史事件不難發現,甲醇中毒多為誤喝含甲醇的工業酒精勾兌的酒類所致。○工業酒精:甲醇含量高但價格便宜。○食用酒精:甲醇含量被嚴格控制,而價格高於工業酒精。
  • 「散裝衛生巾」上熱搜:千億市場中的低價誘惑 鄉鎮成「重災區」
    近日,「散裝衛生巾」登上了微博熱搜。一家店鋪售賣散裝衛生巾,21.99元可以買100片並包郵,一片衛生巾約等於只要兩角。如此低價,讓人不禁對其質量持懷疑態度,如果散裝衛生巾質量不合格,容易導致使用者出現各類疾病。這也使得該話題持續火熱。實際上,在低價衛生用品背後,是國內逐步發展壯大的衛生用品市場。
  • 為什麼東北話這麼容易傳染?
    每每聽到這樣的故事:一個大學宿舍裡有一個東北人,臨到畢業整個宿舍說話都一股大碴子味兒。一開始嘲笑東北話的室友們,一個個眼睜睜地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後來才幡然醒悟:你這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啊。東北話大流行的最大推手還是央視春晚。央視春晚是啥場合?全中國人都在那個特殊的時刻盯著一群東北人,看他們用最凝練、最形象、最搞笑、最有機鋒的方言嘮嗑、表演。
  • 江蘇十三太保,散裝背後是硬核實力!
    「散裝江蘇」、「蘇聯邦省」:疫情中帶給我們溫馨的歡樂「江蘇十三太保」登上熱搜,網絡上關於「散裝江蘇」、「蘇聯邦省」的討論熱度極高,在疫情沉悶的氣氛下,給我們帶來了溫馨的歡樂,顯得格外可愛。「蘇大強」:硬核實力,低調高效「1月25日,首批江蘇援鄂醫療隊的勇士們背上行囊,奔赴抗擊疫情一線!」「1月28日,江蘇第二批醫療隊出徵!」
  • 抖音上很火的粵語歌曲都有哪些?
    抖音上很火的粵語歌曲都有哪些?抖音可以說是帶火了很多歌曲,很多歌都被翻了出來。對於喜歡聽粵語歌的朋友當然也不能錯過那些抖音上超火的粵語歌曲了。這是一首粵語和普通話混雜的一首歌,從歌詞就可以知道它 要表達的歌的意思。十年的廣東打工生活,嘗盡了城市和人心的冷暖。所以這首歌容易勾起一些心痛的,悲傷的回憶,從而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鳴。3.《玻璃之情》。這是一首很老很經典的歌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這首歌是哥哥張國榮唱的。
  • 磁鐵能吸銀行賣的金條,真的是因為黃金裡摻鐵了嗎?看看科學解釋
    就像下面視頻下面動圖裡的這個人一樣,我們能看到他拿著磁鐵對著金條前後移動,金條也被「吸」得前後擺動,於是他就懷疑自己購買的黃金是假的,至少應該是不純的,裡面應該是摻了鐵和別地有磁性的金屬,於是把這件事情曝光給了媒體後來也有不少人用這個辦法測試自己買的黃金,也發現有類似現象。因為這些金條有很多都是在正規銀行購買的,消費者就開始懷疑銀行造假,網上一時間也議論紛紛。
  • 專家復原宋朝普通話:河南官話為啥像粵語?
    尤其是江淮方言,在某種意義上屬於河南話向西南官話的過渡地帶,比如新縣、信陽市區南部、羅山縣帶湖北口音,東部潢川、固始、商城帶有濃重的安徽口音。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新俊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一般意義上的河南話是指第一類中原官話,在宋代時主要是由河洛方言加東京(今開封)方言而形成,是以中古音《廣韻》為代表的音韻系統,「現在的南方口音比如廣東話則較多地保留了中古音的成分,現代語言學家的擬音技術也在某種程度上參考了南方方言。」張新俊表示,「所以聽起來宋代『普通話』和現在的廣東話有點像。」
  • 買了本東北版哈利波特!字幕組都被帶偏了?
    這要從#買了本東北版哈利波特#說起小編刷微博,突然刷出一個話題↓↓↓仔細一看,還真是!「急赤白臉」,「呼哧帶喘」……就連「上你的儲物間去」 也被網友認領了↓↓↓再看網友歡快的評論~~~總結就是書的版本都被網友翻出來了就是它,就是它!
  • [東北人]性格特點+東北文化的價值
    在中國範圍內,沒有哪個區域擁有東北這麼高的認同感。不管是吉林還是遼寧、黑龍江,都認可自己為東北人。但是沒有聽說雲南人稱自己西南人,陝西人稱自己西北人,廣東人稱自己華南人。為什麼呢?我覺得東北既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從地理上,東北區域完整地獨立在中國東北方一角,周圍被國界線、海岸線、山脈、大河,還有山海關這樣著名的地理標誌點所區隔。那邊是關裡,這邊是關外,分得是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