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問我,既然佛門那麼重視因果,說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為什麼我總能看到身邊那些善良的人、做好事的好人卻沒有好報,總是受苦、未得善終?難得因果也會有缺失?當然不是。因果從來不誤人,我們凡夫肉眼所看到的只是因果的一個片段而已,須知因果是通三世的,是非常複雜的。
所謂的「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並非因果有誤,而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看清因果。本篇文章,小編從佛法角度為大家解析,希望大家能建立正知正念,從中受益。
首先,我們大家要明白的是,因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主要包括前世、今生、來世,即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佛家有首偈語: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就是指人過去曾經種下的「因」會影響這一生的「果」,同樣今生造下的業,也決定來生的福禍,它是一個因果相續、不斷循環的過程。
我們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種什麼,將來就會收穫什麼,但更應明白,種下一粒種子,它也需要很長時間地紮根、生長,才會慢慢結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果報應也是如此,它往往不會立刻顯現果報。那何時才會顯現呢?因緣具足。「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緣一旦具足,果報即現前。
因果即便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有句話如是曰: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即使經歷了多生多劫,多個輪迴,當初的那個業、那個因還在,因緣聚合,即刻受報。佛家講因果報應主要分為這四種,即現世報、來生報、多生報和不定報,什麼時候受報,要看個人因緣。世人總想現世報,因緣不具足,也是強求不得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完全正確、無偏失的。如果你當下看到好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善報,壞人沒遭受他應有的惡果,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明白這個道理: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
一個很善良的人卻一生貧苦、災禍不斷,那多是因為他過去世沒有修下多少福報,且過去世造下過惡業,今生受苦是來還債消業的。就像我們遇到的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也是自己曾經結下的惡債,需要償還,若能熬過去,自然能苦盡甘來。而今生所修的善業也不會白白流失,那是為未來積德修福。
而一個極惡之人卻活得瀟灑自在、順風順水,我們不必去嗔怒,因為他在不斷地消耗過去所修的福報,或是祖輩留有的餘德,一旦這個福報耗盡,留給他的自然就剩下苦了,福盡則人亡,得意不了多長。而同樣,惡人必有惡報,今生所造下的惡業,因果也定不會輕饒,是來生災禍之源。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生活中有些人非常喜歡算卦測吉兇,但其實命運的謎底就在謎面,根本沒必要算,「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命運在自己手中,能改變的也只有自己。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
「常見善人得善果,今生福報多;常見惡人遭惡果,今生惡報多;常見善人得惡果,前世罪業多;常見惡人得善果,前世積德多。三世因果說不盡,皇天不虧善心人,我們不必與因果計較,因果從來不誤人。往昔所造諸惡業,已無法改變,那就修懺悔,把握好當下,積德行善才是正道。
有人問我,那些壽短的人是不是沒有福氣,惡業太重?這個未必,要看個人因果緣法。排除惡因惡果,還有一種例外,壽短的人或許與塵世因緣淺薄,福報大,而脫離娑婆。佛陀的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佛陀七天後便離世往生了,世人都嘆息她福氣薄,卻不知她是因為福報大,而脫離塵世之苦往生忉利天受福去了。
我們不必揣測因果,只需要記住;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一念慈悲,離苦得樂,終會有好的因緣與去處。人在做天在看,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各有渡口,各有歸舟。祝大家平安喜樂,歡喜度過這一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