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句話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河中小洲綠意盎然,其間雎鳩合鳴聲聲,一位佳人俏立其中,身姿窈窕眼波流轉,哪有不愛美人的君子?
這是孔子《詩經.關雎》篇的第一句,也是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句詩。我們都以為這是說男人天生對美麗女子的愛慕之情,可我現在在讀曲黎敏的《詩經:越古老,越美好》,發現了完全不一樣的解讀。
《關雎》產生的背景是提醒防止「君王不早朝」
這需要從《關雎》這首詩的背景出發。很久很久以前,有天周康王沒有早朝,八卦的臣子們就以為是因為周康王寵信妃子沒有節制,結果早晨起不來了。忠義的人們見微知著,認為這樣的小事情發生在君王身上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如果君王沉溺美色從此不早朝,那是要亡國的呀!看狐狸精就是禍國殃民的根源。於是,有個詩人就以小見大,充滿憂患地寫了這首《關雎》。
第二句「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水草左右搖擺,周王后的手指在水面輕輕划過,體現著內心的矛盾和糾結,不想與人分享但又必須端著王后的身份,給自己的老公找個「窈窕淑女」,找怎樣的好呢?想得睡也睡不好,輾轉反側。
這裡的「窈窕淑女」就是選妃的標準,這個標準其實非常高的。「窈窕」身姿勻稱柔美,大家都知道,要好的身材需要健康飲食和自律生活,這樣的標準不僅僅是對外表的要求,更是對一個人品性的要求,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要能抵抗住欲望。「淑女」不言而喻,賢淑有德需要風化和禮教的薰陶,出身清白高貴,行為舉止端方雅正。唉~果然是很難找啊!
選妃標準是懂得尊卑,永遠忠誠
第三句「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的「採之」,是個動詞,意思就是開始挑選「採女」了,左左右右地挑選,猶豫不定。男為左,女為右,如果就是一個男人挑選愛慕女子,就不需要「左右採之」了,因此也可以證明這不是一首隻寫男追女的愛情詩。
「琴瑟」指音律,音律的核心是和諧,並且遵守宮商角徽羽的規則,因此這裡引申為這個採女要懂規矩守禮儀的,南琴北瑟,南為尊北為卑,要夫妻間琴瑟和諧,就要懂得尊卑,老婆要聽老公的話,要給足老公面子(這是古代標準,現代由於老婆不再依靠老公養活了,這條標準就廢了。當然尊卑不再,平等和相互尊重還是需要的,人前還是要給老公留幾分面子的),最重要的是還要懂得王后是尊,妃子是卑。懂得這個道理的妃子,王后就能「友之」相待。
最後一句「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裡有個「芼」字是什麼意思? 「採」是從一大堆不認識的女子裡面按照一定規則挑選,「芼」就是熟人推薦,王后要培養自己的親信、盟友。「鐘鼓」代表有始有終,親信和盟友是需要跟王后一起伺候周康王一輩子,而且始終保持衷心,不能謀權篡位,威脅王后的地位。這樣大家才能開開心心長久相處麼。
再讀《關雎》,終於明白這壓根不是什麼君子愛慕淑女的情詩,而是周王后選妃的標準,她期望女子守規矩懂尊卑,且從一而終永遠忠誠,同時這樣的妃子才能得到王后的提攜,後宮和諧是民眾的榜樣,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再讀《關雎》,終於明白孔子的道德社會根基是「陰陽和諧」,地球萬物,皆以陰陽的形式體現。把關雎放在詩經的首篇,說明了《詩經》的定位,也明確《關雎》肯定不是單純地談男女之情,而是平衡和諧,陰陽即乾坤,乾卦自強不息,如火,坤卦厚德載物,如水,亦如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