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去世兩次的名人?細思極恐的曼德拉效應的典型案例

2021-01-18 孤獨星球二號倉

你是否有過對某件事情錯誤的記憶?有很多人表示曼德拉在2013年聽聞到曼德拉的死訊後紛紛表示自己在1980年代就聽聞過曼德拉的死訊。所以對自己的過去的記憶產生了混亂的感覺。

就連小布希前總統也在在任期間談到曼德拉死訊。

事實上,還有許多事件也囊括在曼德拉效應的範圍之內。

米老鼠已經成為很多90後童年的回憶了,然而,你還記得米老鼠經典的形象,是有背帶還是沒有背帶的呢?給你三秒鐘考慮一下。

3

2

1

答案是,沒有背帶

蒙娜麗莎在很多人的記憶之中是一張憂鬱的臉,然而看看現在的畫中,她偏向於微笑臉。

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還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思考者手是抵住額頭還是唇部呢

其實有圖才是正確的答案。

感謝觀看,在生活中你還有過哪些曼德拉效應,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曼德拉效應出現的越來越多?
    所以我們只有對那些我們經歷過或者說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才會有記憶,但是「曼德拉效應」卻和這個解釋相悖,而且據調查,隨著時代的發展曼德拉效應出現的越來越多,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難不成是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嗎?什麼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是一個心理學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
  •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細思極恐的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效應   2010年,超自然現象研究者菲奧娜·布魯姆(Fiona Broome)在網上發文聲稱,她突然發現前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居然還活著,而她一直以為曼德拉是在20世紀80年代時死於監獄中,並且印象中在當時還看過關於曼德拉死亡的新聞報導。
  • 神奇的曼德拉效應:這部並不存在的電影,為什麼很多人都看過?
    作為青春題材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可以說是很成功的一部了,很多網友都表示該片的情節就如同發生在自己身上一般,劇中的每一幕都令人眼熟,而該片在上映之後也創下了四億的票房紀錄,可能很多人覺得四億的票房並不算什麼,但對於這種題材的電影來說,已經很難得了。
  •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人類記憶疑被篡改
    什麼是曼德拉效應?先讓我們看一下誰是曼德拉。根據資料顯示,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南非人之一,生前曾經是南非的首位黑人總統,並且在1993年的時候,還曾經因為反對種族隔離、種族歧視等,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在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在家中逝世,享年95歲,可以說非常高壽了。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對是不是?
  • 神奇的曼德拉效應
    一、什麼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是一個心理學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曼德拉效應來源於一個歷史案件: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從他死亡時間到死亡原因都出現了不同的記憶,許多互不相識的人回憶後說自己看過紀念曼德拉的電影,包括電影的名字和內容都大體一致,然而這部影片從未上映,甚至從未拍攝過……二、探尋曼德拉效應起初我還不相信,以為這只是大家記憶差,於是我上網查了一下資料,發現真有
  • 曼德拉效應!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你很清晰地記得曾經發生過的某一件事,但當你和別人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對方的記憶卻和你的不同,這種記憶錯亂在科學上被稱作「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2013年,南非總統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後,世界各地的人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
  • 曼德拉效應之謎,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嗎?
    令人細思極恐的曼德拉效應到底是什麼?為何它可以讓數以萬計的人類同時感受到記憶錯亂?難道這真的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嗎?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後,因為這篇文章會顛覆你對曼德拉效應的認知。大家好,我是公子,今天跟大家聊曼德拉效應。
  • 曼德拉效應:民族、星座之爭和午馬事件,記憶是如何被「篡改」的
    「被篡改的記憶」事情的起因源於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都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死亡記憶出現了混亂。很多人聲稱在自己的印象中,曼德拉早就於1980年左右死在了監獄裡,並且自己還看過他的紀錄片電影,甚至是曼德拉遺孀飽含熱淚的演講等等。
  • 曼德拉效應再次出現,這個字根本不存在!
    近些年來我們經常聽到曼德拉效應這個詞語,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曼德拉效應呢?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經常會記錯一些東西,在眾人的反駁下才意識到自己出現了錯誤,可是,你有沒有聽說過,所有人同時記憶都出現錯誤的時候呢,這種現象就叫做曼德拉效應,這是由前南非總統所引起的。
  •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誰篡改了人類的記憶?
    可能許多人都曾在某處聽說過「曼德拉效應」,但是不知道究竟什麼是「曼德拉效應」。其實這個名詞起源於南非國父——曼德拉。  2013年12月5日,已經95歲高齡的曼德拉因病去世。就在人們紛紛懷念他為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時,卻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許多人清晰地記得曼德拉早就已經去世了。
  • 曼德拉效應:民族、星座之爭和午馬事件,你的記憶是如何被「篡改」的?
    「被篡改的記憶」 事情的起因源於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都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死亡記憶出現了混亂。很多人聲稱在自己的印象中,曼德拉早就於1980年左右死在了監獄裡,並且自己還看過他的紀錄片電影,甚至是曼德拉遺孀飽含熱淚的演講等等。
  • 「曼德拉效應」驚世駭俗,難道人類記憶被集體篡改了嗎?
    什麼是「曼德拉效應」? 納爾遜·曼德拉是南非著名的反種族隔離革命家、政治家及慈善家,儘管他對南非的發展造成的影響爭議極大,但在南非仍然被視為國父一般的存在,曼德拉在1994年~1999年任南非總統,任期內致力於廢除種族隔離,種族和解以及消除貧困和不公!他於2013年12月5日去世,當然以上是維基和百度都能查到的信息!
  • 可怕的曼德拉效應,以及雙縫實驗
    2013年,曼德拉在約翰尼斯堡去世,享年95歲。 新聞一經發布,世界各地有不少人接近崩潰,因為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金融出現大量混亂。 也因此,人們將這種群體性的記憶錯亂稱為「曼德拉效應」。 那是不是只要出現了記憶錯亂,就可以稱為「曼德拉效應」呢?生活中人們時常列舉的一些事例,我更願相信只是個體的記憶錯誤,然後被擴散放大。
  • 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的11個例子,你信哪一個?
    如果您也對曼德拉效應感興趣,請關注本號,這裡可能是全網最專心做曼德拉效應的號了。如果你想進群討論,請xijiang100什麼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群體性記憶偏差」,也可以說是群體性記憶不符,這是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比如,最常見的去年的《愛我中華》歌詞,民族和星座之大爭論,《愛我中華》裡有一句歌詞「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隻花」,很多人明明記得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隻花」,還有,非常熟悉的那個字,仔細觀察的時候突然變陌生,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覺。
  • 曼德拉效應是什麼?一部不存在的電影,為什麼多人聲稱看到過?
    針對這一奇怪的現象,人們用這其中一件涉及記憶偏差人群最為廣泛的曼德拉死亡事件,為其命名 「曼德拉效應」。想要解釋曼德拉效應,得從南非國父曼德拉的傳奇一生開始說起。曼德拉是歷史上第一位要求消除種族歧視,第一位敢站出來代表黑人發聲為黑人爭取權利的總統,也是第一位被關進監獄十多年後還能登上總統寶座的一位名人。而曼德拉效應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 到底是五十六個民族,還是五十六個星座,生活中的那些曼德拉效應
    星座也不是56個,而是88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曼德拉效應有的人的記憶中,曼德拉在80年代在監獄中離世了,但實際上,他被釋放了後還當上了總統,去世於2013年。關鍵是: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導、葬禮的電視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當這個說法提出後,得到大量的人回應,表示有相同記憶。
  • 到底是五十六個民族,還是五十六個星座,生活中的那些曼德拉效應
    星座也不是56個,而是88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曼德拉效應有的人的記憶中,曼德拉在80年代在監獄中離世了,但實際上,他被釋放了後還當上了總統,去世於2013年。關鍵還不是這個。關鍵是: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導、葬禮的電視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當這個說法提出後,得到大量的人回應,表示有相同記憶。我們的記憶是否靠譜?孰真孰假?還有一部分信息,看本篇文章的視頻版,點擊頭像,關注一下。
  • 集體虛假記憶:曼德拉效應的背後是什麼?
    這種情形被自詡為「超自然顧問」的菲奧娜·布魯姆(Fiona Broome)稱作「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因為她發現,別人跟她一樣記得一件不真實的事,那就是南非民權領袖納爾遜·曼德拉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死於獄中了。這種眾人共有的虛假記憶真的是源自所謂「來自母體的數據錯誤」(glitch in the matrix)嗎?
  • 曼德拉效應日益明顯!
    曼德拉效應日益明顯!記錯事情的尷尬瞬間,相信很多人都出現過,明明自己的記憶與別人不一樣,還非要紅著臉為了面子整個你死我活,明明記得就是這樣的啊,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情況下,也就懶得計較了。反過來一想,為什麼是自己記錯了,不是其他大多數人記錯了呢?有沒有這種情況呢?你別說,還真的有,這是怎麼回事呢?
  •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難道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
    曼德拉效應只是一種心理效應,這種效應就是人的部分記憶出現和史實不符的奇怪現象。科學界目前對此並沒有啥定論,於是就有人認為有人穿越到過去將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也有人認為是平行宇宙的記憶跳躍到了這個宇宙裡來了。其實,我覺得並沒有那麼玄乎,應該是人的大腦本身特性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