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敬騰主演電影《殺手歐陽盆栽》,也受到歌迷追捧。(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劇照(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艋舺》劇照。(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劇照(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從6月到9月,就有十部臺灣本土片上映。
「周末票房開出來了,五點才睡、還在打呵欠的我一下子全醒了。」前天中午,導演九把刀在微博上如此興奮地寫道。他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簡稱《那些年》)自8月19日在臺灣上畫後捷報頻傳:不僅榮登十年來破億最快臺片,截至本月27日,全臺灣票房總數殺破了2.2億新臺幣(約合4835萬元人民幣)!新人導演、新人演員、青春題材,伴隨著《那些年》撲面而來的清新氣息,影迷們似乎又嗅到一絲「生機勃勃」與「全面復甦」的氣息。
而今年下半年,臺灣本土電影的成績也不容小覷。僅6月到9月四個月內就有十部臺片上映,除了《那些年》,李豐博導演處女作《殺手歐陽盆栽》、新導演林育賢的《翻滾吧!阿信》均創下超過6000萬新臺幣(約合1319萬元人民幣)的成績。即將登場的還有9月備受矚目的史詩巨製《賽德克·巴萊》和音樂團體五月天的《追夢3DNA》。在這樣的勢頭之下,一向嚴苛的資深電影人焦雄屏都表示,「今年的成績的確令人振奮。」相較內地電影市場的命脈仍被資深一代牢牢握住,臺灣70後導演的集體發力頗耐人尋味。臺灣的電影觀眾變了?年輕導演緣何如此受捧?他們已經接棒臺灣電影?焦雄屏、麥若愚等人日前接受南都記者專訪,給出他們的答案。
南都記者簡芳實習生何玲怡
今年好hot
臺灣製作連連告捷,口碑與票房雙贏
今年的臺灣本土製作連連告捷。1月28日開畫的《雞排英雄》打響頭炮,在藍正龍、豬哥亮、柯佳嬿幾位的集體號召下,將票房拉到了1.4億新臺幣(約合3077萬元人民幣)。根據九把刀小說改編而來,蕭敬騰、林辰唏主演的都市武俠《殺手歐陽盆栽》暑期檔再接再厲。截至28日,僅臺北地區票房就超過2000萬新臺幣(約合440萬元人民幣)大關。而緊接其後的青春勵志片《翻滾吧!阿信》表現更是不俗:由當紅男星彭于晏領銜主演,該片上周末全臺灣票房已經突破6000萬新臺幣(約合1319萬元人民幣)。
但要數暑期檔的臺片巨星,那就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莫屬了。影片講述的是一段發生在調皮後進男生與美麗女同學之間的青澀戀情,上映後立即憑藉其清純的氣質與久違的感動吸引大批觀眾入場。開畫四天已過億元新臺幣,上周末更是順利入主「兩億俱樂部」,票房持續火燒被當地媒體形容為「全民都在追青春」,把同檔期的皮克斯新作《汽車總動員2》、好萊塢科幻經典前傳《人猿崛起》均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做一個簡單的對比,截至28日,《那些年》臺北市票房累計1.03億(約合2263萬元人民幣),而後兩者只有2264萬和5745萬新臺幣而已。
更令人興奮的是,不論是《雞排英雄》,還是《那些年》、《翻滾吧!阿信》,這些熱賣的本土製作均受到了當地觀眾的大力支持,在創下好票房時,也贏得了好口碑。在臺灣truem ovie電影網站上,《翻滾吧!阿信》觀眾評分4.3分(滿分5分),《那些年》高達4 .6,還有不少人在底下留言稱「一定要去看!」以及「今天三場幾乎都爆滿」。
70後導演集體發力,新人演員迅速上位
與去年的大賣影片《艋舺》從導演到演員全明星陣容不同,今年的臺灣製作很大部分都是由新面孔參與製作。《雞排英雄》、《殺手歐陽盆栽》和《那些年》均是導演葉天倫、李豐博、九把刀的劇情長片處女作。他們同時還很年輕,包括《翻滾吧!阿信》的導演林育賢在內,四個男人都只有30多歲,可謂後生可畏。演出陣容方面,《雞排英雄》中的藍正龍、《翻滾吧!阿信》裡的彭于晏當然是紅星,但其他演員仍然以新人為主。《殺手歐陽盆栽》中男一號蕭敬騰雖是很受歡迎的歌手,但此前在電影方面並無經驗,《那些年》更是起用了全新人班底,男女主角陳妍希、鄢勝宇都是新鮮面孔,前者還曾憑《聽說》入圍2010年金馬獎最佳新人,後者直接就是首次銀幕演出。不過在影片熱賣之後,這些新人也跟著上位,人氣急速升溫。
大家點評
1 臺灣觀眾緣何鍾情新電影人?
麥若愚:年輕人只看臺灣片,這個潮流已經起來了
「在《海角七號》、《艋舺》之後,臺灣電影的時代改變了。」在資深臺灣影評人麥若愚看來,現在的臺灣年輕人瘋狂地看臺灣電影,對臺灣電影的喜愛甚至凌駕於好萊塢大片之上,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而這一切在二十年前、十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事情。這麼多新人導演新人演員集體發力,他不能確定這是否預示著臺灣電影已經交棒到了這些人手上,「很難講,還要觀察,但這個潮流已經起來了。」
「八、九年級的人(指1990年、2000年後出生的人)只看臺灣電影,不管那些電影有沒有水準、有沒有內涵,他們都愛看。年輕人瘋狂地只追自己的東西,他們覺得看了會high的東西,連好萊塢電影都不看了。年輕人只看臺灣片,潮流就是到這裡了。」麥若愚表示,跟內地相比,臺灣的年輕電影人雖然有機會申請輔導金,這算是創作上的優惠條件,但輔導金跟現在的票房大熱「沒有關係」,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年輕觀眾與年輕導演之間有「共同的成長記憶」。
以《那些年》為例,網絡作家出身的新人導演九把刀在網絡上有非常強大的支持者,「他本身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罵髒話、脫褲子,很多年輕人喜歡他。他的電影也有很強的話題性,(片中的)高中生在家裡全裸,爸爸也不穿衣服。」所以雖然影評人對這部電影有微詞,觀眾們並不在意。電影一上映,年輕人已經蜂擁而至了。
焦雄屏:年輕導演在真誠坦率地創作
有「臺灣電影教母」之稱的焦雄屏不太認同麥若愚所說的「這個潮流已經起來了」———在她看來,九把刀的創作完全是自傳性質的,「這不是一個產業的成就,這是不可以複製的經驗。」但她亦觀察到,「臺灣的觀眾已經變了,所以創作上也不能留在原地。」
焦雄屏指出,舊市場的經驗已經不適用,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是十年一代溝,「幾年就更新換代了,導演不能再勉強地猜測年輕觀眾喜歡什麼,他們不是在適應年輕人,就要本色去創作。九把刀就是在很真誠、很坦率地創作,他們在年齡上也更貼近現在的觀眾。」所以《那些年》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在焦雄屏看來也順理成章:「《那些年》是一部在年輕人當中非常聳動的電影,男主角露著個小屁股,還在學校『打手槍』。很多小女生都非常喜歡。」
2
當然,年輕人只看年輕電影人的作品,這背後也有隱憂。麥若愚指出,一些作品的質量堪憂不說,「我們也有老導演比如張作驥什麼的,但他們電影都沒有人看。大陸電影《最愛》在臺灣上映四天就下了。」他很擔心這樣下去,觀眾會「比較膚淺化,而這些臺灣電影,也走不出臺灣市場。」焦雄屏則直言,很多臺灣本地的媒體因此再度開始鼓吹「復甦」,此舉實在不負責任,「他們的小喇叭從《海角七號》一直吹到現在,臺灣電影發生了什麼變化?只是剛好有一部作品打動了年輕人而已。現在還是靠作品說話,拍得好看、真誠才有人看。」
小連結
下半年部分臺灣本土製作
《命運化妝師》
●上映日期:2011年6月24日
●導演:連奕琦
●主演:謝欣穎、隋棠、吳中天、張睿家
《寶島曼波》
●上映日期:2011年7月22日
●導演:王啟在
●主演:屈中恆、姚採穎、黃婕菲、林鴻翔
《殺手歐陽盆栽》
●上映日期:2011年7月29日
●導演:李豐博
●主演:蕭敬騰、林辰唏、曾志偉、周秀娜
《河豚》
●上映日期:2011年8月5日
●導演:李啟源
●主演:吳慷仁、姚安琪、陸弈靜、潘之敏
《翻滾吧!阿信》
●上映日期:2011年8月12日
●導演:林育賢
●演員:彭于晏、林辰唏、龍劭華、陳漢典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上映日期:2011年8月18日
●導演:九把刀
●主演:陳妍希、鄢勝宇、敖犬、郝邵文、柯震東
《賽德克·巴萊》
●上映日期:上集2011年9月9日、下集2011年9月30日
●導演:魏德聖
●主演:馬志翔、徐若瑄、温嵐、田中千繪
《追夢3DNA》
●上映日期:2011年9月23日
●導演:孔玟燕、曲全立
●演員:五月天、劉若英、任賢齊、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