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回應「Nature論文一圖多用」|核酸檢測|研究所|中國...

2021-01-09 騰訊網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科研事件·

中國醫學科學院回應「Nature論文一圖多用」

5月7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傳染病動物模型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新冠病毒在hACE2轉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的論文。但此後,論文被指出涉嫌「一圖多用」:兩個不同對照組的圖片,部分區域完全重合。

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於昨日作出回應。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發布《關於對新冠病毒感染轉基因小鼠模型論文核查情況的說明》: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傳染病動物模型研究團隊在此次新冠疫情科技攻關工作中,承擔了轉基因小鼠模型構建任務,並將研究結果以《新冠病毒在hACE2轉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為題,於2月2日投稿《自然》雜誌。4月24日該論文被接受,5月7日在線公開,等待校稿。隨後,該團隊發現誤用1張病理組織學圖片,並已於北京時間5月12日19點通過電子郵件與《自然》雜誌聯繫,重新提交了正確的圖片。

5月13日,我們注意到pubpeer網站對該論文中的病理組織學圖片提出質疑(即該團隊12日向《自然》雜誌提出更正的圖片)。我院對此高度重視,立即責成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進行自查並作出說明,經組織有關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對相關問題進行核查,形成以下意見:

一、原始實驗分組與論文一致,相關的實驗記錄與實驗數據齊全,與論文結果一致。

二、論文確實誤用了1張病理組織學圖片。系在論文選用圖片時,誤將一個陰性對照組(WT-HB-01)切片的不同視野圖片用於另外一個陰性對照組(ACE2-Mock)。

三、研究論文中的柱狀圖系由繪圖軟體生成,與原始實驗數據一致。該原始實驗數據已於4月22日在論文接受發表前按要求提交給《自然》雜誌。

我們對本系統下屬單位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由於疏忽而出現的誤用圖片深表歉意,並將在今後嚴格加強對科學研究的管理,要求科研人員對論文數據和圖表進行認真細緻和嚴謹的審核。再次感謝國內外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對我院科研工作的關注、支持與幫助。

·人類學·

古代DNA揭示中國南北人口混合

9500年前的顳骨(圖片來源:GAO Wei)

最近,一項發表於《科學》的研究或有助於填補東亞遺傳學史上由狩獵採集轉變為農耕經濟的空白。研究人員從25個分別來自9500~4200年前(新石器時代)東亞南部和北部的人骨骼中,提取了DNA樣本。分析顯示,當時的人類已經顯示出現代東亞人的遺傳特徵,但當時南北人群的遺傳分化比現在更明顯。現代的東亞人來自新石器時代東亞的南北人群的混合,但在基因上,與當時的北方人更接近。這證明了一個重要的混合事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以北人口向南流動,產生了區域性的人口流動與混合。

·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找出COVID-19死亡率相關的生物標誌物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機器智能》的研究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研究團隊根據機器學習算法設計了一套數學建模方法,從485名COVID-19感染者的血液標本中,找到了3個可以預測患者死亡率的生物標誌物,分別是乳酸脫氫酶、淋巴細胞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這些工具可以至少提前十天預測患者個體的死亡率,準確率超過90%。作者認為,該模型可以通過簡單直觀的臨床檢查精準快速地量化死亡風險。

·天文·

盾牌座δ型變星存在脈衝周期

HD 31901的模擬圖(製圖:Dr Chris Boshuizen;協助:Dr Simon Murphy and Prof. Tim Bedding)

大多數恆星由於內部磁場和對流的作用,都會發出規律的脈衝信號。盾牌座δ型變星(也稱矮造父變星)是一類光度變化劇烈的年輕脈衝星,由於自轉速度極高、脈衝信號十分雜亂,仿佛毫無規律。但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分析TESS望遠鏡所觀測到的數據,發現一些盾牌座δ型變星的脈衝信號也呈現出周期性。科學家認為,這個發現意味著盾牌座δ型變星可以成為一種新的測量恆星年齡的參考標準。

·神經科學·

動態刺激視覺皮層使盲人「看見」形狀

大部分成年的盲人雖然視神經受損,但大腦處理視覺信號的功能良好。此前一些研究採用多點同時刺激盲人的大腦,但他們只可以「看見」光點,卻無法分辨形狀。據最新一項發表於《細胞》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動態刺激盲人的視覺皮層表面植入的電極,能使他們「看到」並認出字母的形狀。在實驗中,當研究人員按一定順序刺激,並在皮層上像寫字一樣「描摹」字母的形狀時,盲人成功識別出了字母。他們下一步計劃開發出由上千個電極組成的陣列和更優化的刺激算法,更好地為盲人提供視覺信息。

·動物學·

是什麼影響了鳥類的發育策略?

不同鳥類從受精卵發育成年所需時間差異很大。最近,一項發表於《自然-通訊》的文章解釋了影響鳥類發育策略的因素。研究人員研究了數千種鳥類的生活方式、環境因素、演化史和體型大小後指出,一些鳥類(如候鳥)採取「發育快、壽命短」的策略,在短時間內繁殖出最大數量的後代,這樣有利於它們遷徙;而體型較大或生活環境中天敵較少的鳥類發育時間更長。這一研究將有利於了解和預測鳥類對氣候變化和生境破壞的響應。

·地球科學·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RiP),首次在西太平洋一處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這是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為研究生命起源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啟示。該成果近日作為封面文章刊發於《科學通報》(英文版)。(中國科學報)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時間5月15日6時30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4426937例,累計死亡301370例。

5月14日,武漢召開「全市加強核酸檢測加快篩查無症狀感染者」工作部署會,接下來一段時間,武漢將對全市市民有序開展核酸檢測,進一步摸清無症狀感染者底數,進而有效管控。為給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複課營造安全健康的環境,武漢決定在前期已完成300多萬人次核酸檢測工作的基礎上,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加大無症狀感染者排查、收治力度。

近日,聯合國發布公共衛生摘要指出,新冠疫情不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也增加了心理痛苦:失去親人的悲傷、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敦促各國採取緊急措施,解決疫情大流行期間的精神衛生問題。目前,對精神健康領域的投入,在應對疫情總開支中平均佔比僅2%。

美國紐約州衛生廳正在對102例新冠引起的兒童川崎病或中毒性休克類似症狀進行調查,該症狀已經造成70%患者進入ICU治療,插管率為19%,43%仍在住院治療,其中3人死亡。紐約州長庫默表示,這些兒童可能已在數周前就暴露在病毒中。

5月1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例,均為本土病例(均在吉林);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1例(境外輸入2例);當日無轉為確診病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04例(境外輸入3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619例(境外輸入35例)。

文:石雲雷、賀白、馬一瑗、王語嫣、張國榮

編輯:石雲雷、吳非

相關焦點

  • 中國醫學科學院回應「Nature論文一圖多用」|中國醫學科學院|無...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科研事件·中國醫學科學院回應「Nature論文一圖多用」5月7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傳染病動物模型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新冠病毒在hACE2轉基因小鼠中的致病性》(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的論文。
  • 多國核酸檢測「一測難求」!看中國如何解決→
    據了解,核酸檢測需要的試劑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核酸提取試劑盒;二是酶及相關配套擴增試劑;三是引物和探針。其中一和二都屬於通用試劑。我國在核酸檢測領域市場化較早,這兩種試劑平時使用量很大,因此有大量儲備。只有三是針對新冠病毒的。而核酸檢測所需要引物和探針的工業化合成也早已成熟,有經驗的實驗室可以在1周之內完成2-3輪設計、製備和測試,找到引物和探針後會公開共享。
  • 2021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第一批人才引進招聘8人公告
    一、單位簡介中國邊疆研究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所屬科研事業單位,成立於1983年,前身為「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國邊疆研究所的任務是研究中國古代疆域演化規律和中國歷代王朝治理邊疆的得失,研究中國邊疆安全、穩定和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 恆溫核酸檢測技術新突破——SM@RT
    這些特點可以讓RPA反應無需昂貴的儀器設備,能夠在非實驗室條件下進行核酸的快速擴增,結合目前已有的簡便核酸檢測方法,就能讓RPA技術能夠在野外或者現場進行流行病的診斷,癌症篩查、食品安全檢測等等。RPA試劑上市以後受到了業內研究人員的追捧,短短7年時間關於RPA技術的SCI論文已經達到了420多篇。
  • 第二屆中國腦功能檢測與調控康復高峰論壇暨第三屆甘肅省康復醫學...
    本次會議由中國康復醫學會腦功能檢測與調控康復專業委員會主辦,甘肅省康復中心醫院承辦,甘肅省康復醫學會、甘肅省殘疾人康復學會、甘肅省物理醫學與康復專業分會、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上海市康復醫學會腦功能檢測與調控康復專委會、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等單位大力支持。
  • 入境21天後核酸檢測陽性!核酸不靈了?專家最新回應
    // 1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 入境隔離期間多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 據義烏髮布,2021年1月16日,義烏市發現一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
  • 2020年中國農業科研「亮點」論文成果
    SLAP-S25和多粘菌素聯合應用恢復了10種不同的多粘菌素耐藥革蘭氏陰性菌對多粘菌素的敏感性,但對肺炎克雷伯菌則需採用SLAP-S25和其他種類抗菌藥聯用策略。SLAP-S25和多粘菌素聯合應用有效抑制了87株臨床分離的多粘菌素耐藥大腸桿菌的生長。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曹曉風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截至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總人數達到2403人,外籍院士達到501人。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最新公布的這份名單中,現年55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出國核酸檢測報告翻譯成英文
    核酸檢測報告是由醫院對個人進行核酸檢測後出具的醫學檢測報告,近期前往很多國家都需要在入境的時候出具新冠核酸檢測陰性的報告。例如柬埔寨部分領區的最新要求辦理柬埔寨籤證,申請人必須額外提供英文版核酸檢測報告:資料入館前72小時內的英文核酸檢測報告;入境前也需提供72小時內的英文核酸檢測報告。
  •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2021年度第一批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公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2021年度第一批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公告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事業單位招聘公告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如有問題也可點擊聯繫各校區。
  • 省科學院動物所在衰老生物學領域發表繁殖與死亡相關性的論文
    對死亡時間的準確預測在生物醫學中很重要,可以讓患者更好地考慮自己的未來,也讓醫生能更準確的做出醫療判斷,並讓家庭成員有更現實的期望。將非人類物種的生命結束模式用於預測人類生存時間的生物醫學模型,特別是以果蠅作為模式生物建立的相關衰老和死亡模型對指導醫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2021第一批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公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2021第一批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公告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如有問題也可點擊聯繫各校區。
  • 瀋陽新增一例護士感染!多地緊急回應這些傳聞……
    該病例作為確診病例尹某某的密切接觸者在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1月5日經瀋陽市疾控中心採樣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目前已轉入市第六人民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斷治療,經市級醫療專家組會診,診斷為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 學術頭條:卡介苗對預防新冠無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新方法...
    以色列大樣本研究:無效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雜誌》(JAMA)在當地時間5月13日刊發的一項來自以色列的研究顯示:童年階段接種卡介苗,對成年後避免新冠侵害並無幫助。論文團隊來自以色列沙米爾醫學中心微生物組研究中心。
  • 美國科學院2020新晉院士名單發布!6位華人學者入選
    學院成員代表著各個領域和行業的創新思想家,其中包括250多位諾貝爾獎和普立茲獎得主。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於198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後在中國農業大學讀研究生、1997年在北大生科院獲得博士學位、同時兼任講師。此後,她赴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化研究所從事博士後工作,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了4年助理研究員,於2003年進入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工作至今。
  • 各方回應!大量明星核酸檢測人臉照片被買賣?
    各方回應!大量明星核酸檢測人臉照片被買賣?同時,如果被搜索的人做過核酸檢查,通過該方式還可得到該人的核酸檢查結果與檢測機構、檢測時間。不止明星的這些信息可以搜出來,記者用一些朋友的個人信息搜索,也直接顯示該人的頭像與核酸檢測信息。
  • 北京核酸檢測醫院怎麼預約(網上預約+電話預約)
    「吉因加核酸檢測」3.京東商城「吉因加基因檢測旗艦店」預約1.「中同藍博核酸檢測預約」微信無團體/個人48北京奧康華醫學檢驗所北京市順義區裕華路28號2號樓東一層4006039003/010-804988901.電話預約 2.微信公眾號預約無團體/個人49北京北基醫學檢驗實驗室北京市海澱區豐賢中路
  • 兩人6次核酸檢測才呈陽性
    2020年12月30日至31日在劉家佐村中心幼兒園上學,2021年1月1日至2日居家未外出,1月3日作為密切接觸者轉運至藁城區指定隔離點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其間1月2日、4日、6日、8日、10日5次核酸檢測均呈陰性,1月12日核酸檢測呈陽性;
  • ...德回應「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失敗」,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在 患者2號、8號、13號和16號產生IgG抗體的35天後,發現病毒核酸檢測結果仍呈陽性,其中抗體與病毒最長可共存50天。吉利德回應「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失敗」:未定論,月底或公布結果關於瑞德西韋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在中國的研究數據,吉利德發布聲明稱,WHO網站上過早地發布了中國第一個臨床研究的信息(目前這一信息已被刪除),該研究評估了瑞德西韋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中的使用,但研究的數據不足以支撐有統計意義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