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寫杭州」是我們一起出發,用手中的畫筆去認真琢磨杭城大街小巷中的一磚一瓦、一花一樹,去感受春夏秋冬的輪迴交替,去探究深沉的歷史和映入眼帘的風景。學員們也彼此約定,爭取每周都來速寫打卡。
記者朱莎莎攝影裘洪波
每周六,我坐高鐵來杭州參加「速寫杭州」
一朵花開,就是整個春天,路邊的玉蘭樹打起了滿樹的花苞,雀兒吱吱呀呀飛回來築巢,春意盎然取代了一冬冷清,我們的第7站速寫杭州活動,來到了白樂橋。
一進巷口,看見一群小娃娃在陽光底下吹泡泡,特別滿足地大聲歡笑,看著他們追逐泡泡自由奔跑的樣子,真是摸一摸空氣都能感覺到幸福在發酵。再往巷子裡頭走幾步,一間民宿的老式木門半開半閉,門前佇一座水缸,盛著前些天簷邊的雨露,一片凋落的玉蘭花瓣在水面晃蕩,阿黃在院子裡百無聊賴吐著舌頭,早到的學員們已經坐在院子裡喝上茶了,坐在初春的陽光裡,泡上一壺綠茶,呼吸一下春天,一壺茶,一浮生。
一位一家三口來參加活動,名叫「晶晶公主」的學員說:「因為老公非常喜愛畫畫,有一次正好看到快報上有速寫杭州這個活動,他很興奮終於找到組織,可以和一樣愛畫畫的人一起畫畫,還有非常專業的老師示範指導,真實太好了,於是拉著我一起報了名。畫了幾次感覺很不錯,我們家四歲的女兒非常的活潑,平時不太靜得下來,於是我們想帶著她一起參加這個活動,培養她安靜觀察思考的專注力,同時也可以到戶外多活動活動,認識欣賞自己所在的美麗城市。這次帶她出來,居然可以安靜地自己畫畫,還學著大家有模有樣的。讓孩子感受好的藝術氛圍也是我們家長非常渴望的。感謝老師和快報的組織。」
毅姐的家住在德清,每周六都風雨無阻地坐著高鐵來杭州參加活動,毅姐笑言:「一家三代都是杭州人,但是杭州的很多景點我們以前都沒有去過,很喜歡這個畫遍杭城的活動,雖然畫得不好,但很喜歡跟著大家走遍杭城,而且萬一畫著畫著就畫好了呢,夢想還是要有的嘛。」
曉燕是一位英語老師,一上午先上了四節課,到了中午又風塵僕僕地帶著三歲兒子趕來了:「昨晚的睡前故事時間,我給兒子看過畫冊裡的白樂橋,讓他認識過裡面的建築和植物,還和他說了很多故事,在書裡,我的孩子以為已經認識了大自然。可是他今天告訴我,這裡比書裡好玩多了。」
只有當我們真的走進大自然,走進這個乍暖還寒的初春裡,我們才會知道,大自然不僅是畫冊裡那樣的。我們的耳邊有微風拂過的聲音,我們和花草樹木一起站在微風裡,所有顏色、所有心靈都在盛開和對話。真正的大自然,需要的永遠不該是背誦,而是需要我們身臨其境,置身其中,需要我們端詳勾勒,起筆描繪,最後,肅然起敬,這也是我們起念做「速寫杭州」的初衷。
本周六:速寫北高峰(財神廟)
北高峰的最高處是被冠以「天下第一財神廟」的靈順寺,杭州最早的寺院之一,始建於東晉鹹和年間,是印度高僧慧理在杭州所建的「五靈」(靈鷲、靈隱、靈峰、靈順、靈山)之一,距今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唐代天寶年間,靈順寺僧人子捷在寺旁建北峰塔一座,浮屠七級,靈順寺遂成為其塔院。北宋初年,民間為奉祀婺源五顯神,寺內供奉「五顯財神」,故世間始稱財神廟。明代因設殿別名「華光」,故民間又稱華光廟。
因靈順寺地處杭州北高峰,古剎莊嚴,歷史悠久,故歷代帝王及文人墨客多有登臨。宋徽宗大觀年間賜寺額「靈順」,清康熙帝留「華光」墨寶,清乾隆帝賜「財神真君」匾並賦詩一首;唐代詩人方斡、宋代文豪蘇東坡、明代才子鄧林等均留詩於寺院之中,江南才子徐文長登山遊寺稱這裡的財神是平生所僅見,故留下「天下第一財神」之墨跡,至今仍刻匾存於寺內。
寺院按明清建築風格修復,除了弘揚佛教文化,亦將華夏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寺院內供奉的華光財神、文武財神、密宗五姓財神將人們所期盼的福、祿、壽、喜、健康、平安等良好的意願包容於內,以期與芸芸眾生共同創造美好和諧的社會。
在天朗氣清的日子,站在靈順寺東的北高峰平臺上,向東望,西湖、杭州、錢塘江及江東的蕭山區,地理形勢一覽無餘;向南望,靈隱寺、永福寺在山腳下,韜光寺在山腰,天竺群山繞在山前,飛來峰橫臥在北高峰和天竺群山間。靈順寺,確是杭城最高寺廟。
每周一次速寫杭州
都市快報書畫俱樂部推出的「速寫杭州」年度活動,每周六一次畫畫聚會(國定假期除外),預計一年下來組織40~50次戶外速寫活動,鼓勵每人全年完成50~100幅速寫作品的積累。每周六我們都將邀請一位知名畫家或專業繪畫老師與大家一起,風雨無阻地在杭州不同的角落,畫下各自發現的杭城風貌,我們也將選出優秀速寫作品發布,年底再選出100幅優秀作品製作成冊,供大家留念珍藏。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