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執政12年的工黨能否保住在英國的執政地位?保守黨會不會取而代之?定於今年上半年舉行的英國大選將回答這個問題。眼下,大選投票日期尚不明確,但主要政黨之間的選戰早已開鑼,「火藥味」越來越濃。目前,工黨的支持率低迷。最新民意測驗顯示,工黨的支持率落後於在野的保守黨十個百分點左右。
總體來看,工黨在選舉中面臨的最不利因素是經濟問題。
在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打擊下,英國經濟復甦乏力,是西方主要經濟體中最晚擺脫衰退的國家。到去年第三季度,英國經濟已連續6個季度出現負增長,雖然分析人士預測在去年第四季度已恢復增長,但增長並不強勁。
經濟長期低迷導致失業率迅速攀升,去年下半年至今一直維持在1996年以來的最高失業水平。同時,英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復甦而採取的一系列經濟和財政措施又導致財政赤字膨脹,本年度赤字預計高達1780億英鎊,對長遠經濟增長構成威脅。而政府削減財政赤字的計劃又勢必影響到公眾的福利和收入水平。經濟困難導致社會、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資金來源不足。
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導致人心思變,民眾不滿程度上升。保守黨則藉此大力攻擊工黨的經濟政策,使工黨政府腹背受敵。
在黨內事務方面,工黨醜聞頻發,內訌不斷,授保守黨以攻擊把柄,為其贏得民心提供了機會。
去年英國媒體曝光的議員「騙補門」事件在英國社會引起巨大震動,包括一些內閣大臣在內的多位議員先後辭職,給布朗領導的工黨政府帶來巨大衝擊。在隨後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和英國地方選舉中,工黨都輸得很慘。
除了「內憂」,工黨還面臨「外患」。久拖不決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問題都成為制約工黨在選舉中獲勝的重要因素。
來自工黨的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本月29日將接受伊拉克戰爭調查委員會的質詢。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最終調查結果將在大選後公布,但仍會影響工黨在選民心中的形象。此外,隨著英軍士兵在阿富汗死亡人數不斷增多,選民對工黨政府的不滿情緒也在上升,認為政府缺乏明晰的對阿戰略。
面對不利的選情,工黨自然不願「坐以待斃」。為扭轉局面,以布朗為首的工黨領導層準備「孤注一擲」,以更激進的方針迎接大選。
據英國媒體報導,布朗已命令能源大臣埃德·米利班德起草一份「大膽的宣言」,其內容可能包括就改革英國選舉制度問題進行全民公決、為老年人建立全國性衛生保健服務體系、改革工業政策等內容。工黨一位高級官員表示,與前三次大選不同,「這次我們顯然是落後者,我們必須給選民一份最激進的宣言」。
此外,工黨還抓住經濟開始復甦這一關鍵節點,提出了「確保英國經濟復甦」的口號,目標是「建設更強大的英國」。同時,它還在長遠經濟戰略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政策和主張。
在去年秋季舉行的以贏得下次大選為首要目標的全國代表大會上,英國兩大反對黨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均以「求變」作為其總體選舉戰略,力圖以能改變現狀的姿態來贏得民心。保守黨最初提出的口號是「準備變革」,近來又把口號變成「變革的一年」,擺出了在今年大選中必勝的架勢。
英國下院議席總數為650個,目前三大黨在下院的席位分別是:工黨349席,保守黨193席,自由民主黨63席。如果保守黨希望在大選中擊敗工黨重新執政,必須在選舉中比現在多獲得約130個席位。因此,雖然保守黨競選勢頭強勁,但同時承認贏得大選「如爬高山」。
由此看來,在慢慢走近的英國大選中,工黨要保住單獨執政的地位頗為艱難,而保守黨要扭轉乾坤更非易事。同時,通過選舉,保守黨和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