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簡單來講就是生日,只不過古今的記載方式不同,咱們現代人用的是公曆,古代用的是幹支歷。
幹支歷,是指用天幹、地支的組合來表示年、月、日、時。
用幹支歷來表示時間,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各取一字依次相配,正好六十組一個循環,即:
生辰八字由年、月、日、時共四柱幹支組成,每柱兩字,合共八個字,俗稱「四柱八字」。
黑框是生日,紅框是生辰八字
怎麼推算「八字」?
年
我們常講「六十花甲子」,幹支記年60年一輪迴,例如今年2018年是戊戌年;去年2017年是丁酉年;明年2019年是己亥年;而60年前的1958年也是戊戌年。
月
月份採用夏朝的曆法,夏曆是「正月建寅」,也就是說從農曆正月到臘月依次表示為: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
這樣我們很容易得出月份的地支,那麼月份的天幹怎麼推算呢?月天幹可以從年天幹推算,具體看下面的表格。
當然也有秘訣了,古人傳下來一套通過年份的天幹推算月份的幹支的秘訣,叫做「五虎遁元」。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若問戊癸何方發,甲寅之上好追求。
舉個例子,2018年是戊戌年,年天幹是「戊」,所以今天是2018年3月30日(農曆二月十四),月天幹為「乙」,是乙卯月。
日
從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中國幹支紀日六十日一輪迴從未間斷過,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長的紀日法。
幹支紀日推算比較複雜,但是也有捷徑,那就是查找萬年曆。
例如2018年3月30日(農曆二月十四)是辛酉日。
有人會問盲人算命,為什麼不反查萬年曆就能推出八字呢?那是因為推幹支紀日的公式比較複雜,不建議大家採用,我可以用數學上的方程演示給大家:
天幹公式:G=4C+[C/4]+5y+[y/4]+[3*(M+1)/5]+d-3G除以10的餘數是對應天幹 地支公式:Z=4C+G+10+iZ除以12的餘數對應地支
公式說明:其中C代表四位數公曆年的前兩位,y是四位公曆年份後兩位,M是公曆月份,d是公曆日數。
註:如果月份為1或2的,則要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來算。
奇數月i=0,偶數月i=6。計算時帶[]的數表示取整(舍餘取整,如3.8則取3)。
例:公曆1964年10月24號9點
G=4C+[C/4]+5y+[y/4]+[3*(M+1)/5]+d-3=4*(20-1)+[19/4]+5*64+[64/4]+[3*(10+1)/5] + 24-3=443
443除10餘:3
Z=4C+G+10+i=4*19+443+10+6=535
535除12餘:7
所以紀日為:丙午日
複雜吧?所以還是老老實實查萬年曆吧。
時
時刻的地支為:
子時:23點——凌晨0點59分
丑時:1點——凌晨2點59分
寅時:3點——凌晨4點59分
卯時:5點——早晨6點59分
辰時:7點——上午8點59分
巳時:9點——中午10點59分
午時:11點——下午12點59分
未時:13點——下午14點59分
申時:15點——下午16點59分
酉時:17點——下午18點59分
戌時:19點——晚上20點59分
亥時:21點——晚上22點59分
以子時前後劃分日期,23時以後就是新的一天了。
時天幹可以由月天幹推算,具體看下面的表格: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起壬子,周而復始求。
例如,2018年3月30日(辛酉日)的日天幹為「辛」,那麼今天12時(午時)的時天幹為「甲」,是「甲午時」。
最後給大家提供三個人的生日,大家可以試著推一下這三個人的生辰八字,答案將在評論區公布。
出生公曆:1986年5月23日8時37分(北京時間)
出生公曆:1959年9月14日19時37分(北京時間)
出生公曆:1992年9月16日16時37分(北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