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這種現象,判斷一個人混得好不好,有一個很奇怪的標準,就看你有沒有月薪過萬。過年回家、同學聚會,一個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工作、薪資,好像沒有體面的工作,薪資達不到一萬塊的水平,就會被人笑話。
那麼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真的就是人人月入過萬了嗎,我們先來看一看下面幾位在一線城市打工人的心聲。
在廣州月薪過萬難嗎?小A在廣州已經很長時間了,他說道:廣州月薪過萬,我覺得廣州百分之70以上的人都很難做到,來廣州的有這麼幾種人,第一種是像我這樣的,在某個領域有自己的專長,技術在手,不管在哪都餓不死;第二類是高級知識分子,這兩種人更多是服務於政府、大公司,或是自由職業者,他們已經不安於現狀自己創業了。
還有另一種則是普通人、弱勢群體,廣州的友好都體現在這些弱勢的人身上,政府無死角扶貧,社會團體也都是靠這些貧困人物來體現博愛,但這種人在廣州,永遠都是在掙扎,而廣州又不能缺少這些人,有很多基層工作需要他們去做。
再來看一看在上海,月薪過萬在上海很普遍嗎?B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今年6月底正式上班,到現在剛好滿6個月,工資稅後到手7500,年底會發一個月工資做年終獎,每個月扣除房租2500,吃飯平均1500,目前還沒有沒有女朋友,每個月大約能剩3000元,不知道一年後能不能過萬。
也有收入已經過萬的人,他說周圍優秀的人,人人月薪都過萬,我想這應該是圈子問題,這些人中有活的很瀟灑的,也有平平淡淡的。在上海,如果你不花錢去感受這個都市,今天去在這玩,明天去那裡看了個演出,其實和其他城市沒什麼不同。
即便過萬,在上海很容易也會成為月光族,生活成本本身也挺高的,上海是一個你不往上走就很沒有安全感的城市。畢竟繁華是留給願意意花錢的人的,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在這座城市的幸福指數不會很高。
下面我們看一幅圖,這幅圖統計了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的薪資中位數的情況,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就算在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中位數工資也是在六千多,北京上海之外的其他一線城市,基本都維持在四五千,這應該能反映大多數人的真實情況。
其實,月薪四五千塊在全國來看,都算得上是中等收入了,已經超越了大部分人。不過,這也得結合地區來看,假如在三四線城市,可以過得很滋潤了,在一二線城市,東部沿海地區,可能剛剛夠自己生存,光是衣食住行,最少都要花費掉80%收入,根本不敢生病。
所以,努力提升自己吧,等你有了能賺一萬塊的本事,不論機會還是生活都會得到很大改善。想要掙錢,先讓自己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