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星君,又稱「歲」、「太歲」。「歲」是天皇氏時代創製的紀元歲星,後也發展成為民間信仰的神靈。太歲以六十甲子的幹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如《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
《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歲陽,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
作為一種中國民間信仰,每年都有衝犯太歲的生肖,如屬該生肖者,需要祭祀太歲神一年,以求太歲神保佑自己消災免禍
太歲也是道教信仰中太歲神的簡稱,乃道教值年神靈之一,一年一換,當年輪值的太歲神叫值年太歲(流年太歲)。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稱,掌管人世間一年的吉兇禍福。道教《神樞經》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
《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三命通會》說: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太歲當頭有災禍,刑衝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古語有云: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可見太歲,乃諸神中最有權力的年神,掌管人們一年的禍福,主宰全年運程。
太歲司一年禍福,太歲信仰源於古代中國民間的天體崇拜,與歲星(木星)有一定的關係。古人觀測天象,認為歲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便將黃道分為十二等分;戰國以後為了計時方便,於是虛設「太歲」為左旋,而與歲星(右旋)運行的實際方向相反,並以每年太歲所在的部分來計年。大約自秦、漢時起,人們則把太歲所在方位視為兇方,無論是誰都不敢與太歲所在的兇方相對立,如建屋造房,或遷徙、婚嫁等,否則就算是在太歲頭上動土,將可能招致禍殃。後人又將太歲人格化;元、明以後,由國家列入祀典,依歲時奉祀,祈禱太歲星君輔國安民。
戰國時代似乎有一種「歲星紀年法」,就是用歲星在天上的位置來表示年度,一年一個辰,12年一循環,而其用途在於古代的佔星術推算。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