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企業家最關注的國內大事是什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關注的國際大事是什麼?川普贏得競選。這兩者直接關係到企業家的戰略制定。
如果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決策,給企業家吃了一顆定心丸,川普上臺則平添了某種不確定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裡存在哪些機遇?川普上臺將帶來怎樣的挑戰?
2017年,我們不妨冷靜觀察,沉著應對,韜光隱晦,有所作為。
以下內容來自2017正和島新年論壇•中國-東協企業家論壇上,正和島首席經濟學家王林的主題演講。經本人審閱。
作者|王林 正和島首席經濟學家
編輯|亦萱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基調是「穩中求進」。首先我講「穩」,「穩」主要講內防風險,金融風險、系統性風險,槓桿、資產泡沫等等,外防資本的流動,現在資本流動得有些反常,美國總統換屆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
「進」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多人關注供給側,其實還有另外五個字大家一定要關注,「結構性改革」,「結構性改革」是重點。
01 2017年,企業家必須關注2個政策
必須提醒在做的企業家朋友,有兩個政策是必須高度重視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關於財政政策,中央現在的提法是「積極有效」,加了兩個字「有效」。中央一直講「積極」,從來沒有提過「有效」,為什麼提有效?針對性。現在市場主體信心不足,民營企業家投資信心不足,投下去不知道會不會虧。市場主體在猶豫,如果中央財政也在猶豫,就麻煩了。怎麼做到「有效」?除了精準的投放,財政赤字可能加大。2016年赤字是3%,中央財政的赤字是2.18萬億,估計2017年赤字會達到3.5%。現在民營企業不投,地方政府債務平臺也很高,如果中央還不動,怎樣讓別人有信心?
關於貨幣政策,中央現在的提法是「穩健中性」。這裡面有兩個變化:第一,過去的貨幣投放,外匯佔款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現在外匯佔款不再是主要渠道了;第二,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已經在開始使用,一個是PPP,還有一個PSL(補充抵押貸款),這些工具的使用能使我們的貨幣政策更加趨於穩健。我們現在M2是160萬億,不穩健不行,但也不能不動。所以我們估計2017年M2增速是12%左右。
02 中央並沒有放棄房地產
關於樓市,中央有新的提法。但請大家注意,中央並沒有放棄房地產,中央認為房地產健康發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
中央提出「要在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下有新的動作」。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對於房價來講意味著什麼?過去我們是打壓房價,現在限購、限面積等等。現在中央準備出臺一套組合拳,把基礎性制度修改、完善、補充。
涉及哪些制度呢?戶籍制度,土地制度。比如也許涉及小產權房的問題。中央考慮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不再是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怎樣解決「穩中有進」,非常考驗中央的智慧。
03 關於實體經濟
中央判斷,現在是「重大結構性失衡」,以前從來沒有這麼提過。裡面主要有兩個問題:
一是資本脫實向虛,實體經濟拿不到錢。這裡有一個數據,2016年上半年新增貸款7.5萬億,其中有31%是購房貸款,2.3萬億買房了,這7.5萬億當中還有貸給房地產企業的1.1萬億。購房貸款的2.3萬億加上銀行給房企的1.1萬億,上半年46%的新增貸款進了樓市。
「萬寶之爭」裡面有個深層次問題,就是險資入場,萬能險「短線長投」搶萬科,後來證監會劉士餘主席發脾氣。如果保險險資能夠入場,銀行資金是否可以入場?所以發改委和保監會連續出手,萬能險現在受到極大的控制。
二是供需的錯配,這也是我們國家很大的一個問題。商務部門2016年預計海外購1.2萬億左右。我們國內產能過剩,商品積壓,但是供給的不是所需的。中央提出從四個方面解決這個問題:提高質量,創新科技,強化品牌,發揚工匠精神。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的。
中國有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如任正非所說你把豆腐磨好就能活下去。2015年睿信發布財富報告,中國的中產階級有多少?1.09億,一個多億的中產階級,擁有7.34萬億美金的資產。波士頓研究院發表未來五年消費的趨勢,說未來五年消費會新增2.3萬億美金,折合人民幣有多少!所以現在有個說法,萬億中產階級重塑中國市場。
我們東西賣不掉,因為不夠好。現在LG在中國推新的品牌璽印,根本不考慮成本,就考慮質量,外國人對中國市場看得很清楚。所以關於實體經濟,企業家要對中國市場有充分的信心。
04 關於稅負問題
曹德旺是老實人,做公益做了七八十億,最近在網際網路上非常火,他在美國投了10億美金,建汽車玻璃廠。他說中國除了人工便宜什麼都貴。中國的稅負高不高最有發言權的是中國的企業,中國企業覺得高就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關注這個問題。減稅、減費、降低要素成本是新的2017年的重要任務。
我們講宏觀稅負有三個口徑:稅收收益,財政收入,政府收入。政府收入包含六個方面:收稅,費稅,政府性基金,社保(五險一金收得挺高的),我們再三呼籲,《勞動法》一定要修改,不修改對勞動者和生產者都不利),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土地出讓金收入。我們講稅負高,高到政府收入。
天津財經大學李煒光教授說,中國企業現在承擔的稅負叫做「死亡稅率」。曹德旺沒有跑,李嘉誠跑掉了。其實還有一些企業家往外走。這些中國經濟工作會議看到了,中央也在回答,減稅、減費、降低要素成本。
05 關於國有企業改革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國企改革要邁出實質性步伐」。這裡面有三個變化:
第一,國資委由管人、管事、管資產變為管資本,原來人由國資委任命,重大決策要國資委決定,現在只管資本。這個去年就宣布了,現在又強調了。
第二,國企改革是從難到易,先難後易。這次國企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民營資本進入國有企業。
從哪裡改起?從壟斷行業改起。先做七個方面的改革: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民航,電信,軍工。軍工可能率先破題。用資產證劵化的方式。國外大軍工企業都是民營企業,國外軍工企業裡民營資本已經70%-80%,中國軍工企業所謂的民營資本只有30%。
第三,中央分析過去國有企業改革換湯不換藥,民營進不去,這次要動制度,體制上要變。怎麼變?資產證券化和員工持股。我們投軍工、石油、石化、鐵路、民航、電力,將來是用資產證券化的方式。
國資委原來有一個監督局,現在有三個,原來監督局改為監督一局,還成立了監督二局,監督三局,對國有資本進行監督。現在央企有102家,明年要減少到兩位數以內,中央定了要大膽往前走,邁出實質性步伐。
大家可以考慮這些領域,看這些領域用什麼方式進入。有時候先行一步你就搶得了先機,當然如果判斷不準,可能成為先烈。
06 關於川普事件
川普上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實際上希拉蕊比川普多兩百萬票,因為選舉制度,川普當選了。美國四個工業化的州支持川普。為什麼?因為川普說「我會讓製造業回歸。」
我們對川普上臺應持有的態度,可以遵循當年鄧小平對中央當時的對外政策提到的四點: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對,韜光隱晦,然後有所作為,「4+1」。
川普上臺,經濟上主要是三招:
第一是減稅。美國公民的所得稅從10%到39.6%,分七個檔次,川普已經決定要減到三個檔次,最低10%,最高只收25%。川普這個減稅是對富人的,富人本來最高是39.6%,現在收25%,對窮人來講,收入抵扣將從1.2萬美金增加到3萬美金。這是川普一定會做的,對內的減稅。
第二是保護主義,加強關稅。他公開講,他用的內閣官員對中國有很大的意見。他點名中國,要稅。這個川普一定會做。
第三是要加強美國的基礎設施投入。90年代美國政府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佔GDP比重是2.8%,現在美國政府每年投入基礎設施比例是1.4%,換句話說,美國政府這八年對基礎設施沒有什麼投入。川普會做這個事。將會帶來什麼?會帶來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鋼鐵會上漲。
中國很多企業家很緊張,我建議大家不要太緊張。現在很多人預計川普可能只能做一屆,甚至一屆都做不下去。因為他完全沒有政治經驗,有「行為藝術」的味道!
川普上臺執政,這裡面有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哪裡來錢?他造了一個5000億美金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5000億美金哪裡來?增加國家赤字?沒那麼容易。美國法律有規定,國會同意才能增加赤字。美國政府從裡根開始就出現赤字,小布希上臺,碰到了「9.11」,美國國債已經很高了。柯林頓那屆減少了赤字,歐巴馬上任說要把赤字降下來,實質根本沒有降下來。現在美國赤字好像是19.6萬億。川普馬上要過這一關, 3月17日川普將第一次到美國國會會申請預算,是否能通過,直接關係到他有沒有錢實施他的計劃。
第二個問題,他說要增加中國商品出口到美國的關稅,實際上大量的中國出口美國的東西是美國公司生產的,美國來中國投資變成產品以後,又返銷到美國去,43%至45%的稅實際上加在美國公司上。川普點名蘋果回去,蘋果能不能回去是一個問題。還有很多美國公司是在中國投資製造,返銷美國,怎麼收稅?!
第三個問題,美國要不要中國市場?中國有張很強大的牌就是巨大的市場。中美貿易逆差過去大概是是3000億美金,換句話說,美國對中國是有逆差的。這個貿易戰怎麼打?
川普是個商人,商人有一個特點,就是講成本和收益。川普沒有上臺什麼話都可以說,上臺後他必須考慮國會、輿論的制約,中國市場要還是不要等問題,不過他確實增加了我們面對的不確定性。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