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來
我們到哪裡去採花
哪裡去尋日光和蔭處?
《大地頌歌》資料圖
大地最知道花開幾度
草木如何盛衰
四季如何流轉
陽光到過哪些地方
《大地頌歌》資料圖
我們行走在中國的大地上,與一個個奮鬥的你不期而遇:十八洞村三任扶貧隊長「龍書記」,是一頭扎進蜂窩把整個村子變甜的你;當上了養蜂大戶的「懶貧戶」,是重拾信心熱愛生活的你;「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王新法,是披肝瀝膽義務扶貧的你;「現代花木蘭」王婷,是千裡迢迢從繁華都市搬進偏遠山村繼承父志的你;「時代楷模」黃詩燕,是在扶貧戰場上拼搏到最後一刻的你;「待到燕子歸來,我會看到你」,是默默在家準備了一桌溫熱的飯菜的你;祁東縣啟航學校的留守兒童合唱團,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也是在世界大變局中爬坡過坎的最普通的你……
正是這一個你,一萬個你,一百萬個你,用你們的雙手和熱淚,甚至用生命簇擁成最動人的力量,幾千年來第一次全民解決了溫飽問題,創造了人類歷史在脫貧之路上的宏偉壯舉,揮寫出最恢弘的詩篇。
但是要知道,壯美不只是讚美,榮耀不等同於炫耀。因為我們對當下有著多少毫不吝嗇的溢美之詞,過去這片土地就遭受了多少不能承受之痛,而這些苦難也將隨著日月星辰,成為我們民族天荒地老的印痕和記憶。
《大地頌歌》資料圖
過去我們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在這艘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大船上,雖然風雨不斷,但再也沒有洪水中失聯的孤島,我們也再聽不到流浪漢無家可歸的無聲抽泣。寒冷與寒冷在時空碰撞中沉入海底,溫暖與溫暖在搖櫓前行時抱成一團,讓波浪與你我互相為伴,互相溫暖。
過去我們悲憫,「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在宏大的時代敘事中,夢想和奮鬥的詞彙在慢慢代替貧窮和悽涼,在通往美好未來的路途上,我們揚起長鞭、策馬奔騰,勝利已經在前方鳴響它激越的鼓聲。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這是願景,是承諾,也是進軍令。
《大地頌歌》資料圖
在這個軍令下,湖南交出了精準扶貧的「霸蠻」答卷:7年多來,湖南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9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在這個軍令下,常德也端出了一道「硬菜」:到2020年底,全市44.3萬名群眾實現脫貧,39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怡然自樂」即將迭代為「全面小康」。
在這個軍令下,他們冬寒抱冰、磨穿鐵硯,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姿態翻山越嶺,不是一個人給另一個人寫詩的浮華浪漫,而是一群人為另一群人拼命的壯烈果敢。
在這個軍令下,「舍小家為大家」一次又一次地被重新定義和闡釋,是考驗,也是淬鍊。他們用堅守和付出,讓我們更加堅信,彎下負重的身軀,將會挺住更多的光明;踏出深淺的腳印,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在這個軍令下,每一個消除貧困的家庭,每一個改寫命運的人,都是在為大地頌歌,為英雄立傳,為時代撰寫史詩。
頌揚英雄,是為了銘記英雄,更是要呼喚更多的人成為新的英雄。這個世界的大義與深情,更多時候來自於信念和擔當,和共同的理想。要相信,當所有的水融進大海時,每一滴水都是汪洋大海;當所有的樹木長成森林時,每一棵樹都是林海莽莽。而當所有的人都相信,你就是大海,你就是森林時,這力量將綿綿無窮,這信仰將綿綿無期,直到海枯石爛、水滴石穿。
來源:常德融媒
作者: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