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祝福老師們節日快樂!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讓人敬重的老師不僅有著淵博的知識,謙遜厚重的品格,更有著溫暖人心的性格。
讓我們共同回憶航天學院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分享那些流淌在師生之間的溫情~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
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的老師們
始終秉承著「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
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
持續加強教學建設
培養了多位航天及社會英才
1987年6月,經國家航天工業部批准,哈爾濱工業大學組建了航天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446人,其中正高職166人,副高職153人,教師中有兩院院士10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15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21人次。學院在讀學生3500餘人,其中博士生800餘人,碩士生900餘人,本科畢業生升學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學院成立後培養的畢業生,很多已成為航天領域的領軍人物和社會各行各業的精英骨幹,如宋健院士、欒恩傑院士、劉竹生院士等等。
名師風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杜善義
忠於教育事業,深愛學生,尊重人才
杜善義,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飛行器結構力學與先進複合材料研究,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共5項,第二屆「錢學森力學獎」,並獲國際複合材料委員會 WORLD FELLOW 榮譽稱號。
學生評語及教師節祝語
韓傑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
哈工大常務副校長
作為一名科學家,杜先生心繫家國、學識淵博、貢獻卓越。作為一名教師,他是團隊的靈魂,努力為年輕人創造舞臺、搭階梯,用學術造詣啟迪人、幫助人,以人格魅力引導人、影響人。祝福杜先生:節日快樂,吉祥安康。
孟松鶴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哈工大航天學院院長
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得到過杜老師的傾心培養和關愛,他的品德、學識和魅力讓這個集體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為年輕學子嚮往的人才高地。祝杜老師:教師節快樂,健康長壽。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子才
自動控制、系統仿真專家
王子才,1932年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與仿真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畢業後留校工作,在自動控制、系統仿真領域發展了伺服系統理論,提出並實現了複合驅動控制系統、變阻尼及大摩擦系統的控制技術。
學生評語及教師節祝語
姚鬱
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
王老師具有敏銳長遠的戰略眼光,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國家的半實物仿真試驗是學習美國的,把仿真技術用於武器型號研製,可以降低武器研究成本。那個時候國外開始出現電動半實物仿真裝備,但是電動機沒有液壓馬達出力大,王老師慧眼識別出電動轉臺是未來發展趨勢,就帶領我們吃國內第一隻螃蟹,做成了第一套全電動的仿真轉臺。那一次成功探索後,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完成了很多個中國第一,填補了中國在仿真裝備領域的多項空白,為國家創造了客觀的經濟效益。
馬廣富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長助理
第一次接觸王老師還是在讀本科的時候,他邀請了日本的一位教授給我們做學術講座,外國學者的別樣講授讓我們這些「學術萌新」感受到了科技的奧妙。在研究生入學考試複試時,王老師們讓我回答「卡爾曼濾波的優缺點」,這個問題不巧地撞上了我的「軟肋」,正當我忐忑之時,王老師給我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既化解了我的緊張,更增添了專業知識。時至今日,這個場景依舊在我心中溫存,每每想起,滿是感動。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四十多年來,王老師的師者芬芳氤氳著我,一聲老師,一生為師;高山不移,碧水常流。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衷心祝福我的恩師平安幸福、健康長壽!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 馬晶
堅守在衛星光通信領域的追夢人
馬晶,1956年出生,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可調諧(氣體)雷射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國防科技工業十大創新人物等榮譽稱號。
學生評語及教師節祝語
鄔佳傑
在實驗室工作學習的7年時間裡,馬老師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高尚師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崇高風範,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對本人影響深遠。身兼數職,科研任務繁重的他,不管再忙,總是把培養學生放在第一位。記得有一次馬老師出差回來已經是凌晨3點,預計上午8點開始的課題組組會,早上7點,辦公室已有他的身影,在電腦上查閱之前每個學生的匯報記錄。
丁相妍
馬晶老師對待學生認真負責,有很強的敬業精神,和藹可親,不僅教導學生成材的品格,更是注重學生做人的道理,以身作則,要求我們工作腳踏實地,夯實基礎,是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輩。儘管對工作學習有著嚴要求,馬老師也不會過多的給我們壓力,在我生病的時候得到了老師的很多關懷與安慰,老師並不是一味的要求學生迅速做出成績,而是把大家的努力看在眼裡,並且建議大家勞逸結合放下壓力,這正是令我十分感謝老師的地方。
今年疫情期間,老師更是把學生健康放在第一位,真正的將學生當作後輩一樣關懷,我想教師與學生之間並不是只有知識的傳遞,更是有著人文情懷的傳承,謝謝老師一直以來的教導,教師節快樂!
楊競凱
馬老師是一位平易近人、治學嚴謹的老師。在學習中,馬老師像一座明亮的燈塔,總能通過簡短而精確的話語,指出我們在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引導我們找準自己的研究方向,讓我們在科研道路上少走彎路。在生活中,馬老師更像一位關心孩子的家長,急孩子們所急,想孩子們所想,讓我們在校園中也體會到家的溫暖。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培育了我們這些種子,使我們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在9月10日這個屬於您的日子裡,讓我送上我的祝福,願我的一句祝福能洗去您工作的勞累。馬老師,您辛苦了,祝您教師節快樂!
吳紅雨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無情的肆虐著全世界的每個角落,六月份疫情好轉後,一部分博士生回到了學校。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向好的趨勢發展,我們這些最早批次回來的博士生對待疫情的態度也會稍有懈怠,但是馬老師每周都會親自來學生辦公室,督促我們仍舊應該注重疫情的嚴重性,提醒我們保持室內通風,保持學習座位的安全距離,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等;並且還會督促我們即使在疫情期間對研究課題也不可懈怠,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基礎上,高質量、高速度繼續進行科研任務。同時,在疫情期間,馬老師也多次組織開展線上論文答辯和科研討論,對我們的課題進展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議並進行細緻的修改。這些看似平常的囑咐真的是時刻在給我們每個人敲響警鐘。疫情當下,前路漫漫,任重道遠,不容鬆懈,馬老師也在用實際行動帶領整個團隊克服困難,不斷向前。
高山不移,碧水常流,吾師恩澤,在心永留!
耿馳
我在進入課題組之前就有幸聽聞馬老師帶領團隊在衛星雷射通信領域專注研究奮鬥二十餘年的故事,馬老師不畏艱苦、克服困難、勇於創新的精神讓我深受感觸、有了追求理想的動力。進入課題組後見證了馬老師在項目攻關時的親力親為、在學術問題上的細心嚴謹,讓我明白了直面困難、創新突破的重要性。馬老師還常與我們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和寶貴經驗,讓我們受益匪淺、不勝感激。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時期,馬老師經常提醒我們注意安全,鼓勵我們不要懈怠;在我們返校後,馬老師親自看望、關心我們的身心健康,幫助我們總結課題進度、整理研究成果、恢復學習狀態。
值此教師節之際,祝馬老師教師節快樂!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導 高會軍
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領域國際著名學者
高會軍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導;交叉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控制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國家傑青、IEEE Fellow、香港大學榮譽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先進工作者等。
學生評語及教師節祝語
牟少帥
哈爾濱工業大學智能控制與系統研究所
現任美國普渡大學助理教授的牟少帥,曾是高教授的學生,回憶當年高教授在加拿大出國期間給在國內的自己指導學習的情景:「他一般是工作至深夜,從辦公室回到家裡還會利用休息時間和我繼續討論科研問題,對我的一些研究結果給出意見,耐心地指導完成所有科研問題後才去睡。」牟少帥這樣評價高教授:他質樸、純粹、執著,熱忱科研,對待研究工作踏實、細緻、勤奮,對所研究的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和創新性。高教授在機器人、智能裝備、智能控制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績,並與國內外著名高校開展合作研究,力爭將理論研究成果更好的應用於實際,為國家航天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趙燕
哈爾濱工業大學智能控制與系統研究所
現任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導的趙燕,是高教授2005級博士生,說到:「高教授會把我們教上路,再扶著走,直到我們可以自己行動了,老師還會在旁邊看著。但高教授一直謙虛地認為自己所做的不過是一名老師的本分而已,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這也正符合高教授一向的為人原則——把自己該做的做好。」趙燕一直視高教授為恩師,並講到若沒有高教授的指導,就不會有自己在2013年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榮譽。趙燕這樣評價高教授:他用自己閃光的智慧和無私的奉獻引領一批批學子抵達成功的彼岸。一直嚴謹治學、言傳身教,以培養國家高端人才為使命,在學生培養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是一名值得被人尊敬的優秀教師。
張元明
哈爾濱工業大學智能控制與系統研究所
青年奮起,中年擔綱,您是國家的棟梁。初未向洋便已勵就鋒鍔,兩度出訪只為歸國報強。投桃種李,您在四海布下生長藍圖;碩博成蹊,您為復興撐起柱梁。高端與自主,是您悠悠的心腸;魯棒與智能,是您雋永的篇章。十載篤定,終於鑄就安放龍芯的臂膀;強國路上,又添一重器安邦。您始終站在國家需要的前排,以先賢名義,做前無古人的探嘗。在屬於您的節日裡,學生願您桃李滿天下!
劉志太
哈爾濱工業大學智能控制與系統研究所
桃李滿天下,師恩重如山。誨言灌頂,您的諄諄教誨如春風化雨,孕育桃李;業謹授謙,您的學術造詣涵今茹古,出凡入勝;高山仰止,您的道德品質如良金美玉,德厚流光。感謝您的辛勤付出,值此佳節,祝高老師萬事順遂,喜樂康寧!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董永康
致力於國家大型基礎設施
和航天裝備監測的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
董永康教授,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負責人,長江學者(青年),從事高性能分布式光纖傳感的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工程應用,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已成功應於國家大型基礎設施監測和航天裝備監測。
學生評語及教師節祝語
徐鵬柏
18年畢業博士研究生
現廣東工業大學青年教師
「老師,節日快樂」 ,「謝謝鵬柏,也祝你第一個教師節快樂!」這是去年教師節我和導師對話。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我也成為一名高校教師。導師外表嚴肅,內心卻熱情活潑。他喜歡運動,是一位羽毛球高手,記得讀博時他帶我們去打球,我卻是羽毛球場上的小白,導師被我的表現「震撼」到了,導師笑著說:「回去練練,明年再來。」一路走來,雖然球技增長有限,但是「明年再來」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我。實驗、文章、出國、畢業、工作、項目,都凝聚著導師的諄諄教誨。鍥而不捨,勇敢果斷,導師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也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學術創新我要向您看齊,羽毛球方面我也繼續加油努力,始終秉承明年再來的精神。最後,祝老師節日快樂!
張居旺 羅華菊
16年畢業碩士研究生
現華為公司任職
董老師不僅是我們學業上的良師,更是我們生活中的益友。我和我愛人都是董老師的學生,臨近畢業季,面對學業的壓力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再加上那個年紀特有的青澀和羞怯,讓我們只能停留在互相好感的階段。老師敏銳地觀察到了我們的關係,一直鼓勵我們面對愛情要勇敢,並幫我們推薦合適的工作崗位,最終我們趕上了校園戀愛的末班車,並都在深圳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教誨之恩一生難忘,成人之美受益終身。現在我們有了幸福的小家庭和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互相曬娃是我們和董老師日常交流的一個主題,我們非常感謝董老師,在此誠摯地祝福老師教師節快樂!
張聃暘
17年畢業本科生
現清華大學博士在讀
董老師指導學生非常認真負責,雖然門生多,工作忙,但我在實驗的時候遇到什麼問題都會來幫助我們解決。除了科研問題,他對我的人生也給予了很多指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保研時,他幫助我一點點分析各種可能性,令我十分感動。在生活上會和我們打成一片,課題組氛圍非常歡快開心。現在雖然到了新的環境,也面臨很多新的機遇,但是在清華讀博的過程中也經常回想起當年在董老師課題組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最後祝老師科研碩果纍纍,小朋友茁壯成長!
逄超
19年畢業碩士研究生
現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在讀
坦白說,剛入課題組時,我對科研懵懂無知,工作也無從下手,正是董老師成功將我領進了科研的大門。工作不順時,與董老師討論總會迸發新的靈感,他的知識儲備和思路讓我受益匪淺。文章投稿幾次被拒時,我心灰意冷,一度幾近喪失對科研的熱情,但正是董老師一直鼓勵我,與我積極討論,讓我理清頭緒,最終成功將工作發表在Optica上(美國光學學會旗艦期刊)。當我決定出國時,董老師也大力支持,給了我很多關於科研方向選擇的建議。雖然現在環境不同,但是董老師為我夯實的物理基礎讓我在融入新領域時感覺輕鬆很多。祝董老師永葆科研熱情,不斷壯大科研隊伍,持續攻克國際難題!
曹鴻謙
16年畢業本科生
現南京大學博士在讀
董老師工作上一絲不苟,生活裡細緻入微,上得講堂,下得廚房,調得光路,美名遠揚。大一時,年輕英俊的董老師作為我們的班主任,如大哥哥一樣,為我們介紹他在當年的求學經歷,並鼓勵大家,「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還為我們預支了購買體育器材和籌辦中秋晚會的經費。雖然公務繁忙,但班會和班級聚餐他總會抽時間參加,考試後也會關心同學。進組後和董老師接觸更多,自己科研工作也因他而逐漸找到了方向。後來去到南京大學,每次董老師來出差小聊幾句都覺得親切滿足。本科畢業時,董老師在合影后寫下「快樂地追求生活中的幸福(和)工作中的樂趣」,這是他的準則,也是我一直的追求。教師節到了,祝董老師科研報國學產兩強碩果纍纍,立德育人培才各行桃李芬芳!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 熊健
「結構輕質為航天,力學篤行育英才」
熊健,1984年5月生,中共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一直致力於先進輕質複合材料結構的設計理論及力學機制研究,實現航天飛行器結構輕量化和多功能化。
學生評語及教師節祝語
韋興宇
超輕多功能複合材料結構課題組
17級博士研究生
老師,作為比較早進入咱們團隊的學生,我的感觸是比較深的。老師您不但在科研道路上能夠給我們指引方向,還能夠在工作上給我們樹立榜樣。在科研上,您對我們的要求是精益求精,把成果做到最好,把文章寫到完美;在工作上,您也以身作則、勤勤懇懇,永遠是想得最周全的、操心最多的、最敢拼搏的、也是最累的,老師您辛苦了!
祝咱們團隊既可以在科研工作上精益求精,又能夠研以致用,利國利民,願老師和咱們課題組成員都能夠一展胸中抱負,不負多年的力學篤行。
高英
超輕多功能複合材料結構課題組
17級博士研究生
從碩士到博士轉眼間已經跟隨老師學習了六年,無論是科研還是生活,自己方方面面的成長都離不開熊老師的辛勤教導。熊老師科研上極富熱情、治學嚴謹,生活中平易近人、關心我們的成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對老師育人風格最好的詮釋。
衷心的祝熊老師教師節快樂,也衷心的祝願咱們超輕多功能複合材料與結構小團隊在老師的帶領下越走越遠,為我國航空航天做出自己的貢獻。
宿一書
超輕多功能複合材料結構課題組
18級博士研究生
熊老師治學嚴謹、要求嚴格,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以身作則,不管是早上七點還是晚上十一點,給熊老師發的信息都會得到及時回復。科研經驗豐富,思維條理清晰,讓我們體會到了做科研的樂趣。
紅花離不開綠葉的扶持、花兒離不開泥土的滋潤、學生離不開老師的教誨。今天教師節道一聲:熊老師謝謝您、您辛苦了!
陳宗兵
超輕多功能複合材料結構課題組
19級博士研究生
初見熊老師時,熊老師一身淺藍色的襯衣,乾淨利落,給我留下樸素正直的形象。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愈加強烈感受到熊老師優秀的人格魅力。熊老師時而非常幽默,時而又非常嚴格,能夠深入地了解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在找我們談心時,平易近人,關懷我們的生活,此時的熊老師是幽默風趣的。在輔導我們進行學術科研活動時,熊老師能夠廣泛聽取我們的不解和疑惑,邏輯要緊,循循善誘,一絲不苟,此時的熊老師是嚴格的。總之,熊老師是一位可親,可敬,可愛的老師。
敬愛的熊老師,您辛苦了,教師節快樂!感謝熊老師對我生活上的關懷和學業上的指導!是您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做有意義科研的重要性,是您讓我懂得做人要有責任心和家國情懷,不負時光,要做對國家和社會有意義的科研。您對待工作和學術活動兢兢業業,清晨很早就來到辦公室,晚上很晚才離開,您辛苦了!希望您在繁忙的工作中注意休息,身體健健康康,永遠年輕。
李志彬
超輕多功能複合材料結構課題組
19級博士研究生
「甘為孺子育英才,克勤盡力細心裁」,熊老師經常勉勵我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師嚴然後道尊」,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也反應在老師對自己的高標準,老師經常早上來的比我們都要早,讓我們非常敬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祝福老師節日快樂,桃李滿天下!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 李化義
紮根航天、一心撲在小衛星研究與教學的
青年教師
李化義教授,首屆卓青基金獲得者,人工智慧裝備應用專家。主要從事小衛星技術研究,組織參與了多項國家任務,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3項。曾指導學生獲得校優秀本科畢業論文和校優秀碩士論文。
學生評語及教師節祝語
於彥君
李老師是我的研究生導師,他治學嚴謹。在我準備碩士論文的期間,李老師為我提供了很多重要的修改意見。其中論文題目選擇「微推力」還是「小推力」,就為一個字,特地給我解釋這兩者具體含義和區別。我的碩士論文老師修改了3遍,各部分批註詳細,其中摘要部分老師親自從頭到尾改寫。在老師的指導下論文獲得了校優秀論文。在生活中李老師非常隨和,沒有了科研中的嚴肅,和藹可親,在兩年多的相處過程中,我沒見過李老師發怒,即使批評人也會考慮別人的接受程度。我非常感謝李老師的教誨與幫助。
教師節日已然來到,願李老師生活中事事順心,科研中創新突破,為我國航天事業培育更多創新人才,桃李滿天下!
奚瑞辰
李老師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對待學生寬厚平和,是團隊的智多星。在生活中,每一次加班工作,李老師總對我們關懷備至,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在學術上,李老師對我們的指導永遠鞭辟入裡。在工程上,作為一位控制出身的衛星總體設計師,李老師通百家而精於一道,能夠在把握總體方向的同時指導各分系統的設計,做到了「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我們衛星所學生的偶像,也將是我們畢業以後作為航天人心中的榜樣。
您是高分,描繪奮鬥的精彩;您是北鬥,導航進步的旅途;您是風雲,指引陽光的方向;您是天問,開拓思想的遠方。祝您教師節快樂!
張冀鷂
李老師知識淵博、善於指導學生,對李老師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的採訪拍攝中,媒體想讓我們「表演」一下老師指導學生工作的場景,我邀請了李老師參與。李老師現場聽了我們的方案設計後,和我們展開了一系列討論,指出了很多項目中的問題,使我們豁然開朗。原本10分鐘的拍攝計劃,我們熱烈地討論了半個多小時還意猶未盡,同學們都收穫良多。
祝李老師教師節快樂!為祖國航天事業培養更多的傑出人才!
歡迎大家留言
和我們分享你的老師
以及最難忘的師生故事
為老師送出最真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