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30W,相當於普通人工作10年的薪資水平。」今年4月,考上深圳基層街道某緊缺專業公務員,餘飛在某社區平臺上報喜。
這是餘飛人生的高光時刻。他半年前還愁找不到工作,自嘲學歷一般,專業就業面窄,如今分享報考公務員(經驗,網友們異口同聲恭喜他,有人開玩笑說要把他當成考公錦鯉供起來,保佑自己早日「上岸」。
「上岸」這個詞,對應的是30年前的「下海」——據《現代漢語詞典》。
「下海」是在中國剛開放時的用詞,改革開放之初,市場經濟開始繁榮。
一個新的自由空間正在出現,一些人,主要是政府機關人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放棄在傳統體制內的位置,轉而到這一新的空間裡謀求發展,這樣的行為被稱作「下海」。數據顯示,光是1992年辭官下海的人就超過12萬,停薪留職、兼職投身商海的人數超過1000萬。
時至今日,情況調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視市場為畏途,傾心於 「上岸」——回到體制羽翼之下。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今年國考計劃招錄2.57萬人,共有157.6萬人報名,平均競爭比達到61:1,不少崗位甚至是千裡挑一。
有湖南考生訴苦,自己過去一年花了近10萬用在考公培訓上,國考省考都沒能上岸。即使如此,如今失業在家的他,卻還想再考一年。
不是正在考公,就是在考公的路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這條人生軌跡。
即使是網際網路大廠裡的天之驕子,也有人心心念念於考公。騰訊微信事業群某程式設計師,從國內Top2大學碩士畢業,年薪50W,從入職開始就擔心10年後35歲失業,想要進體制尋找安全感。「打算在30歲準備考公,用5年時間完成上岸目標。」
特別是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企業招聘收窄,應屆大學生、研究生卻有增無減。根據今年年初獵聘大數據研究院公布的《2020應屆畢業生春招求職報告》顯示,38.73%的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是考公務員。
直面派在《畢業半年即失業,只是這個湖北碼農倒黴的開始》裡就提到過,疫情期間,程式設計師向陽放棄回北京,選擇在家鄉宜昌考公務員。
這半年來,他一直在家裡準備,前不久試水了一次事業編面試,反而堅定了考公信念。「事業編工資低,只有2000多塊,還要加班,遠不如公務員。」他打算參加2021年國考,目標是考上市級公務員。
從考公者的角度看,今年機不可失。疫情之下,國家兜底,各地基層公務員擴招,根據9月28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提供的數據,截至9月1日,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單位的政策性崗位吸納280多萬畢業生就業,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萬,無形中提高了上岸機率。
一名考上長沙選調生的準公務員告訴直面派,現階段適合考公,既因為有疫情擴招紅利,也在於隨著60年代出生公務員逐漸到退休年齡,一大批空出崗位能給各級公務員上升的盼頭。
餘飛 1995年出生:公務員比外企更舒服
我決定考公是在去年9月。當時從外企離開,焦慮又迷茫,找了一個多月工作,過程相當不順利,每天都在懷疑自己。
那段時間,唯一接收的正面信息是同學分享在朋友圈的深圳公務員招考通知,多方衡量之後發現,深圳公務員福利好待遇高,就打算試一試。
當時距離考試只剩1個多月,時間已很緊迫。而且深圳的公務員崗位一直競爭激烈,我身邊一位同學,筆試136分就能進中央環境部門面試,但另一個考深圳稅務系統的人,150分在筆試環節就被淘汰。
我的要求不高,選基層街道崗位,競爭壓力相對小。準備了差不多200小時,參加的兩場考試都只考行測,事業單位是筆試第三,緊缺專業是筆試第一。因為面試時間衝突,只去了緊缺專業公務員面試,成績第一,順利上岸。
我是在上岸之後才發現自己幸運。今年年初各大企業頻繁爆出裁員新聞,我是剛好抱上鐵飯碗,6月進入崗位之後,工作也輕鬆,相當於在居委會工作,主要是給政府項目做前期,跑跑審批手續,偶爾去施工現場,日常就是坐辦公室開會,做會議記錄,對接業務部門等,比之前在外企要舒服得多。
其實之前在外企,我的工作壓力就不大。在國內,外企的工作環境比起國內大多數私企制度更完善,遵守勞動法,不要求員工996,正常上班時間就是一周40個小時。現在到了街道,加上我心態好,基本沒什麼壓力,一周工作時間只有35小時,至今沒見過同事加班,我也沒加過班。
平時吃得也不錯,不用將就難吃又貴的外賣,每天吃單位食堂,一天3頓5塊錢,有葷有素有湯有水果。
據我打聽的數據,我的年薪大概是30W,差不多是普通人工作10年,35歲左右的工資待遇水平。剛好在這個年齡段,大多數職場人很難往上提薪,還可能遭遇失業。公務員的好處就是,沒有犯大錯,我們不會失業。隨著資歷上升,年薪福利都會增高。
劉旭 1993年生:我可以在知乎回答工資斷崖式下跌是什麼感覺了
我在北京漂了2年,之前在中國網庫集團做程式設計師,中國網庫成立21年,業務和阿里巴巴差不多,都是B2B起家,但阿里成了網際網路巨頭,中國網庫的知名度就小多了,沒有入職之前,我都沒聽說過這家公司。
去北京前,我就做好了吃苦的打算。我比較能折騰,從小到大沒離開過湖南,大學期間當了2年兵,2018年大學畢業時就決定,要去就去最好的城市工作,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北京。當時我就抱定了一個想法:只要我在北京能過得不錯,以後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擔心自己的生存能力。
那2年時間,我住在通州梨園,距離中國網庫的辦公地址——北三環環球貿易中心直線距離32公裡,坐地鐵要換乘3趟,八通線轉1號線再轉5號線,每天在通勤上的時間至少3小時。好在公司比較大方,入職薪水15K,能保證我在北京衣食不愁。
我從始至終沒打算這麼快結束北漂,去年8月從中國網庫辭職之後,我和戰友在西安一所高校開了一家飯店,把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就回北京繼續找工作去了。
年前離開北京之後,家當都沒帶走。過年期間看到北京管控嚴格,為了省錢,我跟房東商量暫時不回北京,出租房裡的家當全都送給隔壁鄰居,當時的想法是,等疫情結束之後再回來。
之所以會在家考公,只是聽父母念叨多了,反正在家休息沒什麼事情做,就滿足爸媽的要求考一次試試,到5月才開始準備,報班學習2個多月,沒想到就順利上了岸。
今年市場經濟行情差,北京的疫情管控一直嚴格,我回去要自費隔離,14天,按每天住宿費300塊算,再加上飲食和交通費,去一趟北京就得花1萬,還得找房子,找工作,想想就覺得麻煩。
在家待久了,回想起北京的日子,最大的感觸就是累。通勤時間長,住宿條件差,周末沒地方玩,想去打籃球都找不到地方。在家鄉就舒服多了,去同學、親戚家裡都能隨便去,周末能約釣魚和農家樂。去哪兒都不堵車。停車還方便,沒有停車費。
趕上今年考公成為大趨勢,基層擴招,慶幸自己趁早上了岸,雖然偶爾會有不甘心,收入從15K斷崖式跌到3000塊,以後要緊巴巴過日子,學了4年的編程技術基本「金盆洗手」……
李常 1991年生:影視行業吃的是青春飯,考公是最好的退路
我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公務員。如果不是因為今年年初這場疫情,我的工作根本停不下來。
我做的是影視美術設計,負責劇組拍攝場景、道具籌備,還包括和政府溝通項目,陪領導吃飯,全國各地到處堪景。
和大多數影視工作者不一樣,我的事業重心不在北京,而是西安,按照影視圈的圈子劃分,我屬於西北圈,「帶頭大哥」是張藝謀、賈樟柯。
西安的影視行業發展一直很好,我比較幸運,畢業入圈就有貴人提攜,認識的前輩都比較靠譜,這麼多年工作沒斷過,就算2018年稅務危機導致大批工作室倒閉,我的工作節奏也沒變,每年能參與3部劇拍攝,基本全年無休,近2年播出的作品就有《月嫂先生》,《善始善終》,《龍虎山張天師》……
但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對行業是致命一擊。影視行業是資本玩具,創作風向根據資金來源變化,近十年,投資人從煤老闆到房地產老闆再到網際網路公司,隨著網際網路市場行情走低,資本對影視投資越來越謹慎。
疫情爆發之後,網際網路公司裁員消息不斷,影視行業則是從創作到發行、播放全面停擺。我的工作一停就是幾個月,看不著前路,只能逼著自己去思考下一步。
影視行業是典型的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掙了錢的人就想出去。大多數影視從業者,身體都不好。行業超負荷工作是常態,雖然從整體看收入高於很多行業,但是熬夜多,強度大,說白了吃的就是青春飯。
之前工作忙,我顧不上這麼多,突然沉下來去思考,才覺得未來危機重重,我馬上快30歲,在西安不能安家,身體素質拼不過年輕人,再加上女兒出生,我不敢再跟之前一樣,不要命的工作。
思來想去之後決定回鄉,在一個18線小城考公,離父母近,也能陪孩子長大。我也想通了,城市再大再好,也要有時間去享受,與其在一線城市996,還不如在小城市享受生活。
雷磊 1994年生:選專業時腦子進了水,只能靠考公挽救
去年從雲南某高校碩士畢業後,我一心待在家裡考公。不為別的,我的專業是天坑。
當年憑興趣填報生物專業的志願,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就懵了。每次大數據評選最難就業的專業,生化環材都榜上有名。
我學的生物是純科研技術型工種,輔助製藥,做藥物動物實驗,包括餵養、給藥、解剖、樣本檢測,整理數據的一條龍服務,或者養細胞做細胞藥理實驗,收入不高,碩士畢業生在北京入職,起薪也就7K左右。待遇低,工作無聊沒有升值空間。所以流動性很大,崗位常年缺人。
剛好我是在山東讀的大學,在環境的影響下,我不可避免加入了考公大軍,但我要更麻煩一點,屬於曲線考公,生物專業不僅就業面窄,而且和很多公務員招聘崗位不對路,我要先考研究生,來提升考公的機率。
所以當年因為填志願時腦子進了水,我至少要花13年來還帳。
去年碩士畢業後,我一直在家準備公務員考試,省考、國考、事業編都試了一遍,事業編是最後一名,國考沒進面試,只能退而求一次考縣鎮公務員,因為省考報縣鎮公務員競爭壓力小。
但縣鎮公務員要付出的代價不小。每個人要籤訂協議,至少在鄉鎮服務5年才能調職。我的家鄉是湖南南部的一個小縣城,經濟本就不發達,縣鎮情況只會更糟,老同學都勸我,說我進鄉鎮是大材小用,應該往市裡面考,否則未來可能一輩子就扎在鄉裡面。
沒辦法,我目前只考得起鄉鎮。我其實沒有多大的目標,爸媽就我一個兒子。考鄉鎮公務員就是為了離家近,方便照顧父母。雖然基層公務員錢少事情不一定少,但家鄉的消費也低,2000多塊的工資能養活自己。
我也沒有想到,還會有人羨慕我這樣汲汲於考公的樣子。
前段時間跟一位在華為工作的老同學聊天,他是華為的研發工程師,工作一年年薪已經30多萬,輕而易舉達到了我這個專業難以企及的薪資。
但據他說,很多華為人都想考公,因為在華為工作太累,工作強度遠超996,一周只有周日下班能休息,沒時間戀愛,交友,拼盡青春賺錢也沒辦法在深圳買房安家,還不如老家一份3000塊的工作,至少能擁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