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地,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這是才女張愛玲在贈送給深愛之人的照片背面親筆題的一句話。
這是很多人深深陷入愛情,情不能已的內心寫照。聰慧冷靜如她,也難逃一場情劫。
愛得太深,容易失去自我
最近我重溫了前幾年的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
其中有一段支線感情——吳漪對趙白石的愛,正是愛得太深,繼而失去自我的寫照。
婚前的吳漪,很有個性。她雖是千金小姐,卻活潑熱情。
能欣賞桀驁不羈的周瑩,會暗自期待如哥嫂一般的愛情。
她敢開口拖哥哥說親,敢於借菜名對心上人表白,在封建時代,也算得上勇敢。
但愛上趙白石之後,她開始患得患失,漸漸失去自己的個性,也失去原本的純良。
她明知趙白石有心上人,還是給他下了藥,用見不得光的手段做了他的夫人。
婚後,她得到心愛的人,卻得不到他的心,於是患得患失,心裡填滿了焦慮和嫉妒。
趙白石几乎沒有見過吳漪活潑燦爛的樣子。
她嫁人後的模樣,就像那時候千千萬萬的大家夫人一樣,以丈夫為天,眼裡心裡只有丈夫的衣食住行。
她努力扮演一個賢良淑德的夫人,丟棄了自己活潑的個性,也丟棄了對自我的關注。
她用珍貴的食材,為丈夫燉好喝的湯,用小火煨了很久,囑咐丫頭要在老爺進門時撤火,鐘錶上的長針走兩圈,再端上桌,就為他喝的時候是最合適的溫度。
她為一口湯,把自己弄得焦慮不已,但她的丈夫似乎並不在乎。
她不能恨自己深愛的人,只能恨那個丈夫心裡的人。
於是,她陷害了曾經和自己最要好的親人,也把自己推向了一條難以回頭的路。
越卑微的愛,越得不到回應
吳漪在鑄成大錯之後,悔不當初,才坦白講出自己心中所想。
她說:我為你精心烹製的菜餚,你不屑一顧;她隨手給你一塊破布,你卻視若珍寶。
這種感覺帶給人的心痛和不甘,有過愛而不得的經歷的人都能懂得。
你愛他,在一份幾乎沒有回應的愛裡,讓自己低到塵埃裡去,可是越卑微的愛,越難得到回應。
因為他心裡愛慕的那個人,閃閃發光,有目標,有理性,有鮮明的個性,和完整的自我。
這一切,原本你也有的。
若你好好保持自我,就算這份愛不能強求,但下一個未嘗不是對的人。
相互的愛,有馨香;沒有回應的愛,卻是泥淖。
明知是泥淖,你卻要卑微地走進去,在裡面苦苦掙扎,越陷越深,最終會失去一切。
好的愛情,是相愛的人彼此成就,越變越好。
而錯的愛情,會讓人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卑微和痛苦。
卑微的愛,是不可取的,也是無法長久的。
任何時候,我們都該先保有完整的自我,再去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