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咬人的狗不叫」。
在我看來,一些真正想咬人的狗會悄悄地跑到你身旁咬你,而不是朝你狂吠!因為狗對你狂吠只不過想嚇退你,未必說真的想咬你。也是他們對危險時的應激反應。
我覺得人也是一樣的,那些用狠話嚇唬你的人,通常都不怎麼打算動真格,只不過狐假虎威!而一些實在不好惹的,常常「人狠話不多」,直接「一擊必中」!
易經說,真正不好惹的人,通常城府深且隱藏很深,但也未必沒有破綻。一般而言有三個特點。當你遇見他們,千萬別激怒他們。儘量採取「惹不起,躲得起。」的對策,為上佳!
1、易經認為,一個能打下城池的人不可怕,但能管理自己情緒的人說真的很恐怖。
因為任何人都有情緒,也是不可避免的!要是一個人不論情緒好與壞,能夠不露聲色,不讓其他人注意。這樣,這個人就並不會被他人看穿,能夠 伺機而動。
一個能管理自己情緒的人,當你惹他一兩次,他或許能忍受。但是,當你再三挑戰他,他便會「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完全徹底爆發過去一次次積累的情緒,令你無還手之力。因此 ,我們平日看到一個人「好欺負」,千萬別欺負別人,因為「兔子急了也咬人」,避免惹麻煩。
那麼這種現象是怎麼形成的呢?易經認為這與我們的文化環境密切相關!中國人一直主張冷靜、含蓄、不願意也不善於表達情感,不論多委屈,內心都會裝得高興。
我們骨子裡不想被其他人當作弱者,就算我們再不容易,我們也會表現得堅強,表達我們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我們會認為我們暴露了自己的弱點和難堪。人人都在表達正能量,對負面情緒視而不見。
殊不知,有一句話叫「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即一個越多聖人宣傳和善的社會,其大盜和壓抑的惡反而越多。一切都是一個平衡體。壓抑的情緒並不會消失,但會在別處爆發。
被阻隔的負面情緒如果聖人沒得到抒發,便會變形扭曲。要麼攻擊自己,成為軀體和精神疾病,如失眠、抑鬱等;或 攻擊其他人,一個平日看上去溫文爾雅的人,卻對自己的家人和服務人員大發雷霆。
2、按照《周易》的說法,真正不好惹的人,他們說話都一針見血。
好多人認為說話一針見血的人,太直截了當,不給人面子,是情商低下的表現,但事實恰恰相反。
首先,我們要清楚說話一針見血、言辭犀利,並不等於說話刻薄,或用毫無根據的話噎人,這和情商低是很差別的。
我覺得說話一針見血的人,一般而言很聰明。他們智商高、涉獵廣、思想深,他們不好為人師,因此 不怎麼發表意見。一旦他們開口,只有說明他們不願意對無聊的人耗時間和精力了。
《易經》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意思是,聰明人都意識他們的知識還不夠深,因此 他們較少表達自己的意見,除非是不得已,而那些愚蠢的人通常會炫耀自己,曉得一些皮毛,所以他們喋喋不休。
因此,人們需要有自知之明,以寡言而免於流俗,堅持深化自己的內涵,正所謂大智若愚也。因此精闢的見解才能夠受人歡迎,空談只能招人生厭。說話一針見血的人是有洞察力的人,同時通常有自己的想法。
3、易經認為,真正不好惹的人,通常是非常有耐力的人。
他們並不會覺得他人的打壓,就放棄自己,反而是咬緊牙關,堅信自己能"東山再起」,深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因此 遇上這樣的人,要是你沒有長期應對的準備,那還是儘量不要去惹為妙。
有毅力做事的人通常保持低調,同時他們都在一天一天地積累自己的力量。
所謂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些有耐力的人,通常是幾年後,並對那些曾經"推他掉坑"的人說,謝謝你傷害了我,之後反手一擊。因此 ,要是你不願意做噩夢,就儘量不要惹這樣的人。
我覺得,這樣忍耐力的人,他們為人也坦蕩,平日你偶然間惹了他們,他們不會報仇,但要是你只是"欺軟怕硬",觸及他們的底線,那 他們必然會反擊,咬住傷害他的人不放,儘管他們不能立刻報復,也會在十年、二十年後求個「因果報應」,這就是他們的行事風格!
這些智慧在《易經》中有詳細的介紹。《易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漢族文化之根。
易經可用六十四種卦象來代表六十四種狀態,每一種狀態又從6個方面揭示其中的相互影響、制約的發展規律。我們若能讀懂,懂得運用上述的道理,不僅僅自身富貴,更能造福後代,讓自己的家庭及後代富裕起來。
《易經》有言:「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順天,是按照天道的客觀規律辦事,應人,是要講人性、講人品、講人情。當然了,順天並非宿命論,不是聽天由命,反而是要順天道,懂借勢,順勢而為。
可以說易學源遠流長,易學包羅萬象。易經作為東方古老文明的組成部分其一,隨著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遷,一直到今日。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69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