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技術迎來新跨越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提高現有定量相位成像的靈敏度,同時看到活細胞內從微小顆粒到大型結構的所有結構。圖片來源:s-graphics.co.jp

  2021年伊始,顯微鏡技術也迎來新的跨越。

  光物理學家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利用現有顯微鏡技術,無需添加染色劑或螢光染料,就能更詳細地觀察活細胞內部。

  一種螢光壽命顯微鏡技術,能夠使用頻率梳而不是機械部件來觀察動態生物現象。

  「我認為無標籤技術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特別是以無標籤的方式對細胞內外病毒和外來體等小顆粒進行測量的技術將是未來成像設備的一個趨勢。」其中一項研究的領導者、日本東京大學光子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副教授Takuro Ideguchi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

  更大範圍 更小相位變化

  由於單個細胞幾乎是半透明的,因此顯微鏡照相機必須能探測到穿過部分細胞的光線的極其細微的差異。這些差異被稱為光的相位。相機圖像傳感器則受到它們能檢測到的光相位差的限制,即動態範圍。

  「為了使用同一圖像傳感器看到更詳細的信息,我們必須擴大動態範圍,這樣就可以探測到更小的光相位變化。」Ideguchi說,「更大的動態範圍允許我們測量小型和大型的相位圖像。例如,如果測量一個細胞,細胞的主幹會產生大的相位變化,而細胞內的小顆粒/分子會產生小的相位變化。為了使兩者可視化,我們必須擴大測量的動態範圍。」

  該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技術,通過兩次曝光分別測量光相位的大小變化,然後將它們無縫連接起來,製造出詳細的最終圖像。他們將這種方法命名為自適應動態範圍偏移定量相位成像(ADRIFT-QPI)。相關論文近日發表於《光:科學與應用》。

  一直以來,定量相位成像是觀察單個細胞的有力工具,它允許研究人員進行詳細的測量,比如根據光波的位移跟蹤細胞的生長速度。然而,由於圖像傳感器的飽和容量較低,該方法無法跟蹤細胞內及周圍的納米顆粒。

  而新方法克服了定量相位成像的動態範圍限制。在ADRIFT-QPI中,相機需要兩次曝光,並產生一個最終圖像,其靈敏度是傳統定量相顯微鏡的7倍。

  兩次曝光 告別光毒

  第一次曝光是用常規的定量相位成像產生的——平的光脈衝指向樣品,並在它通過樣品後測量光的相移。計算機圖像分析程序基於第一次曝光的圖像,快速設計一個反射樣品圖像。然後,研究人員用一個叫做波前整形裝置的獨立組件,用更高強度的光產生一種「光雕塑」,以獲得更強的照明,並向樣品發出脈衝,進行第二次曝光。

  如果第一次曝光產生的圖像是樣品的完美代表,第二次曝光的雕刻光波將以不同的相位進入並穿過樣品,最終只能看到一個黑暗的圖像。

  「有趣的是,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抹去了樣本的圖像。實際上,我們幾乎什麼都不想看到。我們去掉了大的結構,這樣就能看到小的細節。」Ideguchi解釋道,由於第一次測量中存在較大的相位對象,受動態範圍的限制,無法對較小的相位對象進行可視化,研究人員稱之為「洗掉」。他們需要第二次測量觀察動態範圍移位的小相位物體的細節。

  此外,該方法不需要特殊的雷射、顯微鏡或圖像傳感器,研究人員可以使用活細胞,而且不需要任何染色或螢光,出現光毒性的可能性很小。光毒性是指用光殺死細胞,這也是其他成像技術如螢光成像面臨的一個問題。

  改造螢光成像

  實際上,螢光顯微鏡廣泛用於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因為它允許科學家直接觀察細胞及其內部和周圍的某些化合物。螢光分子能吸收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然後在較長的波長範圍內重新發射。

  然而,傳統螢光顯微技術的主要局限性是其結果難以定量評價,而且螢光強度受實驗條件和螢光物質濃度的顯著影響。現在,一項新研究將徹底改變螢光顯微鏡領域。

  當螢光物質被一束短脈衝光照射時,產生的螢光不會立即消失,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衰減」。但螢光衰減非常快,普通相機無法捕捉到它。雖然可以使用單點光電探測器,但必須在整個樣本區域進行掃描,才能從每個測量點重建出完整的二維圖像。這個過程涉及到機械部件的運動,這極大限制了圖像捕捉的速度。

  幸運的是,在最近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開發了一種不需要機械掃描就能獲得螢光壽命圖像的新方法。領導這項研究的日本德島大學Post-LED光子學研究所教授Takeshi Yasui告訴記者,「我們能在2D空間上同時映射44400個『光秒表』來測量螢光壽命——所有這些都在一次拍攝中,不需要掃描。」

  研究人員使用光學頻率梳作為樣品的激發光。一個光學頻率梳本質上是一個光信號,它們之間的間隔是恆定的。研究人員將一對激發頻率梳信號分解為具有不同強度調製頻率的單個光拍信號(雙梳光拍),每個光拍攜帶單個調製頻率,輻照到目標樣品上。而且,每束光束都在一個不同的空間位置擊中樣本,在樣本二維表面的每個點和雙梳光拍的每個調製頻率之間形成一一對應的關係。

  研究人員用數學方法將測量信號轉換為頻域信號,根據調製頻率處的激發信號與測量信號之間存在的相位延遲,計算出每個像素處的螢光壽命。

  Yasui表示,這將有助於動態觀察活細胞,還可以用於多個樣本的同時成像和抗原檢測——這種方法已經被用於新冠肺炎的診斷。該技術還有助於開發出新的頑固性疾病療法,提高預期壽命。

  同樣,Ideguchi也提到,ADRIFT-QPI能夠在整個活細胞的背景下看到微小顆粒,而不需要任何標籤或染色。「該技術可以檢測到來自納米級粒子的細小信號,比如病毒或在細胞內外移動的粒子,這樣就可以同時觀察它們的行為和細胞的狀態。」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0-00435-z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d2102

相關焦點

  • 喉顯微手術經鼻溼化快速通氣交換技術的應用
    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間共有53名患者在喉顯微手術中接受了THRIVE作為唯一通氣方法,女性佔62%(見表一)。中位年齡為51歲(19-75歲), 平均BMI為25 kg/m2(19–50)。大多數患者為ASA Ⅱ級(45%),Mallampati評分為2分(49%)。最常見的手術指徵是聲門下狹窄、聲帶病變和聲帶麻痺。
  • SFT超顯微植眉了解一下!
    什麼是SFT超顯微眉毛種植? 中德徐霞介紹,SFT超顯微眉毛種植是一種顯微型外科技術,它主要就是提取出發友後枕部的健康毛囊組織,經過特殊的技術分離培育,然後在重新種植到脫髮的區域,等到毛囊重新再種植的地方存活,就可以長出新的毛髮,新長出來的毛髮擁有原有毛髮的一切生物特性。
  • 電子顯微學權威朱溢眉獲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他在尖端顯微物質結構測試設備和分析方法領域取得重要開創性成果,推動了物理、化學和材料等學科發展,提升了人類在原子尺度、超快時間分辨、表面及原位物質觀察的水平,迄今共發表論文500餘篇,獲引用18000餘次。他多次受美國政府委派組織科學設備方向藍圖會議,為世界基礎科學儀器和設備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曾獲美國顯微學會的最高學術獎勵「傑出科學家獎」等。
  • 天時地利人和 格爾發跨越K7詮釋「皖K」用車新主張
    天時地利人和 格爾發跨越K7詮釋「皖K」用車新主張   「阜陽卡車跑全國,皖K黨隨處可見」這是記者走訪阜陽物流市場聽到最震撼的一句話,毫無誇大之言。
  • 從「多利」羊到「中中」猴,為何跨越21年—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揭秘克隆猴:從「多利」羊到「中中」猴,這一步為何跨越21年?
  • 劉合:矢志不渝推動石油工程技術與管理跨越發展
    劉合帶領科研團隊,深入試驗現場,與科研人員一道摸爬滾打,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在老一輩採油工程專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展和完善了「兩小一防」「同心集成」等注水新工藝,攻克了薄差層注水難關。如今,「兩小一防」「同心集成」注水新工藝已更加成熟,成為大慶油田分層開採配套技術的主體技術。
  • 天地不仁,微軟卻要逆天,科技力量跨越陰陽界!
    人是有情感的,思念是無法控制的,執念難以放下,有許多愛沒說出來,想道歉卻沒有機會,如果上天能夠再給一次機會……逆天行事Ji-sung十分幸運,在VR(虛擬實境)技術團隊的幫助下,Ji-sung得以再見女兒,母女間故事被拍攝成紀錄片,科技在這一刻是有溫度的,能夠溫暖每一個人。而有些人只能在夢中相見,天地不仁,如今微軟卻要逆天行事。
  • 結婚5年沒孩子,一檢查原是「無精男」,顯微取精幫他圓上父親夢
    (典型克氏症候群患者的染色體報告)顯微取精,隨心所願小劉心情很複雜,為何我會得這種奇怪的病?那以後沒孩子,家庭還保得住嗎?醫生看懂了小劉的心思,解釋道: 「克氏症候群」是染色體數目異常導致的一種疾病,患者通常身材高大( 與父母相比) ,第二性徵發育異常,體徵女性化,男性乳房發育,鬍鬚及陰毛稀少,睪丸小,發育不良,無精子及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睪酮低下;但通過睪丸顯微取精術,有約50%機率找到精子。
  • 張敬華參加六合團分組審議:在現代化新徵程上趕超跨越展現風採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市委全會決策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更加自覺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對標找差帶動彎道趕超,以創新實幹推動突破跨越,在南京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上更好展現六合風採、彰顯六合作為。
  • 非遺與動漫 跨越千年相見恨晚
    動漫與非遺融合是非遺在動漫創作和動漫產業中的應用,是對非遺文化價值、精神價值、教育價值、審美價值、經濟價值的挖掘和再創作,有助於非遺在當代土壤紮根,非遺與動漫融合是非遺與動漫形成文化共生,在當代新環境下建立新的共生關係。
  • 「銷量考」 | 北京現代的2020:降價失靈,技術改命?
    這一年,北京現代迎來了自己的「十八歲成人禮」,同時祭出多款車型欲重返主流賽道。 然而,最終成績卻不盡如人意:銷售規模甚至低於2009年的57萬輛。
  • 十點讀書林少:2020如何跨越周期,持續增長?
    「不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消失了,而是我們有沒有新的時間、新的場景、新的技術、新的方式,更深度地服務我們的用戶。」近日,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出席「第四屆中國新文娛·新消費年度峰會」,並發表了主題演講《2020如何跨越周期,持續增長?》。
  • 五年新跨越 大周「芯」徵程 萍鄉市市委書記李小豹率團考察西人馬...
    11月3日,江西省萍鄉市委書記李小豹,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江河率全市「五年新跨越」觀摩團蒞臨湘東區觀摩重點項目——西人馬大周(萍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建設情況。西人馬公司董事長聶泳忠博士帶領西人馬質量總監Chris、供應鏈總監鄭晽晽、西人馬銷售副總裁曾鋒等一行接待了考察團。
  • 精英預測2021科技行業走勢:AI、智能健康與貨幣技術迎來大爆炸
    他們的看法涉及大流行(新冠疫情)、隱私問題、AI、智能健康、貨幣技術、清潔與綠色等。今天我們來看下篇:AI、智能健康與貨幣技術迎來大爆炸。ForgeRock CTO Eve Maler2021年,我們將會迎來第十三個全球數據隱私日,我的問題是:數據保護會變得更好嗎?很遺憾,可能不會變得更好。202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許多同意程序被破壞,不論是隱私還是體驗都在惡化。
  • 上海即富:領先支付科技技術賦能智慧新零售
    近年來,隨著大眾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及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各行業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有專家表示,伴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持續深入,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相繼湧現,以新零售、場景消費為代表的新型模式持續火熱。
  • 央企「殺手鐧」 | 瞄準「卡脖子」技術,中國製造實現新突破!
    央企「殺手鐧」 | 瞄準「卡脖子」技術,中國製造實現新突破!在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之年,國有企業牢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和重要著力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努力當好技術創新主力軍、排頭兵,打造國有企業發展新優勢,把解決「卡脖子」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堅持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 政協委員關注老年人資訊時代現狀 多招助力「銀髮族」跨越「數字...
    在此次兩會上,不少委員也把關注的目光放在了這一問題上,在進行了詳實地調查後,委員們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全社會動員起來,助力「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關注現狀:數字鴻溝、新技術「失能」使老年人背負心理負擔政協委員張鴻俊在提案中說,「健康碼」所折射的不僅是一場關於時代進步的「快慢之爭」,更是一個多數大眾利益和少數弱勢群體權益如何平衡兼顧的問題。
  • 2016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新技術新產品獲獎名單
    2016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新技術新產品獲獎名單
  • 車聯網迎來新景象,AliOS創始團隊回歸
    而黃佑勇是早期斑馬網絡的核心成員,曾總體負責斑馬網絡的技術工作。 「回歸斑馬一方面源於內心的自主作業系統情懷,另一方面,看到軟體定義汽車、自主作業系統崛起的大趨勢,汽車行業正逢百年一遇的數位化轉型變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