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食肉動物?為何陸地三大食肉動物中只有貓科是堅定的肉食者?

2021-01-10 百科千尋君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棕熊的文章,有網友評論:棕熊不是食肉動物,是雜食動物。確實,在我們一般看法中,以肉食為主的是食肉動物,以草食為主的是食草動物,葷素搭配的是雜食動物,這樣看來,棕熊確實是雜食動物。但這只是我們普羅大眾的看法,在生物分類學上卻不是這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

食肉動物

生物分類學裡沒有根據動物的食性進行分類,像我們平常所說的食肉動物、食草動物、雜食動物、食腐動物、掠食動物、濾食動物都是通俗說法。所以食肉動物的定義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學術上的定義,及狹義概念,就是劃分在哺乳綱食肉目中的動物,特點是尖牙利齒第二種是通俗定義,及廣義概念,就是以肉食為主的動物,這是多數人的歸類方法。

棕熊在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食肉目,所以它當然是食肉動物,但在我們通俗看來,它是雜食動物,這就是學術與通俗之間的衝突。

哺乳綱食肉目現共有11科89屬250種,分別為貓科、犬科、熊科、靈貓科、鼬科、浣熊科、獴科、鬣狗科、海象科、海獅科、海豹科。食肉目是哺乳綱下的一目,也就是說,在生物分類學上,只有哺乳動物才能被劃分在食肉目,其它的綱類之下沒有食肉目這個分類。

這樣看來,又和我們一貫的認知相衝突了,像鱷魚、鯊魚、蛇、鷹它們都是吃肉的,但在生物分類學裡,它們沒有劃分為食肉目,因為它們不是哺乳動物。

比如尼羅鱷分類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鱷目-鱷科-鱷屬

大白鯊分類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軟骨魚綱-鯖鯊目-鯖鯊科-噬人鯊屬眼鏡蛇分類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蛇目-眼鏡蛇科-眼鏡蛇屬白頭鷹分類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鷹科-海雕屬

而且就算你是吃肉的哺乳動物,也不一定劃分到食肉目,像鯨、鴨嘴獸等。

比如虎鯨分類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鯨目-海豚科-虎鯨屬鴨嘴獸分類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單孔目-鴨嘴獸科-鴨嘴獸屬

什麼說棕熊是食肉動物,因為它是食肉目動物,這是學術概念。為什麼說鯊魚和鱷魚也是食肉動物,因為它們都是以肉類為主食的,這是通俗概念。學術的歸學術,通俗的歸通俗,二者不要混為一談。棕熊在生物學裡歸為食肉動物,在一般看來它是雜食動物,兩種說法都是對的。

那為什麼不把生物分類更細緻一些呢?那工作量太大了,地球上已知的和未知的生物總和約有10的七次方至10的十二次方種,估計再多幾個林奈都不一定搞得清楚。

再者說,很多動物經過長時間對環境的適應,食性非常廣泛,像食草動物吃肉,食肉動物吃草都是很常見的,牛吃雞仔,羊吃魚,兔子嚼牛肉乾,鹿吃鳥,河馬偶爾也會開葷,歐洲的狼會偷吃葡萄,美國的郊狼偷吃西瓜,家養的狗老是喜歡啃白菜。所有的熊類都是雜食性的,即使是北極熊,在夏季時也會吃漿果和海藻,野生潘達也時常下山吃羊。

所以,不必糾結於動物的食性。陸地三大食肉動物——貓科、犬科、熊科中只有貓科是純食肉動物,這是為啥,是因為貓科動物太高傲,不願與雜食動物為伍?

貓科為什麼是純食肉動物

關於目前哺乳綱食肉目動物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認為現代11種食肉目動物有一個共同的直系祖先,那就是細齒獸,又稱古貓獸,生活在6000萬-5000萬年前,也就是說貓犬熊等食肉動物「師出同門」,後來「各走各路」。

第二種說法認為古貓獸只是現代貓型總科動物的祖先,其餘食肉目動物都由其他古獸演化而來。按照這種說法,貓科動物只吃肉也就可以解釋了,它繼承了祖先的食肉習性並保留至今。

貓科動物為什麼只吃肉?因為它們的消化系統相比犬科和熊科要簡單一些,消化能力也弱一些,肉類相比植物纖維更好消化,所以不是不吃,而且吃了難以消化,無法獲取足夠的能量。寵物貓是因為長期跟人類待在一起,被迫吃一些雜食,如果長期不給貓吃肉,就會有兩種情況,要麼營養不良,萎靡消瘦,要麼貓自己出去找肉吃,比如捕殺鳥類和老鼠。人們常常說貓殘忍,吃飽了也會獵殺,貓真的吃飽了嗎?

犬科主要成員

而犬科和熊科就隨便多了,它們可以消化植物,所以偏雜食。不信看看貓糧和狗糧的區別,為什麼貓糧通常要比狗糧貴,因為貓糧裡含有更多的肉類,而狗糧裡有很多粗糧。小時候家裡養過貓狗,同樣都餵米飯和紅薯,狗吃完之後呼呼大睡,貓吃完之後老是往家裡拖蛇和蜥蜴。

貓科與犬科和熊科不同的食性造成了它們的形象和現狀的差別,雖然都是猛獸,但貓科動物高傲冷酷,難以馴化,犬科動物馴化之後非常忠誠,熊科動物憨態可掬。貓科動物數量較少,犬科和熊科適應能力強,犬科分布廣泛,遍及除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陸,熊科動物數量最多,僅棕熊就有10萬-15萬頭,黑熊更多。

所以貓科是正經的食肉動物,犬科和熊科是不正經的食肉動物,潘達是最不正經的食肉動物。單從食性劃分動物的種類是不科學的,動物吃什麼取決於該地區何種食物最豐富。就像人類一樣,在古代有錢人吃肉,窮人吃素,餓瘋了連樹皮草根都吃。

我是百科千尋君,熱愛自然與生活,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人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除了魚類外,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我們平常吃的肉類要麼是食草動物,要麼是雜食動物,很少直接以食肉動物為食,這是為什麼呢?也就是說,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不僅在捕食獵物時更易遭受攻擊,而且還存在病毒感染的風險。能量傳遞有上限我們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來源幾乎都來自於太陽能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一部分能量,而動物由於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能量,只能通過植物來獲取能量,比如:食草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
  • 現存所有陸地食肉動物中體型排行第五,僅次於二熊一虎一獅
    它們的體色有很多種,東北部的美洲黑熊顏色偏深,以黑色為多;生活在西北部的顏色則偏淺,毛色有棕色、淺棕、金色;生活在加拿大卑詩省中岸的黑熊甚至有奶白色的個體,被稱為「白靈熊」 阿拉斯加的美洲黑熊則有藍灰色體毛的成員,因此也被人稱為「冰河熊」。廣泛分布於北美洲,是現存數量最多的熊。在熊科中體形排行第三,小於北極熊和棕熊。
  • 熊科動物家族中屬於正牌的食肉動物,也是唯一主動攻擊人類的熊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憨態可掬。按動物學分類屬哺乳綱,熊科。雄性北極熊身長大約2.5-3.2米,體重一般為750kg。 北極熊在熊科動物家族中屬於正牌的食肉動物,它們主要捕食海豹,特別是環斑海豹,此外也會捕食髯海豹、鞍紋海豹、冠海豹。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卻長在前面?
    演化過程中,並非所有的動物都深諳此理,只不過在自然選擇中,眼神不好的自然被吃了,也就促使留下來的眼神都好。何為眼神好?一定要眼觀360路,耳聽四面八方。食草動物在演化的路上進行了各種嘗試,單眼視覺脫穎而出,這個技能在生存的道路上屢試不爽,於是大部分具備該能力的食草物種都留存了下來。
  • 原始人到底能不能狩獵大型食肉動物?為什麼?
    有了工具,人類在原始的環境中能夠更好的生存了,也是有了工具,才讓人類有了獵殺一些動物的能力。科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的能人的化石,在化石的地質層中,發現了中等體型的其他動物化石,這代表著人類在能人階段時就擁有了利用工具捕獵中等體型獵物的能力。
  • 有些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更大,為什麼它們被捕殺時不會反抗?
    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雖然有些動物是食肉動物,但總體上說,食草動物還是佔有更大的比例。雖然動物界體型大意味著戰鬥力強,但有些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要大得多,可當這些食草動物被食肉動物捕食時,食草動物卻不會反抗。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食草動物打不過食肉動物嗎?
  • 老虎和獅子雜交後的產物,原來它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
    老虎和獅子雜交後的產物,原來它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在野外,幾乎看不到獅子與老虎同窗的畫面,因為它們都有各自的領地,但是在動物園中,飼養員經常會將它們關在一起,它們並不會因為領地的問題而打架。也許是由於長期待在動物園中,漸漸的失去野性,在國外的一家動物園中,更是發生了一件難以置信的事情,那就是獅子、老虎還有黑熊,它們在一起生活了10年,而且相處得非常的和諧。獅虎獸是雄獅與雌虎交配產下的,它既有獅子的特點,又有老虎的特點,是貓科動物中,是體型最大的動物,正常情況下,獅子與老虎根本不會相遇,它們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地盤上。
  • 海豹是陸地上的豹演化的嗎?
    貓科動物的祖先始貓是生活在3000萬年前,這是能考證到最早的貓科動物,到了2000萬年前時出現了假貓,它的演化發展成了現代各類貓科動物,演化出豹亞科中的豹屬,再到,各類貓科動物等等!海豹的祖先是誰?它們是怎麼演化成海豹的?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獅子因為群居的習性,一直為人詬病,有的人甚至說獅子應該劃到喜歡群居的犬科動物之中。其實。這些都是對獅子的誤解,實際上,獅子作為頂級的貓科動物,它的群居不過只是環境所致,而老虎的獨居,同樣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有的習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兇殘貓科動物成寵物,澳洲:中國人要重視了
    在澳洲有著一個在他們當地十分兇殘的貓科動物。澳洲的野貓十分的泛濫,威脅性已經大大的超過了老虎、獅子這些大型動物。貓科動物是從最早的古食肉類的貓形類進化而來,最終分出了真貓、恐貓、真劍齒虎三大類別,有兩者在冰河時期已經滅亡,後來的真貓也就演變成了貓和豹兩個大類。很多人眼裡的貓貓都是柔順的毛,可愛的喵叫聲,有的貓咪也十分的聽話,但是有的貓咪也是十分的活潑。
  • 戰鬥力最強的6種貓科動物 第一最弱但最強
    豹的體型與虎相似,但較小,為大中型食肉獸類。體重50~100千克,體長1~1.5米,尾長超達0.6-1米。四肢強健有力,爪銳利伸縮性強,全身遍布古錢狀斑紋,故稱為「金錢豹」。
  • 其實就是普通的食肉動物
    那麼這個傳說中充滿神秘感的夕獸到底是什麼生物?其實,「除夕」中,充滿神秘色彩的惡獸——「夕」,就是老虎、獵豹等普通的食肉動物。為什麼呢?讓小編給你們分析分析。第一、它們的生活習性十分相似。傳說夕獸喜歡在冬季出沒,尤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臘月,經常到附近的村莊作惡。
  • 7雙讓獵物感到害怕的貓科動物眼睛,你最不敢和哪一雙對視?
    貓科動物是地球上最兇猛的食肉動物之一,大型貓科動物更是很多動物的生命終結者,甚至連人都要懼怕三分。特別是貓科動物的眼睛,炯炯有神,充滿殺氣,讓人和動物不敢直視。下面這7雙讓獵物感到害怕的貓科動物眼睛,你最不敢和哪一雙對視?1.老虎的眼睛。
  • 恐貓、洞獅擬獅、劍齒虎,史前貓科動物你了解多少?
    就現在來說,貓科動物無疑是人們關注度最高,喜愛人數最廣的一類,現代大多數貓科動物都有著超高的顏值,比如雪豹、金錢豹等,體型勻稱健碩,毛髮蓬鬆柔軟,令人看了就有想「擼貓」的衝動。經過不斷的發展與演化,當代貓科動物一共40種,它們在各自的生態環境中佔據了高階的生態位,尤其是獅虎豹,是食物鏈頂層的生物,能夠捕食絕大多數的野生動物。
  • 為什麼大多數大型貓科動物耳朵是圓的,小型貓科動物反而是尖的?
    也就是說在大型貓科中,只有花豹與獅虎的分布有重合,相對來說,它們都是各自生存空間中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在野生環境下,無論是獅子、老虎還是美洲豹都沒有天敵。而小型的貓科動物則不同,比如猞猁、獰貓這些小型的貓科動物,猞猁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北美洲,而獰貓則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南亞等地。
  • 同為頂級猛獸,為何獅子群居,而老虎獨居?
    在整個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有著高度的群居性,其他的無論體型大小,都是「獨行俠」,且不說同是食物鏈最頂端的老虎,就算是與獅子同一生境中的花豹、獵豹等動物都是獨居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獅子的群居呢?其他的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選擇群居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與獅子同生境的花豹、獵豹為什麼沒有群居?
  • 在自然界中,大象有害怕的動物嗎?是什麼動物?
    那麼,在自然界中,作為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大象害怕什麼動物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大象大象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非洲草原象是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沒有之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大象都很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大象是長鼻目象科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現存的象科下一共只有兩個屬: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
  • 溫順的植物是怎麼變成「肉食者」的?數千萬年來,進化走了這三步
    研究人員說,一些非食肉植物花了數千萬年的時間才轉變成飢餓的肉食者,這個步驟只是其中的三個步驟之一。 向肉食的轉變給這些植物帶來了許多好處。 事實上,「食肉植物通過捕捉和食用富含營養的動物獵物來扭轉局面,使它們能夠在缺乏營養的土壤中茁壯成長,」研究人員在5月14日在線出版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寫道。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是獨居,而獅子卻成群生活呢?
    如果說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區別,那麼生活方式就是其中一種。幾乎所有的犬科動物都是群居動物,但大多數貓科動物是獨居生物,只有獅子是個例外,它們更喜歡和同伴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