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句話叫「三十而立」,人到30歲,貌似一下子就要背負好多重任和責任。老張是前公司的同事,對待工作一直兢兢業業但今年35歲了,依然沒有走上管理崗位。
工作10多年沒有在一個方向上積累,老張在公司幾乎每天都做著同樣的事情,重複操作,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似乎已經失去了工作激情,變得麻木起來,也根本找不到突破的窗口改變現狀。
35歲沒有走上管理崗,老張心裡焦急萬分,怎麼辦?怎樣才可以在職場更好低生存?35歲沒有爬到管理層,就是人生失敗麼?
一、不管是否承認,你都必須重視「35歲現象」
三十而立,這個年紀的人是職場的中堅力量。但如果35歲還沒爬到管理層,確實比較容易被淘汰,因為此時你的體力、衝勁、耐力等可能都不如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人了,自然會有被淘汰的風險。
另外,我們會發現很多單位在招聘時,會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35歲的你還在靠投簡歷上招聘網找工作,應該停下來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但是我覺得,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35歲的你,不僅沒有當上管理,連基本的專業能力都沒有,沒有什麼生存的技能,這個才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最讓你有心無力,束手無策的問題。
35歲還沒有做到管理崗位的人,有哪些出路呢?像碼農、模特、體育運動員等這種吃「青春飯」的職業崗位除外,有很多工作崗位可以說是「越老越吃香」,比方說醫生、律師、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顧問等,這些崗位有沒有能力勝任?
如果沒有,我建議你還是要花時間沉澱專業能力,堅持做對專業積累有用的事情,而不是僅僅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在專業上突出仍然可以在職場生存。同時,減少精力在管理知識的積累上,職場不會因為你有了管理知識的準備,就能給你管理崗位。
二、35 歲+不是管理崗不一定會被職場淘汰,但請努力讓能力與年齡匹配
35歲,有家要為生計奔波,有娃要養家餬口,而立之年也嘗到了生活帶來的酸甜苦辣,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層層壓力,但35 歲+不是管理崗不一定會被職場淘汰,但如果你想做管理崗,難度會比較大。
35歲,工作了10多年,雖說有一定的經驗積累但縱觀身邊的人,你會發現很多人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成長時期,導致能力與年齡不匹配的問題:
即便是你工作3年、5年,甚至10年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所以當這部分人職業想向上突破時,就會遇到很多的阻力,甚至是束手無策。
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年少輕狂時頻繁跳槽,沒有在一個方向上做積累。即便是在某一領域有所積累和成長,但只是第一年是成長的,剩下的幾年都是在做重複勞動,原地踏步。
徐姐是我在線上社群認識一個朋友,今年剛好35歲,之前在一家知名券商工作,也沒有做到公司管理,於是選擇自己創業帶著一個小團隊在做金融供應鏈,做的挺風生水起的,也把自己的才幹發揮到極致,這是她以前積累的結果,只是現在才開花結果。
為了不讓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變得一塌糊塗,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及早樹立危機感,就必定要在以後以十倍的代價補回來與別人的差距,確保自己不會在競爭的過程中被他人擠下馬。
否則,等待你的只能是被裁員,而裁員,只是拉開人生差距的開始。企業的用人機制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去年華為開始清理34歲以上的老員工,使很多網際網路行業的從業者開始擔憂自己未來的前途。
網際網路裁員很正常,但絕不是以35歲年齡一刀切,企業是不養閒人,不養懶人,不養庸人的,之所以裁你,是因為誰都可以替代你,又沒有一技之長。
所以,對於那些年齡35歲還沒爬到管理層的朋友來說,要時時刻刻反省自己的能力與年齡是否匹配?讓自己儘可能的發展好一些。
三、35歲還沒有爬到管理崗位的人,有哪些出路呢?
在職場中,有一個很問題你無法逃避,就是你的年齡。很多人覺得20多歲的時候還很年輕,想著工作經驗可以慢慢積累,等我工作10年,只要肯拼,怎麼樣也能混出個模樣。
時間過去了,大多數人還是沒能過得了這個坎,一晃眼看就35歲了,還沒自己的事業,或還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年齡越大,工作難找,不安全感就越強烈。
35歲以後出路在哪?也許有人說可以自主創業,自己當老闆,在多數情況下比打工要強得多,但你都不知道該做什麼,還妄想成功?
能力有限的時候,就別想著一口吃個胖子,幹一番更大的事業,而是靜下心來,認清自己才是立足之根本,評估你的職業發展之路是否和你實際相匹配,並且全面的去挖掘它們,以確認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和現有的實際能力有多大衝突?
通過盤點和評估,讓自己清楚自身可能面臨的問題,找到最根本的原因,是你不夠努力,還是你不夠優秀,還是企業沒給你機會?
其次,如果你還有得選,我不建議去做計程車司機或代駕、外賣小哥、快遞員等這類體力勞動類工作,而是找一份腦力勞動工作,繼續深度積累,才能走更遠。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人過35歲還在基層混,這說明你能力不強,這時候建議你主動去接受任務,能學多少學多少,並且做事儘量一次性做好,做對。只有當你把事情做的流暢了,領導才更願意把其它的事情交給你做,這樣也是保持與直屬上級的信任關係的一種好辦法。
對於上級領導來說,在一個團隊一定需要一個可以信賴的人,你的能力也是不是更好的,但他交給你的工作任務你都非常用心去做,嚴格按照他的要求執行。時間一長你們之間一旦有了默契,而上級用得順手,更不會輕易更換你。
再者,工作中與團隊同事和諧共處,相互協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行業領域的積累不是很深厚,那麼你可以讓自己成為部門內最好的支持夥伴,與此同時,作為職場老人一定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建立知識庫使得自己的知識面和職業技能「保鮮」,才能基業長青。
四、最後
如果你是職場新人,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的時候,就自己在一個行業裡沉澱下來,25歲,35歲,45歲,都不要給自己的設限,去做更多的事情,為今後事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來實現自身價值。
否則,等你到了35歲再去找出路時,卻發現早已無退路。當你再想上路時,就要付出常人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成為想要的自己。
北野武在《虛偽的真心話》中說:「人生並不像一年四季那樣分明,40歲的相撲選手就算老,但50多歲的政客會被稱之為菜鳥,很難確切區分多少算是老人,我們必須自己決定自己老了沒有。」
所以,35歲不算晚,也沒有什麼外界的界限,有的只是自己心裡的界限,是自己心裡在給自己設限,只要努力勤奮,上天總會眷顧你,「業精於勤而荒於嬉」,35歲的人了,不要再荒廢時間,你是否已「老」,由你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