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們相約元旦去揭西縣坪上鎮賞梅。這幾乎是參加工作幾年以來雷打不動的習慣。
猶記幾年前攝影家李老師驅車帶我及幾位客家朋友到坪上賞梅的情景:冬日融融,梅林如雪景,暗香撲鼻,於蕭條的山野間綻放著難以言喻的「笑臉」。朋友們有的拿著「長槍短炮」將這美麗定格,有的指導著孩子抒寫這美麗的景色……而我,在一株梅樹前沉思著。
原本奇醜無比的枝椏,緣於成千上萬的花兒綻放,從而顯得美麗而又沉甸甸。梅花瘦薄的花瓣,在嚴寒中卻不肯認輸,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迷人的別樣容顏。我從它們身上看到了「堅強」。
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因為經歷了刺骨的嚴寒,梅花才得以燦然綻放。
如今回憶起梅花,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曾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個故事——
英國倫敦一名44歲的女子,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她回到家,笑著對自己6歲的女兒說了自己的病情。她說:「為了治病,媽媽的容貌馬上要有所改變,現在請你為我做一件事吧,請把我的一頭秀髮剃掉。」女兒聽了,欣然應允。於是,8歲的女兒雙手拿著剃鬚刀,開始幫媽媽剃頭。小姑娘笨手笨腳的,一會兒把媽媽頭皮割得鮮血直流,一會兒把媽媽頭髮扯下一把,把媽媽的頭髮剪得醜陋不堪。這個堅強而樂觀的母親從鏡子裡,看到自己的頭髮被女兒剪成「陰陽頭」,忍俊不禁,與女兒嘻嘻哈哈,互相逗笑。
疾病的折磨,心理的折磨,定然令人痛苦甚至讓人若墜被黑暗籠罩的深谷。可是這位母親卻那樣的堅強,並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這不正是擁有梅花的精神的體現嗎?
讀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我潸然淚下。
面對著兒子雙腿癱瘓的現實,面對著兒子的灰心失望甚至自暴自棄,史鐵生的母親默默關注著孩子的動靜並予以精心照料。為了啟發孩子堅強起來,這位母親推著孩子去北海看菊花,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仍記掛著自己的兒女。而那時候,史鐵生的母親本身就重病纏身,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後來,史鐵生從自暴自棄的悲傷的泥淖中走了出來。不得不說,正是母親的堅強感染了他!
文中,史鐵生並沒有向讀者道出她母親的名字,但是我們都會覺得,他的母親就是堅強勇士的化身!她的一番努力沒有白費,史鐵生在母親去世之後,感悟到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此後的四十餘載的歲月中,史鐵生謹記並遵從母親「好好兒活」的話,寫出了不少優秀作品,同時以自己的堅強博得了讀者的矚目與感動。
我想,元旦去賞梅,我不會帶著相機,也不會帶著筆記本去抒寫它們。因為,它們已經告訴了我,啟發著我:人生是一個既短暫又漫長的歲月,無論人生路是平坦還是坎坷,只有堅強如梅,生命才充滿動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