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食管癌高發在中國?揪出3大元兇,值得每一個人警惕

2021-01-08 醫聯媒體

眾所周知,食管癌屬於消化道惡性腫瘤的一種,該疾病在發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但是到了晚期的食管癌會給患者帶來明顯的身體折磨,在吞咽食物過程中會感覺到十分難受,吞咽食物有停滯感,甚至出現了胸骨後疼痛表現。

如果食管癌發展到了晚期,患者可能連水都吞不下去,因此平時應該掌握合理的方法來積極預防食管癌。另外,全球一半的食管癌患者都出現在中國,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下面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1、飲食溫度沒有控制好

通過統計發現,全球一半的食管癌都出現在中國人身上,有可能是飲食方法不合理。因為食管是消化系統一部分,飲食方法不正確,食管黏膜受到損傷,日積月累之後發生病變的概率高,特別是在飲食過程中愛吃滾燙食物,這是導致食管癌變的因素之一。

滾燙食物溫度高,攝入的過程中會對食管黏膜,胃部黏膜造成一定刺激,甚至讓局部產生慢性炎症,反覆的刺激之後很多人的食管就會發生病變,這就是很多人患上食管癌的原因。因此需要掌握合理的飲食方法,注意食物的溫度合理控制,平時不能夠經常攝入高溫,滾燙食物,否則有可能會讓疾病發生。

2、攝入不健康食物

食管癌的發病率高,主要是攝入了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引起。因為飲食方法不正確是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平時愛吃燒烤食物,醃製食物,受到影響之後有可能就會導致癌症發生,這些食物中的有害物質會對食管黏膜造成損傷,長期有這種壞習慣有可能會讓食管癌出現。

因此,想要預防該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正確的飲食習慣,挑選合適的食物獲取營養物質,平時不要過多或許對人體健康不利的物質,否則有可能會增加癌症患病風險。

3、長期吸菸喝酒

中國人患上食管癌的概率高,有可能是平時大量吸菸喝酒引起。本身中國的人口基數大,吸菸喝酒的人不在少數,長期的大量飲酒行為以及吸菸攝入過多有害物質,都有可能會成為疾病誘發的因素,這樣發生癌症的概率高,有可能就會導致食管癌發生。

因此,在預防食管癌過程中好的生活習慣應該堅持下來,儘量做到菸酒不沾,這樣沒有菸酒有害物質影響,食管癌變的概率會降低許多。

食管癌的患病率高,多出現在中國人身上,和多方面因素有關,大部分就是平時不良生活習慣沒有糾正引起。如果想要遠離癌症,防止疾病帶來影響,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生活習慣良好,同時定期檢查身體,這樣對疾病的預防大有幫助。

相關焦點

  • 有這4種不對勁的人,當心已被食管癌纏上
    因為飲食方法不正確,遺傳因素影響,都會讓癌症有機可乘,特別是比較熟悉的食管癌。食管癌作為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發病早期信號不明顯,那些沒有定期進行檢查的人很難察覺到疾病的信號,等到身體不良症狀明顯,可能疾病發展到了中晚期,治療難度大,這就是癌症會威脅健康的可怕之處。
  • 右肩疼大半年,查出癌症,醫生:身體3個地方疼痛,需警惕癌症
    醫生提醒大家,這並非是聳人聽聞,確實存在,身體3個部位頻繁疼痛,需要警惕癌症,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50歲的張先生,之前經常感到有肩膀痛,一開始以為是幹活累的,沒太在意,但後來還是疼,想著可能是關節炎引起的,畢竟年齡大了,關節也經常會疼痛,但當成關節病治了大半年左右,右肩還是疼,不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疼了。家人帶他去檢查,沒想到最後卻查出肺癌,且已經在發展了。
  • 2月4日世界癌症日:揭秘中國癌症分布地圖
    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每分鐘就有6人確診為癌症。同時,癌症種類也呈現地域化特點,食管癌高發區集中在河南等中原地區,肝癌高發區集中在東南沿海。記者從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獲悉,每分鐘就有6人確診為癌症。同時,癌種也呈現地域化特點,如胃癌集中在西北及沿海。
  • 十九大後揪出四個「金融虎」,3天內兩人獲刑
    十九大後被揪出的四個「金融虎」,3天內兩人獲刑:死刑、無期!撰文 | 餘輝在賴小民被判死刑兩日後,1月7日,再有一個「金融虎」迎來了他的結局。
  • @太原人,警惕!這四種病,真要命!
    @太原人,警惕!這四種病,真要命! 2019年,男性惡性腫瘤前五位死因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女性惡性腫瘤前五位死因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專家說—— 省城健康科普巡講團專家、省腫瘤醫院呼吸一科主任醫師韓松巖分析,菸草暴露是肺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 警惕!頻玩手機當心玩出腱鞘炎
    01 揪出引發腱鞘炎的四大「元兇」腱鞘炎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該疾病如果沒能得到及時的治療還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活動不便,那麼導致腱鞘炎的原因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揪出引發腱鞘炎的幾大真兇,希望大家難呢過夠針對原因有效治療該疾病。
  • 又到流腮高發季,併發症很可怕!出現這3大症狀及時就醫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不僅要防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等,預防流行性腮腺炎也是打好寶寶健康保衛戰的重點工作。說到流行性腮腺炎,相信大家也並不陌生,就是我們俗稱的「痄腮」。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播,最愛「欺負」兒童和青少年,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主。
  • 2020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中國年...
    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其中男性248萬例,女性209萬例,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病例300萬例,其中男性182萬例,女性118萬例。
  • 12月,已痛失3位院士……
    這是12月 中國痛失的第3位院士 進入12月以來,已送別3位院士,讓人心痛。另外2顆隕落的巨星分別是: 陸士新院士:對食管癌研究有重大貢獻 著名病理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研究員陸士新,因病於2019年12月6日在京逝世,享年90歲。
  • 這些詐騙近期高發,有人已被騙!
    (真實案例圖片)3 一招鮮,吃遍天——實施詐騙而一旦有人質疑為何沒收到轉帳,領導往往會解釋說「大額轉帳要24小時才到帳」,那邊親戚急需這筆錢,請立即轉帳。領導的氣場實在強大,說的話也越來越嚴厲,很多人頂不住壓力往往會立馬轉帳,而自己是永遠不會收到領導轉帳的。更可氣的是,很多人被騙後往往還不知道自己被騙,以為領導是變相索賄,還不去報案。
  • 中國孩子怕「被拐」,為何日本人從不擔心?這3點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孩子怕「被拐」,為何日本人從不擔心?這3點值得我們深思!對於每個家庭而言,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孩子的家,就不是完整的家。孩子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整個家庭而言,都是無比重要的。在我們身邊,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孩子被人拐走的事情,當年的梅姨一案也是轟動全國。
  • 日本「太上皇」,救下二戰三大元兇之一,總統夢被中國一棒子敲碎
    更何況,麥克阿瑟曾經在菲律賓戰役中吃過日本一個大虧,並不想再過多激怒日本人,見好就收何樂而不為。菲律賓戰役前,一開始麥克阿瑟是看不上日本的,日本國小又比美國落後,壓根不足為懼。誰知,在菲律賓戰役中,日本突襲美軍在菲律賓的軍用機場和軍事基地,打得美軍措手不及。當時的美駐菲律賓軍事指揮官正是麥克阿瑟。
  • 全國十大腫瘤醫院,最權威排名,值得一看!
    醫院擁有5個重點學科、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在肺癌、乳腺癌、骨轉移瘤、卵巢癌等多種腫瘤的多學科規範化綜合治療位居國內前列,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醫院有孫燕、程書鈞等多位腫瘤領域院士。
  • 非常時期,美軍艦擅闖臺海,一細節值得中國警惕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稱,若是情況屬實,這將是第一次發現美軍艦穿越臺灣海峽時在臺灣「內水」航行,也將是對中方的進一步試探,而這一細節也值得中國時刻保持警惕。事實上,早在8月19日美軍第七艦隊的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馬斯廷」號在所謂的「臺海中線」以西航行後,還出現在馬祖列島東引島東南方海域。
  • 罹患食管癌晚期 生命倒計時他只想見兒子一面
    原標題:64歲成都男子罹患食管癌晚期  生命倒計時  「我想見見22年前弄丟的唯一兒子」  願望/  三個月前確診食管癌  時日無多隻想見兒子一面  4年前,李子恆回到老家,認識了現在的老伴高金珍。從夾關鎮搬到了孔明鄉,還找了一份環衛工的工作。「之前不曉得(有個兒子),後來才慢慢地說起,想去看兒子,但是找不到了,聯繫不上了。」
  • 解碼大健康:科學預防秋冬季心血管疾病高發
    節目以「如何打贏心血管病的預防保衛戰」為主題,採用現場訪談及視頻連線等方式,與多位國內知名專家面對面交流,深度聚焦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高發問題。據了解,心血管病是指循環系統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臟、靜動脈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腦血管硬化、中風等。
  • 警惕丨蛋雞傳染性鼻炎高發,一定注意防範!
    冬季,一個考驗抵抗力的季節,蛋雞傳染性鼻炎就在這個季節進入高發。啥?你說啥叫傳染性鼻炎啊?哦哦,有沒有發現個別雞腫臉、流淚、流鼻液等症狀,傳播速度很快,無死亡?啊?你說這是流感、呼吸道疾病啊?嗯,的確症狀有所相似啊,那我們仔細來認識一下傳染性鼻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