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本意是指由潮汐引起的水流運動,而後也被引申為流行趨勢的動向。當下,換標已然成為了汽車行業的一種潮流,從2019年開始,大眾、寶馬、日產等國際車企紛紛更新品牌標識,進入2021年,比亞迪汽車在新年第一天也更換了自家的LOGO。幾天後,起亞也加入了這場換標潮流中。
徹底、迫切的換標行動
1月6日,起亞通過無人機與煙花表演的方式在韓國仁川對新LOGO進行了發布。儘管依舊使用「KIA」作為主體標識,但各字母均進行了簡化處理並採用連筆造型,此前的橢圓外框也被去除,整體造型更為簡潔,現代感十足。
從近幾年換標的企業中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將立體飽滿的三維造型進行扁平化處理,變身二維平面造型,這樣「換湯不換藥」的操作以寶馬、大眾為主,而像起亞這般在色彩、造型上變化如此之大,甚至一眼都沒辦法立刻認出的換標行動並不多見。
LOGO作為企業形象最直觀的表達,是與消費者建立聯繫的關鍵,更換LOGO不單單是換個標識那麼簡單,同時也意味著要重新獲取消費者的信任。如此徹底、迫切地更換標識,起亞擔心的是什麼?
最直接的就是銷量下降。現代汽車及其子公司起亞汽車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兩公司在全球汽車銷量下降13%至635萬輛,創下2010年以來新低,遠低於去年年初制定的754萬輛的目標。這也是現代和起亞的全球銷量連續第六年未達目標。據韓聯社報導,起亞汽車2020年全球銷量為260.7337萬輛,同比減少5.9%。其中,海外銷量減少8.7%,為205.4937萬輛。
更為關鍵的是,在當前的時間節點上,以電動化為主的「新四化」已經掀起了汽車市場變革的浪潮,而以特斯拉為首的新興玩家不論是從技術實力還是資本關注度上都已經趕超傳統車企,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的有力競爭者。雪上加霜的是,像奔馳、寶馬、奧迪這些傳統企業向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也並不順利。轉型尚且前途難料,不轉型的結局或許只有死路一條。因此,這樣的背景下,起亞更換LOGO的行為也更像是決心向電動化轉型的宣言。
起亞的未來怎麼走?
2020年3月,寶馬推出了旗下首款使用全新LOGO的純電動四門轎跑i4概念車,意味著寶馬集團正式揭開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篇章;緊隨其後的是日產,2020年的夏天,日產發布了旗下首款搭載全新LOGO的純電動SUV Ariya,開啟了日產電動化轉型之路。如此看來,純電動車將是起亞通過換標開啟轉型之路的首選。
其實早在2019年的日內瓦車展上,起亞首次亮相的概念車Imagine by kia上就使用了新LOGO的設計原型,而這也是該LOGO的首次亮相。首次亮相的概念車+首次亮相的新LOGO,足以說明二者之間聯繫密切,因此我們也可以推測,搭載起亞新LOGO的首款車型將會是Imagine的量產版本。
從Imagine概念車上可以看到,全新車型使用更為科幻的設計理念,採用動感的溜背式造型。從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看,該車將基於現代E-GMP純電動平臺打造,提供不同電池容量版本。此外,該車還配有快速充電系統,使用350kW快速充電器為車輛充電,從20%電量充至80%僅需20分鐘。
2020年初,起亞汽車發布了中長期未來戰略「Plan S」。根據「Plan S」戰略,起亞將重點普及新能源汽車,並推出大規模的移動出行服務,以此在全球汽車市場佔據領先地位。從具體計劃看,起亞將在2021年推出專用的純電動平臺,並將於2021年在新平臺上推出首款專用純電動車型。到2025年底,起亞將提供包括插混及純電車型在內的11款新能源車型,起亞希望藉助這些車型在韓國本土、北美以及歐洲市場中佔據 6.6%的份額,同時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 25%的份額。此外,起亞計劃到 2026 年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獲得增長,其目標是每年實現 50 萬輛電動汽車銷量和 100 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銷售。
除了已經亮相的Imagine概念車,起亞未來還將通過現代電動車專用平臺E-GMP平臺實現電動化轉型的目標。平臺化的產品研發,將大大縮短產品研發速度,並且將滿足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產品多樣化的需求。
從具體資料看,在E-GMP平臺下車輛的軸距能夠根據車型的定位不同進行調整,使其能夠滿足從轎車、SUV、CUV到高性能車的研發需求。而在新能源車最關鍵的電池組部分,E-GMP平臺也進行了模塊化和標準化的設計。標準化的電池模塊與現代汽車集團現有電動汽車模塊相比,零部件種類減少40%,零部件的總數減少60%,能量密度將比原來提升10%,滿電可行駛600公裡(NEDC工況)。
兩天之後,起亞將詳細介紹此次更換LOGO的具體內容和最新的業務戰略,這場被稱為數位化「新起亞品牌展示」的活動,將勾勒出起亞面向未來改革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