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一名術後消腫速度不一短期內左右不一致的寶寶發來的信息「醫生,我懷疑你只給我切了一邊臉,我現在大小臉的,你肯定忘了切另一邊了」,[流汗]收到這條信息,差點噴出剛喝下去的一口水,大寫的冤枉。
這類故事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闢謠。前面已多次科普過術後一段時間內有可能大小臉的情況,原因不再重複,也有熱心小姐姐小哥哥發過來自己的恢復歷程有提到過此類擔憂又來聽從醫生建議都安心促恢復的,在此表揚一下那些相信醫生相信科學不急不躁的寶寶們。
有且僅深八這一次:
1.一個負責任的醫生是不可犯如此低級錯誤的。
2.比如像我,手術中會用到3D骨科定位片的,是雙側的,就算我想忘記切一邊,兩個定位片沒用完也會提醒我的呀。
3.傳統手工盲切截骨,有可能兩側不對稱,如果用3D骨科定位片,術前根據CT精準定位建模,術中只要按照3D定位片來就非常方便,且減少出血量。像我這種技術宅,沒有極端意外的情況下不可能放著好好的3D定位片不用而臨時去手工盲切的。
4.有些人術前雙側骨骼不對稱,在做手術設計時我們會充分考慮,儘量去調整到術後基本對稱。如果術前同時還伴有軟組織(包含咬肌及脂肪)不對稱者,多半是從小生活習慣(單側臥睡、長期側彎、單邊咀嚼多)引起的,下頜角截骨手術只針對骨骼不對稱情況,軟組織問題可在下頜角術後恢復期進行調整如瘦臉針、吸脂、脂肪填充等。骨骼問題和軟組織不對稱是兩個不同的思路和手術,謝謝理解。
5.八卦一下,做一臺像下頜角截骨這類大型手術,不可能只有醫生我一個人在此,一般都是5、6個醫務工作者甚至更多。就算哪天我吃錯藥想忘記某一側,另外5個人也不會放過你,十好幾隻眼睛盯著呢。
以上笑談,如果術後出現暫時的腫脹淤青、大小臉、下巴麻木、咀嚼無力等,都屬正常情況。一群人跑步都有快有慢呢,更別說恢復速度呢。與其擔心醫師是否有問題,天天活在抱怨和懷疑中,不如樂觀些,想想晚上吃點啥清淡又軟和還美味的食物,換一身漂亮的衣服,清潔清潔皮膚、適當的輕量運動提高體質、出門別忘了防曬。。。。。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實在沒工夫去琢磨那些沒意義還惹自己生氣的事呢。
還經常有人發來私信問:」柴醫生,我的臉超級不對稱,我想做手術調整,但只做半邊臉讓它平衡可以麼?「,答曰:」要調整達到全臉基本對稱,僅切一側是不科學的,如果以你略小的那側臉作為基準,全臉調整改觀並不會太大,而且略小的那側臉你也不能確保它是好看的。
既然下定決心挨一刀,為何不選擇效果更好些的方案呢?調整兩側不對稱的基礎上,還能改善下頜角輪廓,一舉兩得,豈不美哉?所以臨床中我們都是截兩側,在設計上一邊截的少,一邊截的多,截線也不盡相同。所以如果遇到兩側臉不對稱的情況,傳統手工盲切就很難確保在術中沒定位的情況下精確的截到你設計的截線。3D骨科定位片的優勢又一次脫穎而出。
以上,所以你覺得下頜角截骨手術可能只截一邊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