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
炎炎夏日,熱情似火的獅子座悄然來襲。獅子座作為火象星座的其中一員,被賦予了自信、熱情、創新、極致以及敏銳。獅子座(Leo 7月23日—8月22日)黃道十二宮之第五宮。獅子座的守護星是太陽,守護神是阿波羅。而太陽代表著光明和焦點,同時太陽神阿波羅還是藝術神的化身。因此,獅子座他/她身上具有非凡的氣質。
有自信、有魅力,很熱情、敢創新;他們常常高昂著頭顱,專注投入熱愛的領域,仿佛這世間旁若無物;然而也有可愛的一面,他們是世間最慷慨的王,樂於分享榮耀與光芒。
而身為獅子座的藝術家們,大多才華橫溢,投入激情向生命揮灑熱血與勇氣,散發出萬丈光芒。那今天就跟隨風笛藝術的腳步,一起來看看那些閃閃發光的獅子座藝術家吧~
安迪·沃霍爾
獅子座的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多才多藝的他不僅製作電影,並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生活過程當作一種藝術,用類似複製的手法表現出來。天才,擁有將內心所想付諸實現的能力,他或許就是天才吧~
▲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
1948年,19歲的安迪·沃霍爾開始了藝術生涯。他早期的藝術作品充滿纖細的線條;中期的作品逐漸蛻變為不帶陰影的所謂「沒有表現」的作風;後期為了呼應時代的脈動,用通俗的題材進行創作。
▲ 安迪沃霍爾 Why Pick on Me (originally titled The Lord Gave Me My Face but I Can Pick My Own Nose), 1948. 安迪沃霍爾博物館
▲ 安迪沃霍爾 坎貝爾的湯罐,1962 單個51*41cm.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安迪沃霍爾 美元符號,1982. 安迪沃霍爾博物館
安迪·沃霍爾擅長從大眾文化中尋找創作靈感,用意卻不是歌頌大眾文化,他要讓人們通過他的作品直視大眾文化中的膚淺和矛盾;用作品來批判盲目的明星崇拜以及沉迷包裝後失去本質的物質主義的傾向。
《瑪麗蓮·夢露雙聯畫》是典型的波普藝術的代表作品,1962年8月,風靡全球的性感明星瑪麗蓮·夢露神秘自殺,讓鍾愛她的安迪·沃霍爾和粉絲們一度傷心。
忘不了她那一手壓著被風吹起的裙子,一手獻出飛吻那可愛又撩人的模樣,於是安迪·沃霍爾拿出收藏許久的劇照,創作了獨具個性的畫作來紀念瑪麗蓮·夢露不朽的美麗。
▲ Andy Warhol 《Marilyn Monroe Double Painting》系列
在這幅畫作中,沃霍爾將十幾張瑪麗蓮·夢露的形象進行重複的排列並採用了絲網印刷技術。在印製過程中刻意使套版不準確,造成色彩濃淡不均勻、模糊不清以及色彩錯位。這種對比形式的反覆排列也是表達紀念和追憶的方式。還有人認為這幅畫傳達的是即便是備受矚目的明星,內心深處依然是寂寞、孤單的,總之「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利波特」。
馬塞爾·杜尚
獅子座的馬塞爾·杜尚(Maecel Duchamp)是現代藝術史中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同時也讓許多人匪夷所思。有人稱他是當代藝術的守護神,也有人指責他的作品荒謬、怪誕;曾有人問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是什麼?他回答:「是我度過的美好的時光」。
▲ 馬塞爾·杜尚(Maecel Duchamp)來源網絡
在他看來,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藝術是現實生活中的。萊維德曾說過:「在觀念藝術中,觀念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所有的打算和決定都是預先想出的,而創作只是隨便敷衍罷了。」可以說杜尚是這句話最好的實踐者。富有創新精神,強調藝術作品中思維的重要性,極具個性,這也是獅子座的特點。
在以前,用「裸女」作為創作題材的藝術作品多是坐姿、站姿或躺著。在1912年,杜尚把作品《下樓梯的裸女》送去參展,挑戰了非傳統印象中的「裸女」形象,評委們在視覺上受到了強烈衝擊,並將此作品拒之門外。從此,杜尚走上了「反叛」的藝術道路。
▲馬賽爾杜尚《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 No.2》 1912, 147×89.2cm. 美國費城美術館
這幅畫表現的是一個「裸女」正在走下樓梯,而觀者表示既看不見什麼裸女,也看不見完整的樓梯,只能看到一些雜亂無章的線條,好似一連串光影重疊的圖像。
在這幅畫裡,既沒有體現感性意義上的美,也沒有展現形式意義上的美,但在杜尚的眼裡,它是動能因素的組合體,是動態感官的瞬間表現,是擺脫傳統感性美的第一步。隨著這幅畫引起的強烈反響,杜尚一夜成名。
1913年,26歲的杜尚在巴黎創作了更加離經叛道的作品,堪稱史無前例。他將廢棄的自行車輪前叉倒置在圓凳上,作品取名為《自行車輪》,暗示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是觀念而非技巧,這幅作品標誌著「現成品藝術」的誕生。
▲ 馬賽爾杜尚 《Bicycle Wheel》,1913 已丟失
1915年,他又創作了一件具有挑戰性的「現成品」藝術作品,從商店購買了一把雪鏟直接送去展覽。評委問其意義何在,他說並沒有意義。評委要求杜尚一要賦予其意義,他便說:「胳膊折斷之前」,因為用雪鏟時可能會鏟到胳膊!!!
▲ 馬賽爾杜尚 《In Advance of the Broken Arm》,1964第四版. 1915原作已丟失
1917年,杜尚又誕生了現代藝術史上的「傑作」《泉》,該「作品」就是男用小便器,並署名「R,Mutt」。據杜尚詮釋:「這件東西是誰動手做的不重要,關鍵在於選擇了生活中的普通東西,放在一個新地方,給它取一個新的名字和新的觀看角度,它原來的作用就消失了。」
▲ 馬賽爾杜尚 《Fountain》(泉),1917. 23.5 x 18cm 倫敦泰勒現代美術館
▲ 馬賽爾杜尚在羅伯特伯曼畫廊,1917
同年,杜尚做了另一件讓他聲名狼藉或者說是名聲大噪的事情,那就是買了一幅《蒙娜麗莎》的印刷畫,並在蒙娜麗莎的臉上畫了山羊鬍子,並且在下面寫上「L,H,O,O,Q」(法語elle a ehaud au cul的快讀諧音,暗喻畫面形象是淫蕩汙濁的)公然嘲諷達·文西的經典名作。在杜尚看來,作品中的貴婦並不具備女性的魅力,完全可以把她當成男性。同時杜尚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並非是端莊、純潔而神秘的,其實帶有性誘惑的性質。
▲馬賽爾杜尚《Marcel Duchamp Mona Lisa LHOOQ》,1917
▲ 馬賽爾杜尚與他的蒙娜麗莎,c.1956
杜尚的離經叛道是為了表達「達達主義」對傳統文化和美學形式的徹底藐視。他的創新精神,充滿傳奇色彩。
伊裡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列賓(1844—1930)師從克拉姆柯依,是俄羅斯19世紀後期批判現實主義繪畫的主要代表,同時也是「巡迴畫派」的傑出代表人物。身為獅子座的他,一生勤奮的創作,對每幅畫都精益求精,做到極致。列賓的創作題材主要圍繞人民的苦難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由他的作品把俄羅斯現實主義繪畫藝術推向高峰。
▲ 伊裡亞·葉菲莫維奇·列賓(IIya Yafimovich Repin)《自畫像》, 1887. 72.8×60.5cm 國家美術館, Moscow
為了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列賓曾兩次到伏爾加河去觀察。狹長的橫幅,展現出了俄羅斯普通勞動者的群像典型。在寬廣的伏爾加河上,陽光酷烈,沙灘荒蕪,悶熱籠罩著大地,一群拉著重載貨船的縴夫正在河岸上艱難的行走著。
▲ 伊裡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Volga Boatmen》 c.1870-73. 131.5×281cm.俄羅斯博物館,聖彼得堡
當我們凝視著這幅作品,進入它所呈現出的意境時,耳邊會不會迴響起那首壓抑低沉的《伏爾加河船夫曲》?
《查波羅什人寫信給蘇丹王》是列賓的傑出作品之一,畫面上的人物是捍衛了自己利益的烏克蘭頓河下遊的查波羅什人。同時也可以說是他集人物性格刻畫之大成,向大眾展示了19世紀俄國寫實主義繪畫最光輝的學派。這幅充滿笑聲的圖畫,被譽為「笑的交響樂」。
▲ 伊裡亞·葉菲莫維奇·列賓《Reply of the Zaporozhian Cossacks》c.1880-91,聖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
卡蒂埃·布列松
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出生於法國塞納-馬恩省,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師,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和實踐者。他一生從事攝影半個多世紀,走遍世界各個角落。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
▲ Henri Cartier-Bresson,1992,法國巴黎
他提出的攝影美學觀念:「決定性瞬間」( the decisive moment) 是指被攝事物的形式和內容在這一時刻恰到好處地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可以說是靈魂深處的定格。
▲ Henri Cartier-Bresson, Self-portrait, 1957
在拍攝的時候,我總是閉著一隻眼睛,我用這隻眼睛觀察自己的心靈,我又總是睜著一隻眼睛,我用這隻眼睛觀察整個世界。
他認為,凡事都有其決定性的瞬間。他以「決定性瞬間」的攝影風格,捕捉人生的平凡瞬間,用極短的時間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內涵,用作品使其成為永恆。《瑪麗蓮·夢露》就是如此,布列松在夢露不經意間抓拍了這張,從這一凝固的瞬間裡,人們看到了夢露的美,同時也成就了經典。
▲ Marilyn Monroe By Henri Cartier-Bresson
在布列松看來,拍照需要等待適當的時機。有時,以靜待適當的時機出現,需要等待一會再按下快門。有時感覺眼前的景物可以拍成好照片了,但實則還缺了點什麼。缺的究竟是點什麼呢?便是這「決定性瞬間」的快門。若是缺少這決定性瞬間的作品,將令人感到缺乏活力。
▲1932 Paris. Place de l'Europe. Gare Saint Lazare.2012年10月4日至5日紐約佳士得4萬美元成交
上圖是布列松抓拍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前景中跳躍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後張貼廣告中跳躍的女郎相似,一前一後,互相呼應,相應成趣。這也是獅子座天生敏銳的捕捉能力。
可可·香奈兒
法國著名奢侈品品牌香奈爾(Chanel)的創始人可可·香奈兒(Gabrielle Bonheur "Coco" Chanell,1883-1971)是獅子座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是一位獨特、大膽、敢於追求理想的女性。香奈兒以優雅時尚、簡而不凡開啟了女性服飾男裝化的風格,她對高級定製女裝的影響被《時代雜誌》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嘉布麗葉兒·波納·香奈兒(Gabrielle Bonheur Chanel;Gabrielle Bonheur "Coco" Chanell,1883.8.19-1971.1.10)
1910年,康朋街已經有知名的服裝店,在好朋友巴桑的協助下,香奈爾的第一家商店「Chanel Modes」開張了,她也幫客人做帽子。在1912年,因演員 Gabrielle Dorziat戴著在Chanel Modes定製的帽子演出《Bel Ami》,香奈兒的店自此開始聞名。
▲Chanel (Hats) 1911 Gabrielle Dorzia
其實,坊間有不少關於香奈兒的傳聞,並非都是溢美之詞。她擁有出色的審美能力及創造力,是一位的傳奇女性。在眾人還沉浸在繁複的蕾絲設計的「綁帶時期」,她已經穿著剪裁得體的套裝,開啟舒適的中性打扮。她將女性從服裝中解放出來,鼓勵女性穿上男褲,提倡極簡的設計理念。她有著很多敢於創新和挑戰的精神也不斷展現在她的服裝中。
▲ 可可香奈兒和Serge Lifar-1937-麗都海灘,威尼斯 - 照片Jean Moral
瑪麗蓮·夢露說:「我只穿香奈兒No.5睡覺!」這款經典香水,也是香奈兒和恩尼斯·鮑一起創造的。
不僅如此,她還創造了小黑裙,而奧黛麗·赫本穿上小黑裙的盡顯優雅。香奈兒成就的經典經久不衰,現在每個女人衣櫃裡都有一條小黑裙。除了小黑裙,還有菱形格紋、山茶花、威尼斯、巴洛克等等...這些時代的符號裡藏著專屬她的過往和華麗,她用創造力取悅自己的審美和內心。
香奈兒的傳奇人生不僅取決於她自身創造力,還與她對生活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她曾說:「如果你想要無可替代,就必須時刻與眾不同。」這堪稱是香奈兒為獅子座帶鹽的金句啊!
閃閃發光的是獅子座藝術家
隨時隨地用生命在發光發熱的獅子座,天生具有領導才能,憑藉個人的光和熱就可以徵服四方。獅子座是自信、熱情、敏銳、敢於創新、行動力超高的代言人,雖然他們表面傲嬌,其實內心也需要認同感,畢竟人無完人。
最後,敬能披荊斬棘的獅子座朋友們,願你在生命中能展現最真實的自己並釋放所有潛能,向生命揮灑熱血與勇氣,散發出萬丈光芒!
文:Vicky 丨 編輯:耘菲
責編:蜜絲姜
監製:大G小r迷你帆
校對:summerjing、Chris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