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9月20日是第32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主題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所以說,一口好牙不光是好看,還能讓我們「好口嘗遍人生味」。
成年人滿口牙齒在28至32顆之間,世界衛生組織提倡保護牙齒的「8020」計劃,即80歲保留20顆功能牙。但是在我國,中老年人甚至年輕人的牙齒養護現狀不容樂觀。
如果不注意保護牙齒,各種毛病就要找上門。近年來,#90後姑娘半口牙被拔掉# 、#30多歲小夥全口牙留不住#、#40歲只剩15顆牙,女子後悔大哭!#等有關掉牙的新聞屢見不鮮。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很多的慢性疾病和口腔疾病是共存的,比如攝入太多的高糖、高脂肪、高鹽、低纖維的食物,不僅和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肥胖有關,也和齲齒、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關。想一想,牙不好,還一身毛病,這哪裡還能「吃喝盡興度餘年」。
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人還是認為「牙疼不是病」,能拖則拖、能忍則忍,結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記者通過採訪調查發現,在這一現象的背後,既有公眾對口腔健康知識的不了解、不重視,也存在著部分治療項目價格高昂等因素。
安徽銅陵市渡江口腔醫院諮詢講師方淑君介紹,來醫院看牙90%的患者都是因為平時忽視口腔健康,遇上牙齦出血、輕微疼痛、牙齒出現小黑斑等「萌芽」症狀,就選擇拖延,結果造成更大的問題。方淑君表示:「現階段還是有不少人會覺得『牙疼不是病』,尤其是這種觀念在一些中老年群體會比較普遍。那個年代對於口腔這一塊的知識普及不是非常全面,也沒有起到相應重視的情況下,他們都基本上選擇的是能忍則忍,能拖則拖,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方淑君介紹,目前看牙費用昂貴的部分,主要集中在鑲牙和種植牙,收費根據材質而不同。像製作精細、材質優良的種植牙,每顆幾乎要過萬元。方淑君表示:「種植牙價格相對來說比較高,基本上種一顆可能需要花費到六千甚至是上萬元都有。」
高昂的價格是阻礙很多患者去治療牙齒的重要原因,這部分人覺得「牙疼不是病」,沒必要花這個錢。合肥市民吳先生面對牙齒問題就是這樣能忍則忍的,他說,一方面是怕疼,一方面是怕花錢。吳先生說:「有一個蟲牙,很早之前就有了,最開始沒在意,疼的時候就自己吃止疼藥。不是經常疼,就沒去醫院看。價格比較貴,所以就一直沒有去根治。」
基於經濟考慮,一些患者選擇到街邊小巷的私人診所看牙,或者像吳先生這樣,乾脆將看牙的事暫時擱置下來。與此同時,對於口腔疾病的治療還沒有納入相應的醫保報銷目錄,也導致很多人不願意自掏腰包去醫院看牙。方淑君表示:「因為口腔這塊醫保沒有辦法報銷,所以部分人群對於看牙這一塊還是保留『我先忍著,實在不行了我再去』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