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考慮怎麼練一身「金鐘罩鐵布衫」,連秘笈都準備好了。
《射鵰英雄傳》裡黃藥師的二弟子陳玄風練的就是金鐘罩鐵布衫,聽說練好了可以刀槍不入。
不過最後我還是放棄了練功。因為,後來陳玄風被郭靖破了功,竟然就是輕輕刺了下——
肚臍眼。
金鐘罩鐵布衫瞬間不香了,還是肚臍眼這個「罩門」更有意思,今天就聊聊它。
肚臍眼是個俗稱,它本名就叫「臍」,在漢語裡是指生於生物機體上凸起或凹陷的部位。
都說是生物體了,當然不止人體才有臍,「臍橙」的名字就來源於橙子底部的圓形凸起。
對離開母體的人來說,肚臍幾乎沒有任何用途。肚臍不能算器官,只是出生時留下的痕跡,人生的第一道傷疤。
嬰兒在沒出生前,還不具備呼吸和進食的能力,全要靠臍帶這條連在身體上的「管道」,從母體獲取養分。
肚臍是嬰兒時期臍帶的一段入口處。臍帶中的動靜血管在嬰兒離開母體後變成了韌帶。
等嬰兒呱呱墜地,開始大口呼吸空氣和自主進食,這根臍帶就失去了作用,護士就會把它剪斷。
很多人以為,肚臍是接生護士給臍帶打的結。其實並不是,打結只是為了在這個通道封閉前阻斷空氣,結也不需要打在肚臍位置。
還有,現在也有臍帶剪斷後不打結的,而是用夾子封口。過幾天殘存的臍帶就會脫落,嬰兒腹部連接臍帶的孔洞,則逐漸封死並長出新的皮膚,成為肚臍。
嬰兒的臍帶上沒有痛感神經,所以剪臍帶時人感覺不到痛。即便後來隨著人體發育成熟,肚臍上的痛感神經依舊不敏感。不信摸摸看,肚臍是不是沒那麼敏銳的觸感?(反手摸肚臍就算了,別把肚臍勾破了)
民間有句俗語,說肚臍是「腸子頭」,沒事別老摳它,搞不好會把腸子捅出來,聽著怪瘮人的。(已經開始疼了!)
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肚臍確實曾經連接著腸道,當然只是曾經。臍帶與嬰兒連接的器官是腸道和膀胱,但當臍帶脫落後,這個「入口」就閉合了。
隨著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發育,腸道和膀胱也啟動了「自我封閉」程序,換句話說,肚臍與腸道、膀胱從此再無瓜葛。
倒是臍帶上原先的血管還跟人體有關聯——這部分血管不再參與血液循環,變成了連接肝臟的「肝圓韌帶」,起到固定肝臟位置的作用。
而且,肚臍很容易堆積汙垢細菌,於是有些人沒事就喜歡摳肚臍。一次還只能摳出來一點點小黑球,但還挺有成就感,和摳鼻子一樣爽。
不過,肚臍的皮膚比較薄,一摳就容易摳破,引發感染。正常情況下,如果發生感染,人體的淋巴細胞就會對病菌進行攻擊和防禦。
但特別不巧的是,肚臍沒有淋巴組織,所以如果發炎了只能任病菌蹂躪,有時還會順著肝圓韌帶一路感染到肝臟,那可就「攤上大事了」——所以說,即便肚臍不連著腸子,也別沒事去摳它。
肚臍雖然生長的位置比較隱秘,但仍然不能阻擋它的千姿百態、鬼斧神工。
有些人的肚臍就是一個凹陷的黑洞,有的則好似一個突出的肉球,有些則像是打了一個結……
理論上,肚臍的標準模樣都該是個規整的肉球,不過這取決於人出生時,護士剪斷臍帶的手藝。因為刀法差異,所以有些肚臍長好後很圓整,有的則很「糾結」,但它們終生不會再生長和變化了。
按照人體生長的普遍規律,肚臍的位置通常在人體體長的1/2處,也就是「重心」的位置。
看肚臍位置的高低,也成為教練選拔運動員時的一種「土辦法」。
對於運動員來說,如果從事「跑跳系」運動,肚臍越高的人,重心越高下半身越長,步幅更大,跑跳能力更強。而對於摔跤、柔道選手來說,重心低則底盤更穩健。
至於肚臍的凹凸,則跟人的胖瘦有關。腹部脂肪越多,肚子上的肉就厚,而肚臍由於連接著肝圓韌帶,被韌帶扯著不能隨意移動,所以,它只能呆在原地越陷越深,像個黑洞。
不過,摸摸我圓圓的肚子有點竊喜:如果有人想對我的金鐘罩鐵布衫破功,恐怕得找兩分鐘!
又想練功了呢!
撰文 | 曹陽
圖片 | 部分圖片來自123rf
微信編輯 | 謝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