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09: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參與互動訂單數字常把自己嚇一跳
「雙11」越來越像個節日了。
繼近兩年的「雙11晚會」之後,今年,電商又推出了「雙11廟會」——號稱史上最複雜網絡購物優惠活動:火炬紅包、群戰隊紅包、捉貓貓紅包,再加上買贈、滿減、定金翻倍……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各大電商平臺、App滿屏飄紅,「特價搶」「秒殺購」不一而足,只差無限次循環播放劉德華那曲「我恭喜你發財」作背景音樂。再配合上當日的零點守夜刷屏搶貨、老公/男友清空購物車獻禮,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象。
我的朋友P小姐早早拉好了清單,比好了價格,裝滿了購物車整裝待發。好奇心爆棚的雙子座文藝女青年P小姐是朋友圈公認的「帶貨小達人」,每年「雙11」過後都會第一時間曬出幾十個的「待收貨」訂單截圖給大家心裡「種草」:從主打高科技賣點的負離子發梳、洗臉刷、美容儀,到主打便捷暖心牌的慢燉鍋、養生壺、榨汁檸檬杯,大到貴价無繩吸塵器、藍牙消噪耳機,小到網紅可撕指甲油、納米海綿洗碗擦……她總有買不完的新奇玩意兒。
當然,她也藉此搶了不少諸如家用標籤印表機、睡眠瘦臉面罩之類莫名其妙的東西。「拔草嘛!」P小姐說。那些平淡無奇卻據說「好用到哭」的小物,貴得肉痛卻號稱「物有所值」的大牌,買了怕閒置、不買怕Out的各種「神器」,此時不試更待何時?在P小姐心裡,「雙11」儼然已成為「拔草節」,值得用紅顏色標註在年曆上。雖說還差個正兒八經的假期,但那種盼收貨、盼嘗新的急切,讓之後一個月的每一天都像過年一樣充滿了期待和雀躍。
而對於一早就把「雙11」定義為「囤貨節」的我來說,這個「節日」過得有些百無聊賴。這些年,我也沒少在「雙11」搶貨,節後「待收貨」的訂單數字也常把自己嚇一跳。不過,我可不是「敗家」而是「居家」,趁電商活動囤日用品是精明主婦必然的選擇。洗髮水、洗衣液、衛生紙、衛生巾,這些東西買不了吃虧上當,囤上一堆,差價算下來也正經能節省些許開銷。只是成箱堆在房間裡,亂糟糟一片,讓人看了頭疼。想到1平方米幾萬元的房子用來囤放衛生紙,又實在心痛。今年「雙11」前,我拉開櫃門,發現去年囤的衛生紙還沒用完,衛生巾足夠用到明年,沒拆封的洗髮水、洗衣液,全都堆積如山,不由得涼了一顆囤貨之心。但這人人剁手的狂歡節不參與一下總是不甘心,於是也隨便刷了幾單,只是那心情頗有些類似孤身一人過年也要煮點速凍餃子吃。
倒是我爸媽,真正像小孩子盼過年一樣盼望「雙11」到來。他們對網上購物從排斥到接受,從讓我代買,到自己搞定搜索、比價、與店家溝通、下單、付款、收貨、評價,甚至退換貨等一系列手續,不過是這一兩年的事。這一兩年的網購體驗卻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滿足感。每次我回家,他們對我說的第一句話總是:「猜猜我們最近在網上買了什麼?」然後獻寶似的捧出,逐樣展示,買的東西也日益齊全。
學會網購後,「雙11」對他們來說,不再是新聞裡幾千億的成交數字,而真正成為生活中一個值得期盼的節日。去年,一向早睡早起的我爸在「雙11」當了一回「夜貓子」,把早早看好的神款釣魚竿拍了下來,還拿著四處炫耀:「網上搶的!正經便宜不少!」今年,他又一早收藏了多功能釣魚箱。雖然搞不懂那些滿減、買贈、點火炬之類繁複的活動規則,但參與「雙11」本身已成為他們參與這個時代的一種方式,「雙11」對於他們,有了值得歡慶的獨特內涵。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雙11」。從最初以購物安慰單身的「光棍節」到今天以購物全民狂歡的「剁手節」,「雙11」形式未變,意義卻已發生巨大變化,在不同人心裡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意味。無論是興高採烈歡度節日,還是意興闌珊抱怨「沒了節味」,「雙11」無疑已不再是漫漫一年中的平凡一日。無數人在這一天用集中購物這一儀式來慰藉平淡的日常生活,而這也讓「雙11」越來越像一個盛大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