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這幾天,微博上有個話題突然火了: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嗎?事情的起因,是最近播出的一部新劇《三十而已》中的全職太太顧佳,與不少觀眾傳統認知的「黃臉婆」型全職太太不同,顧佳活得非常精緻,既可以照顧好家庭,又擁有獨立的人格和開闊的眼界。人設走紅之後,也引發了不少網友的思考與討論。有博主還開了一個投票,截至7月19日下午,共有超過17萬網友參與,結果比分非常「膠著」:有約8.7萬人認為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7.8萬人認為「不算」。
算還是不算,這是個問題,難以定論。比如,認為「算」的網友表示,全職太太在家要擔任管家、保姆、幼師、心理諮詢師、理財師、廚師、清潔工、採購員等多種職業角色,根本不比職業女性輕鬆。雖然大多數全職太太是沒有收入的,但她們確確實實在產生著勞動價值。
確實如此,只要是輔導過孩子功課、學習的家長就知道光是「當幼師」「當老師秘書」這一類勞作的難度、強度有多大,更別提身兼管家、保姆、心理諮詢師、理財師、廚師、清潔工、採購員等數職了,每一項的工作量都不小,但是,似乎又都不算工作,因為全職太太並不能據此勞動領到勞務工資和薪酬。有關部門發布的新職業裡也沒有這個。承擔家庭中的無酬勞動算工作、夠獨立嗎?如果說獨立就是靠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全職太太無疑也創造了價值,而且創造了不菲的價值,這在某些數據中也有量化的證明。
不過,對於全職太太的「獨立」,有人也不乏疑問。比如,認為「不算」的網友,其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無經濟來源。畢竟,沒有收入就意味著總要依附老公,看婆家臉色,會大大降低生活的安全感。「經濟不獨立何以談人格獨立?」再加上長期與社會脫軌可能導致沒有主見、眼界受限,有人直言,全職太太根本就是個「高危職業」。
的確,這些疑問並非空穴來風。有句話說,「端人碗,服人管」,這話不那麼好聽,但放在「全職太太」這一角色上,也不無幾分道理。雖然,在很多時候,家庭的溫情與暖意於此打上了柔光、橘色,讓人看不到其背後可能的黯淡與烏黑。但是,一旦嚴重的家庭矛盾或危機發生,這樣的問題就突顯出來了。在此,不妨套用一下那個老問題:「娜拉出走之後會怎麼樣」——當全職太太遇到危機之後,她也可以選擇出走,但她出走之後會有持續生存和保持美好生活的能力和可能嗎?全職太太如果囿於家庭的「一畝三分地」「老公孩子熱炕頭」,時間一長,很有可能就喪失了獨立走向和面對職場的勇氣和能力,工作機會當然也會相應減少了。如果無力出走的話,那她或許只能選擇隱忍、附和與湊合,若如此,也就很難稱得上什麼「獨立」了。
還有人說,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全職太太在家是可以賺到錢的。也有人認為,所謂「獨立女性」,應該側重于衡量人格的獨立性,和是不是全職太太並不矛盾。在我看來,前者至少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全職太太」,她只是選擇了在家辦公這種上班形式。後者「『獨立女性』應該側重于衡量人格的獨立性」的判斷標準,我也很認同,但此一判斷標準與「全職太太」是否矛盾則因人而異了——如果你能保持人格的獨立,那當然並不矛盾,但保持人格獨立往往需要一些基本前提的保障,而經濟獨立當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如果缺失了這一條,那就得看,你其他的條件是否足夠強硬到沒它也行。如果行,那就沒問題;如果不行,人生的大廈難免傾斜甚或倒下,這樣的先例已經不少。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個人也不必複製別人的人生。職場女性與全職太太各有各的故事與喜樂,無所謂孰高孰低,只是不管你是選擇「站」哪一邊,都得從實際出發,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在現實允許的前提下,找到你內心的聲音去聽從。只有這樣,才可能有真正的獨立,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獨立價值。而同時,對外界環境也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尊重每個人的獨立價值,不管是在家裡勞動還是在家外上班,不管這種勞動目前是有酬勞的職業工作還是無償的情感照料、家務勞動,它都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寶貴財富。對於那些付出了勞動和心力的人,社會、家人都應當予以尊重和認同。這也許才是獨立的最大價值。獨立能讓人生美好,也能為社會創造價值,而不獨立的「寄生蟲」則不能。所以,獨立才是廣受推崇的人生品質與價值觀,不論男女。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