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3包的越南糙米餅、6元1包的德國捷森低脂高纖全麥黑麵包、11.9元4袋的菲律賓都樂香蕉片/菠蘿乾、29.9元的歐嘉伯瑞1L裝橄欖油……這些平日裡價格可能不太便宜的進口食品,因為臨近保質期,正以「白菜價」在線上線下售賣。
原價8元的瓶裝茶飲因為臨期,現在半價售賣
大學畢業後在自媒體工作剛滿一年的杭州95後妹子小高,就是一個「入坑」三個多月的臨期食品購買者。她還會隔三岔五地逛豆瓣小組「我愛臨期食品」,看豆友分享相關的安利或踩雷帖,有時參與一些話題討論,諸如「你會覺得買臨期食品丟人嗎?」
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中國進口食品消費白皮書》顯示,2009-2018年,我國進口食品規模以17.7%的複合增長率增長,2018年首次超過700億美元。進口食品的湧入,催生了大量臨期進口食品。有商家敏銳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主打臨期食品的折扣專門店線上線下開花。
年輕人的消費新寵?
小高經常逛的這個「我愛臨期食品」豆瓣小組,創建於今年9月17日,時間不長,卻已有超2萬用戶加入。創建者在簡介中這樣寫道:「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群裡的年輕人日常做著各種分享:「只花了13元,分享我今天買到的臨期食品」「樓下的臨期食品店簡直是我的快樂源泉」「安利或排雷我買過的臨期食品」……
「辦公室裡的同事也會互相分享購買連結。我買得最多的是各種網紅進口零食,原價貴。只要不是新鮮蔬果、麵包等,預包裝食品口感變化通常不會太大,以我吃零食的速度,也等不到它過期,太適合錢包癟癟但又想零食滿滿的人了。」小高說也踩過一次雷,「3折網購的百奇,可能距離保質期太近,潮了。」
平日裡,小高常去淘貨的一家零食店,在孩兒巷。這家開了不到一年的加盟店,有正價食品,也有臨期貨。像是一款12月底到期的餅乾,正價26元,現在9.9元特賣。
12月底到期的義大利千層酥,原價26元,現在賣9.9元。
小店的老闆娘表示,做的大多是周邊居民生意。「也會有人專門來找臨期食品,年紀大的小的都有。年輕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零食的需求也大。其實,在上海、北京等城市,這樣的連鎖加盟店現在已經挺多了」。
日期越近越便宜
在武林路昌化新村公交站附近,一家名叫柯姆滋的進口食品連鎖加盟店同樣打出了臨期零售的概念。泰國海苔、越南速溶咖啡、日本餅乾、澳大利亞燕麥片……琳琅滿目的零食連綴成了一張世界地圖。每款商品臨近保質期的情況不盡相同,短則10天半月,長的還有半年以上才到期,大多以市場價1-5折出售,原價1/3的居多,「日期越近越便宜」。臨期商品對應的價籤會標註品名、產地及到期的日子。
這幾款進口巧克力現在都作為臨期食品打折出售
老闆娘馮女士說,這家店去年11月開業,「生意還不錯。進口的臨期食品好賣,因為價格相差很大。」她指了指身後貨架上擺放著的幾款進口巧克力,「原價三四十元,現在只賣一半的價。保質期也不是特別近,都要到明年。還有這個越南糙米餅,拿貨時就只剩1個月的保質期,因為價格便宜(10元3包),賣得很好,快賣完了。」
線上的生意可能更為紅火。在電商平臺搜索關鍵詞「臨期」,能找到不少臨期食品特賣專門店,其中不乏已做到三皇冠、四皇冠的賣家;保質期到明年3月的一盒印尼軟心曲奇(8枚),4.3元,賣出了4000多單。
特賣垂直電商平臺也漸漸湧現。「好食期」將食品按照剩餘保質期長短進行分類,保質期還剩37天的丹麥曲奇打3.2折,保質期還剩103天的混合堅果打6.5折……折扣越大,說明該商品越臨近過期。小程序電商平臺「善食者聯盟」也以零售價除以保質期總天數計算商品價值,商品價格隨保質期臨近逐漸降低。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慢慢靠近這條賽道。2018年7月,「好食期」的母公司獲得阿里巴巴獨家1.1億元C輪融資;臨期食品電商平臺「甩甩賣」也於去年3月獲得3500萬元戰略投資。
為什麼臨期特賣的大多是進口食品?
「進口食品的客單價通常不高,一般走海運。海上一兩個月到了國內,清完關,差不多要3個月。如果保質期為半年,就等於還剩3個月;保質期8個月一年的,上架一兩個月沒賣完,也就馬上要臨期了。在行業裡,過一半的保質期,基本上就會開始當作臨期食品。」老羅透露,進口食品是最易臨期的商品之一。近兩年進口食品增多,客觀增加了臨期「尾單」。微博網友人稱「尾貨羅」的他,6年前開始從事臨期食品特賣,時至今日也算是這一領域做得較為成功的生意人之一。
臨期食品的貨源,通常有這麼幾個渠道,「有些是品牌方的工廠尾貨,有些在進口商手裡,還有一些是渠道商產生的。一些做得比較大的渠道商,從進口商手上拿了貨,再去商超鋪貨。連鎖超市、便利店等將部分臨近保質期的食品退還給渠道商,這樣就會產生需要清貨的臨期食品。」老羅解釋。
臨期食品可售賣 需明確告知
小高們樂此不疲地在線上線下淘著貨,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太能接受臨期食品。他們中間,有人對一些臨期食品的安全性(採購渠道等)不太放心,也有人覺得臨近保質期,口感不如新鮮商品,像是餅乾不夠酥脆、堅果巧克力走油等。
「總的來說,這些年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是越來越高的,賣家只要說清楚了,我這個東西就是臨期的,做促銷。」老羅這樣認為,「其實,早在線上線下這些折扣專門店興起前,不少人就有撿漏臨期食品的經歷。各大商超幾乎每天會有臨期食品通過打折、捆綁等方式促銷,像是麵包、牛奶等。」
延安路上某品牌旗艦店內,放著一排臨期食品
目前,「國家監管部門對於臨期食品的流通還沒有細則,這對於臨期食品處理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是否要設立臨期食品公司的準入制、是否要採取審查制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近日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曾這樣回答。
具體到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有關臨期食品的相關規定,可參照《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臨近保質期食品管理制度(試行)的通知》。通知中,「臨近保質期」定義為:距食品包裝物上標明的最後保質日期的期限;而「臨近保質期食品」是指在臨近保質期內但尚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通知還將食品臨近保質期做了界定:
1.保質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臨近保質期為45天;
2.保質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臨近保質期為30天;
3.保質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臨近保質期為20天;
4.保質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臨近保質期為10天;
5.保質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臨近保質期為2天;
6.保質期在10天以下的,臨近保質期為1天。
通知中提到,食品經營者可與供貨商自行商議臨保期,但不得低於上述期限。此外,食品經營者「應設置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或專櫃,並在醒目位置標明『臨近保質期食品銷售專區』或『臨近保質期食品銷售專櫃』字樣」「未設臨近保質期食品銷售專區或專櫃的,待售的臨近保質期食品上應有統一的『臨近保質期食品』標籤」。
記者 童蔚 文/攝
編輯 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