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正在消失的土城牆,留在了小村莊後輩人們的記憶裡

2021-01-09 騰訊網

村裡消失的土城牆

作者|趙石玉

我生長在秦東一個不足七百人的小村莊。

上世紀前半葉,社會動蕩,兵荒馬亂。秦東的農村,匪患猖獗,劫人劫財,時有發生。當地流傳的「刁蒲城,野渭南,土匪出在二華縣(華陰、華縣)」的民謠,正是那時匪患猖獗的現實反映。

為了免遭匪患滋擾,贏得一村一隅的安寧,

在秦東一帶漸興漸起。

我們的小村莊,是從一九一六年開始,自籌資金,人推肩挑,晝夜不息,歷時三年多時間,前後還死了三個人,圍起了邊長二百多米見方的土城牆。簡陋的城門就開在東城牆上,既無門腦,也無門眉。城門前架碾盤一座,城牆邊有臥石兩枚,城門內挖水井一眼,城門上打土洞一窟,城牆上備頑石數堆。既方便生活之需,又防止城門失火,劫匪翻越。

有些外地生人進村時,轉來轉去,有時竟找不到進村的城門。有的還會突發奇想:難道這裡的人們都有穿越城牆的功夫不成?

風雲激蕩的時代,好不容易圍起的城牆,也未能使小村莊安寧太平,小村莊照樣經歷風吹雨打。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或是散兵遊勇,或是土匪毛賊,都曾到村裡劫掠過。曾經有一次,村裡來了劫匪,看門人銅鑼一敲,城門緊閉,精壯勞力就上了城牆,防守應對。劫匪繞城一周,無法進城,便抱薪縱火,焚燒城門。城門內木桶汲水,城門上水桶灌頂,甚是有效。劫匪無計可施,便朝城牆上亂放幾槍,悻悻遁去。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暴發後,人們在土城牆上看見過西潼古道上倉促西行「救駕」的兵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也感受到了國共攜手抗日的新局面。

解放以後,再無匪患之虞,社會安定,城門洞開,人們再不用擔驚受怕的過日子,安詳地生活在城牆裡,辛勤勞作,繁衍生息。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老一輩人對城牆上的一磚一土,一草一木,仍然呵護有佳。後輩人卻不在乎這些,偶爾無意擾動,也會受到老一輩人的制止和責怪,使其羞羞作罷。

「文化革命」開始後,村子裡為了方便,在西城牆上再開了一個城門。城牆上動土那天,老一輩人不約而同來到現場,他們默默地站在一旁,看著钁頭刨在他們曾經夯土的城牆上,就象刨在自己的身上,刨在自己的心上。心裡既有追憶,也有留戀和不舍,既不敢說,也無可奈何。

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土城牆漸漸失去了它的防禦功能,其風吹雨淋,夯土坍塌,人們也不再在意和看重它。城牆上的夯土,你用車拉,他用擔挑,或平了土地,或墊了畜圈,不幾年功夫,幾百米的土城牆也就所剩無幾了。

我小時候與同伴們曾在城牆上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登高望遠,見過城牆內房頂的炊煙,望過城牆外南飛的大雁,在此曾度過了無憂的童年。夏天,我在門道的石板地上乘過涼,見過城門上火燒火燎的痕跡;夜晚,我在碾盤石上聽過先輩們與劫匪鬥爭的故事。

歲月蹉跎,轉眼已過百年,村裡的土城牆在農村發展變化中逐漸消失了,唯獨村東頭一段殘存的土城牆作為一戶人家的院牆依稀可見。每當我看見殘存的土城牆,似乎看到了先輩們的汗水和足跡,駐足其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想,當年先輩們夯土圍城,企盼的不是一方和諧和安寧嗎?如今春播秋收,春花秋實,日看五穀飄香,夜聽天籟之音,人們走在了新時代脫貧致的道路上。倘若先輩有知,也不會為消失的土城牆而有更多的遺憾的。

是的,夯土圍城的先輩們早已化作一捧黃土,但他們為了生存,為了一地的和諧和安寧,其萬眾一心,夯土圍城的奮鬥精神,留在了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留在了小村莊後輩人們的記憶裡。

相關焦點

  • 這是一個即將消失的村莊……
    路旁的一位大爺說,村裡要全部拆遷了,是啊,回想一下,最近幾年開始吧,村裡周邊的交通越來越好了,村裡的小土路也鋪上了水泥路,看著這些水泥一點點滲入這個村莊肌理,慢慢的,慢慢的,我有了失去它的危機感。賀堌集,一個在豐縣歡口小鎮「聞名遐邇」的村莊,今年秋後將全部拆遷完,來年的春天,再也看不到了。
  • 【柒彩華夏 拾光剪報】尋找記憶中的那些村莊——小北莊村
    同時,一個個村莊也正在消失,村莊的故事逐漸離人們遠去。東麗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每個村莊都有許多的回憶和故事,這些文化留跡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珍惜和收藏。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區政協文史委員會編寫的《正在消失的村莊》系列叢書終於面世。
  • 黔江,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黔江,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磨剪子  戧菜刀在小編的記憶中磨剪子的永遠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頭老頭那蒼老悠長的吆喝聲深深地烙印在黔江人的記憶中在小編的記憶中收頭髮的通常都是騎個自行車曠音喇叭裡循環播放著:「收頭髮,收長頭髮,收辮子咯」黔江消失的味道
  • 西安鬧市裡有一段土城牆,大家都不能拆,到底什麼來歷?
    導語:西安鬧市裡有一段土城牆,大家都不能拆,到底什麼來歷?在西安市的皇城東路,這裡有一段土城牆,矗立在鬧市之中。西安鬧市裡有一段土城牆,大家都不能拆,到底什麼來歷?說起來這段土城牆是西安的時候明秦王府東外牆,現在是屬於國家的文物,大家都不能拆,只能加以保護。
  • 那些消失的農村職業:劁豬匠、女巫和麥客|故事FM
    馬鵬波在這個小村子裡生活了將近 20 年,直到高中畢業,他才真正離開了家鄉,到外省上大學。  現在馬鵬波住在西安,做圖書出版相關的工作,也兼職寫作。雖然他現在生活在城市裡,但他寫的那些故事卻無一例外地和他的家鄉有關,或者說,是和他記憶裡的家鄉有關。
  • 在南海海底,科學家發現72座村莊,這都都是些什麼人居住的?
    而一次中國考古學家們在中國南海的海底發現了大面積的村莊,共計有72座,當時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人們紛紛猜想這些村莊是什麼人在居住。在海底發現72座村子的地方,其實就在海南的「天涯海角」那塊地方,首先是一個出海打魚的漁民發現的,後來經過考古學家考察之後發現那片海域有著更多的海底村莊,統計有著72座。為何這有如此多的村莊呢?考古學家帶著疑問在尋找答案。
  • 白天出現夜晚消失的世界上「神秘」的村莊,科學家至今仍無法解釋
    在這一天,科學家們無法解釋的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村莊,在白天出現,夜晚消失。村子位於離杜拜大約30英裡的阿爾夫人村附近,人們來到這裡探險,稱之為「鬼鎮」,它是20世紀70年代創建的一座未知城鎮,現在沒有人在這裡居住,現在能看到的只有一處未知的歷史遺蹟。
  • 小村莊土味特產籤下千萬訂單
    小村莊農產品走得俏,還得從發展五黑蛋雞養殖項目說起。 今年,在貴州省公安廳交管局20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的幫助下,翁奇村開始發展庭院經濟——五黑蛋雞養殖項目。 「五黑雞肉質鮮美,有藥用、滋補的價值,翁奇村的自然條件正好適合養殖,是我們村致富的『主力』。」駱遠剛介紹說。
  • 那記憶深處的何家嘴
    時至今日,蝸居小區的我對於老屋的記憶,並沒有因歲月流逝而模糊,反而在腦海裡日漸清晰。記憶中的村灣裡,一座座土坯老房,村中間的那兩囗水塘,下放到我們灣裡的那戶王姓知識分子家庭,我家老屋後面的竹園,那挑著貨物叫賣著:牙膏皮,舊鞋底換針線的賣貨郎……無不是我爛漫天真的童年見證。我的足跡曾踏遍灣子裡每個角落,多少次在夢中,我和小夥伴的歡聲笑語似乎仍在村莊周圍迴蕩。
  • 中國名字「最難認」村莊:光第一個字就30筆,大多數人們都不認識
    現在中國各個城市發展也都是非常快速,人們的生活也有了明顯改變,在空閒的時候,人們也都願意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工作也是非常繁忙,而且大城市一本也都得非常喧鬧,所以在有時間的時候也願意去一些農村走走,哪怕一些農村經濟發展不是特別快,但是在一些農村中也有很多習俗,也是人們值得前往的,而且大多數村子也都是非常安靜,充滿了自然氣息,每一個村子的名字也是非常有意思,也是值得人們繼續發展和繼承的。
  • 農民式的「狡黠」,讓古樸的村莊走向沒落
    當今社會發展,給村莊,給農民,都帶來了很多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不少挑戰,怎麼能在社會經濟的大盤裡分一杯羹,也是農民在面臨和選擇的問題。 很多村莊,藉機發展起來了,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也有的村莊塌陷了,沒落了,成了名副其實的老人村,空心村。
  • 為什麼農村紅白喜事管事人,在村裡沒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
    回家的那天還風平浪靜,半夜時,村裡響起了鞭炮聲。半夜突然的鞭炮響聲,在我們這一帶,一般都是事關生與死。哪家生小孩了,向祖先報喜,要放鞭炮;哪家的老人去了,要燒落氣紙,放落氣鞭炮。這次的鞭炮響聲是村裡過了老人,因為鞭炮響過後就傳來了一陣陣嘈雜的哭聲。按村裡的習俗,過了老人是大事,在家的人要上去世老人的家裡去看看。可我母親不準我去,也許她有忌諱,我是常年在外的人,怕沾上晦氣,而她卻一個人上那家人去了。
  • 小村莊3天幹了件「大事情」
    羅家村常住人口47戶,65歲左右的「壯勞力」僅有15人,就是這樣的一個小村莊,卻用了短短3天的時間,幹成了一件大事情——將位於村口處廢棄多年的水塘重新砌了起來。「這不正趕上人居環境整治,為了提升村容村貌,也為了方便村民來年用水,我們黨支部討論決定把這個水塘修整出來。」村黨支部書記李福波說。
  • 烏龍.記憶
    看著窗外飛速後移的村莊、景物,思緒裡的片段像一部因保存不全而偶有空白的老電影一樣歷歷回放,一些刻骨銘心的經歷,一些逐漸被成長模糊的東西,是漫長時間裡最深切的印記。小時候的記憶裡,父母對兒女最深切的期望就是好好讀書。我是極喜歡上學的,作為一個紅土地裡成長的孩子,儘管我的腳底、血液裡沾滿了紅土,但我卻基本沒幹過農活,因為父母希望我把所有心思都用在學習上。
  • 看日出的記憶
    因為每當清晨母親叫醒我的時候,總是睡眼朦朧,天也還沒有亮,村子裡很安靜。偶爾會聽到一兩聲狗叫聲,或者雞鳴聲,也會有村裡小路上傳來的趕集的腳步聲。每天只要母親安排我去井裡挑水,我便會在路上遇到日出。我家離井邊不遠,挑一個來回的水,便會感覺到烏黑的天空便慢慢的發白了,雖然天空還很灰白灰白的,但很快整個村莊就亮堂了起來。這時,時不時會碰到同村人起來幹活,村子慢慢地開始熱鬧起來了。
  • 「大寒小寒,殺豬過年」,記憶中的「殺年豬」,已經消失的年俗
    條件好的冬至以後就開始殺豬了,但是,小時候家庭的條件比較拮据,如果殺豬太早,等過年的時候就剩不多少了,只能眼巴巴的等著小寒大寒的時節裡。等看好了日子,就準備殺豬了。殺豬是家庭一年中的大事,得先請殺豬匠。村子裡,好的殺豬匠就那麼一兩個,這段時間裡他們最風光,全村裡的人都在排隊等待。按照約定的時間,殺豬匠就來了,殺豬是個「髒活」,穿不得乾淨的衣服。
  • 福建兩村莊結怨禁婚300年 當年私奔者終被正名
    從村裡趕到30公裡外關帝廟問祖的20多名村民代表,這才算徹底解開了「婚禁」的心結。  15天後的5月1日,在一場雙方村民共同見證的儀式下,福建南安市美林街道月亮埔村和梧山村長達300年不通婚的舊約宣告廢止。  在閩南,不少村莊仍保留著延續上百年的婚禁舊俗。
  • 湖南一小村莊暗藏「北鬥七星」,5000年前消失的古城,終重見天日
    考古專家曾在湖南一小村莊的地下,發現了依「北鬥七星」之勢建造的古城,距今已經5000餘年。 湖南省華容縣東山鎮東旭村,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村子裡的老人們經常給孩子們講述的,便是關於「七星墩」的故事
  • 建在森林裡的村莊,猶如世外桃源,安靜悠閒,感受花谷閒農的愜意
    說到天台山,可能很多人會想到無數的天台山,據統計,我國天台山同名的一共有25個,而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浙江台州的天台山,這裡隱藏著一個森林裡的村莊,猶如世外桃源,安靜悠閒,住進花谷閒農,感受愜意的生活。來到天台山的村莊,路邊是喬木、紅葉石楠;山邊有松樹、柏樹;農戶庭院裡還種著各類果樹,這樣的場景,不是只有在森林公園裡才看得到,在赤城山麓梁妃塔下的赤城街道塔後村就是這樣一個「建在森林裡的村莊」,村民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綠色福利」,別提多高興了。
  • 豐都:青龍黃嶺村三向發力 強力推進村莊建設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4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鄧軍傑)天藍水清、綠樹環繞、瓜果飄香……近年來,重慶豐都青龍鄉黃嶺村在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積極與鄉村振興相銜接,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以現代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為總抓手,結合村莊實際及當前重點工作、焦點問題,「三向」發力,強力推進村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