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觀展指南丨不僅有年畫與生肖藝術,更有學術文物「大餐」

2021-01-10 澎湃新聞
今天是除夕,明天便將迎來己亥新春佳節,各地美術館博物館都在用不同形式的展覽活動來慶賀新春的到來,「和春天有個約會」,或呈現與「豬」有關的展覽,或準備年味濃濃的年畫展,或準備學術型、高質量的展覽來為假日添彩增福。「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也祝讀者朋友新春快樂,和美吉祥!

本期觀展指南中,澎湃新聞還整理了全國主要博物館春節假日的開放時間,以供讀者在春節假日裡合理安排自己的博物館之旅。

上海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下半場)

展期:2019年1月23日—2019年3月10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春節無休,正常開放

展覽匯集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5個海內外重要收藏機構的董其昌相關藏品,共計154件(組)。通過「董其昌和他的時代」「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超越」和「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和作品辨偽」三個部分,系統梳理並重新詮釋董其昌的藝術成就。

自2019年1月23日起,上海博物館「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已進入下半場,宋徽宗《雪江歸棹圖卷》、米友仁《瀟湘圖卷》、董其昌《仿趙孟頫秋山圖軸》等31件(套)書畫精品先後換上並陳列,其中包括19件(套)董其昌的書畫作品。1月30日,換上了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的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與明代《顧繡東山圖卷》。

值得一提的是,地處松江醉白池的董其昌書畫博物館也有數十件上博所收藏的董其昌書畫對外展出,並對大量臺北故宮的董其昌書畫複製品。

豬豐卣滿迎新春

展期:2019年1月30日-2月24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一樓大廳

數十年前文物工作者從冶煉廠徵集到一件殘缺的商代晚期青銅豬形卣,近年經過精心修復,成為一件完整的青銅器。豬卣由兩個相背的豬首合為豐滿的器身,器蓋在發現時就已經缺失,據口部非直立而與器身為同一弧度推測,器蓋與器身扣合後當為渾然一體。雙耳向上豎起,鼻子向下略捲起,還有兩個鼻孔,嘴部狹長兩邊角上咧。腹下設有四個蹄足,蹄端各朝前方。頸部兩側置如意頭形橋鈕,提梁亦缺失。腹部滿飾精麗的雲紋,並由婉轉流暢的羽狀紋勾勒,卣身兩側的紋飾基本對稱,在腹部下端的紋飾連接處裝飾有蟬紋。

石鼓墨影:明清以來《石鼓文》善拓及名家臨作展

展期:2019年2月1日—2月15日

地點:上海圖書館

春節無休,正常開放

共展出明清石鼓文拓片二十餘件(套),分為「黃帛本」、「鑾車鼓石花未連本」、「氐鮮五字本」、「乾嘉以來拓本」、「國子監監拓本」、「重刻石鼓拓本」七個板塊。其中以「項源藏本」、「王楠藏本」、「戚叔玉藏本」的「黃帛本」最為重要。這類明代中期的《石鼓文》拓本極為罕見,已知傳本僅有5件。

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藏品展

展期:2019年1月12日—4月30日

地點:上海寶龍美術館四號展廳

2月3日(周日)—2月7日 (周四)閉館,2月8日(周五) 正常對外開館

精選了60幅來自東京富士美術館的西方藝術經典藏品,分為六個部分,以時間為敘事主線,流派為發展形態展現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現代藝術、後現代主義……勾勒出一幅16至20世紀西方藝術500年的歷史畫卷。

劉海粟美術館海派繪畫年度研究展(第一回1843-1927):春江明月共潮生

展期:2019年1月7日—3月17日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春節無休,正常開放

主要展出1843至1927年期間的作品,以上海開埠為開端,以吳昌碩的藝術生涯為主要時間軸線,呈現海派繪畫早期海納百川的盛況。

海上丰采:豐子愷藝術特展

展期:2019年1月18日—2月20日

地點:海派藝術館(閔行區新鎮路)

作為上海海派藝術館落成開館首展,展覽通過展示豐子愷家屬的私人典藏,紀念這位「眼睛向下,作品向上」的海派藝術大家。本次展覽是1981年豐子愷作品在上海展出後、時隔38年的再度回歸。

豬圓日潤:2019生肖藝術展

展期:2019年1月16日—2月14日

地點:上海朱屺瞻藝術館(歐陽路)

2月4日—2月8日正常開放(周一閉館)

傳統文化民間民俗藝術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眾創造並享受的文化,是民眾智慧的結晶。本次展覽由歐陽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虹口區文化局主辦,朱屺瞻藝術館承辦,通過結合生肖「豬」的民族傳統文化,呈現了一次關於豬及喜迎新春藝術活動,其中包括不少海上名家的畫豬之作。

尺素風雅 | 海上名家迎新書畫冊頁展

展期:2019年1月19日—2月20日

地點:朵雲藝術館(南京西路朵雲軒)

不同於傳統的冊頁展,本次朵雲冊頁展,引入了「自助拼盤」的概念,將冊頁以單頁的形式展陳,或裝框,或陳列,或組合。豐富的題材加上多樣組合的方式,讓人們在了解傳統冊頁的同時又對冊頁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和體驗。


2月4日—2月8日閉館,2月9日起正常開放

迎春納福:敬華名家集萃展

展期:2019年1月12日—2月15日

地點:敬華藝術空間(靜安區銅仁路92號 一樓)

2月4日—2月8日閉館,2月9日起正常開放

「福」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春節貼「福」字,是中國人由來已久的風俗,是中國年必不可缺的要素,也濃縮著人們最深的祝福。新春佳節即將到來,敬華藝術空間舉辦此次展覽,將名家作品聚集在一起,把最暖心的祝福呈現給觀眾。展覽既有近現代名家任伯年、溥儒、陸儼少等人的作品,也有海派當代名家陳佩秋、汪觀清、王守中、鄭伯萍、湯兆基等人的精品力作。

北京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

展期:2019年1月7日—4月7日

地點:故宮午門雁翅樓展廳

2月4日閉館,2月5日至10日開館

此次展覽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親睦族、勤政親賢、遊藝行樂、歡天喜地」六大主題,全面展現清代宮廷過年習俗。此次展覽分為文物展覽和實景體驗兩部分。文物展覽位於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展廳,共展出文物885件(套),在展廳以外的部分則複製部分文物,還原宮廷慶賀新年的氛圍。實景體驗部分包括整個紫禁城開放區域,都成為春節文化的展場,在宮殿門口懸掛著寓意吉祥的春聯、門神,在廊廡下裝飾著華美的宮燈,在乾清宮的丹陛上下樹立起高大的天燈、萬壽燈。


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美術

展期:2019年1月12日—3月3日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本次展覽由「一個主展+三個專題研究」組成,除了主展「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代美術(1911-1949)」之外,呈現專題「他鄉之鄉:中國留法藝術學會」「他山之石: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代雕塑」以及「飲水思源:留法藝術家的法國老師們」。展覽重點展出從40餘家公私機構及個人借展來的50餘位留法藝術家200餘件作品。包括吳法鼎、王靜遠、王如玖、顏文樑、江小鶼/江新、潘玉良、李超士、徐悲鴻、劉海粟、曾一櫓、王子云等,更有多件只在傳說中的藝術珍品首次「現身」。

文明互鑑:版畫語境中的世界圖像

展期:2019年1月26日—2月19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2月4日閉館,春節期間正常開放

展覽展出來自中國美術館和黑龍江省美術館的館藏版畫作品約200件。以「文明互鑑」為主題,分「多元圖景」「盧浮拾珍」「復興經典」「英倫視域」「浮世物語」五個部分,透析版畫作品中所關切的人文主義和文化主題,借鑑不同文明經驗共創美好世界。

家和年豐:豬年生肖文化展

展期:2019年1月29日—3月17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

2月4日閉館,2月5日 12:00-17:00,其他時間正常開放

展覽以「生生不息」「風調雨順」「歲歲今朝」三個單元的結構,選取了60組(件)館藏文物,它們是不同時代經濟基礎、觀念形態、情感表達的載體,通過文物、圖片、文字說明、場景互動、多媒體播放等多種方式,向觀眾展示中國歷史中多維度的豬文化,和它帶給人們最質樸的新年展望。

虎鎣展

展期:2019年1月29日— 3月1 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2展廳

2月4日閉館,春節期間正常開放

研究顯示,青銅「虎鎣」為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 - 前771年)禮器,曾為清宮舊藏,專供皇帝鑑賞。「鎣」是「盉(hé)」的一種異稱,和其他青銅器一樣,在商周時期一般都是用於祭祀的禮器。它在西周晚期主要是用於祭祀、宴饗等典儀中「沃盥禮」的實用水器。近觀此鎣,但見臥虎闊口齊牙,口下鬍鬚呈雙鉤狀,尾部呈盤旋狀;鋬上的龍首為插屏式角,上卷唇,頭頂飾虎紋,身軀呈直條狀。造型精美,通體閃現著作者的匠心和智慧。

滿城漢墓大展(2018年12月28日-2019年3月28日)

時值滿城漢墓發掘50周年,149套722件文物,從河北博物院來到國家博物館,其中劉勝的金縷玉衣,更是河北博物院首次借展。

西安

豐碑——顏真卿名碑拓本特展

展期:2019年2月8日—3月8日

地點:西安市大雁塔慈恩鎮叄和美術館

「豐碑——顏真卿名碑拓本特展」上,日本東京顏真卿大展沒有的兩種顏真卿名碑拓本也將展出。顏真卿(709~784年),是唐代名臣。安史之亂時,身為平原太守的顏真卿在北方率先起兵對抗叛軍。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其楷書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世稱「顏體」。宋代書壇領袖蘇軾曾慨嘆:「顏魯公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其書豐壯淳厚,含蓄又充滿力量,這正是幾千年來,儒家最推崇的精神境界。換言之,顏真卿書法的美學底蘊深契儒家思想,幾乎無人匹敵。

江蘇

丹青澄懷:陶心華藏畫展

展期:2019年1月25日—7月21日

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三展廳

展覽藏品以明清兩代為主,得流派紛呈、名家薈萃之兼,從四王到四僧,從倪元璐到陳洪綬,從惲壽平到揚州八怪。既梳理了明清兩代書畫發展脈絡,又突顯了陶心華先生個人審美與鑑定能力。其中一些藏品為首次面世,如明人倪元璐楷書《家書卷》、石濤早年作品《人馬圖》等。

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

展期:2018年12月15日—2019年3月17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2月4日(除夕),將提前一小時閉館;春節期間正常開放

蘇州潘氏是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收藏世家。晚清潘祖蔭(1830-1890)在京城府邸設有攀古樓、滂喜齋,分別保存青銅器和古籍善本。展覽展出清代蘇州潘氏一族的珍貴舊藏88件,涵蓋青銅器、陶器、書畫、古籍、碑帖、文房用具等,呈現以攀古樓、寶山樓舊藏為主的潘氏家族收藏概貌,從潘氏個案分析與展示進而窺探蘇州收藏家的日常生活與精神面貌。

百年守素:北京畫院院藏陳半丁書畫展

展期:2019年1月25日-3月31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此次從陳半丁生前任職的北京畫院,借展其早年、中年、晚年畫作精品,分「嗜書畫入骨」、「鐵肩擔道義」、「百年甘守素」三部分展示,從中可窺其一生書畫藝術創作之軌跡,同時感受陳半丁的筆情墨趣、用意立法、氣味神韻。

說「年」品「畫」:己亥年春節「南桃北柳」 古版年畫展

展期:2019年1月15日—2月24日

地點:蘇州美術館

春節無休,正常開放

展覽呈現了清康乾時期至近現代蘇州桃花塢年畫和天津楊柳青年畫共計71件展品,展覽以「過年」為脈絡,從小年(臘月廿三、廿四)掛「神軸」開始,至正月十五元宵節掛「天官賜福像」「三官神像」結束,展示了過年期間六個時間段內對應主題的年畫,普及年畫使用知識。

浙江

海派三人行:任伯年、蒲華、吳昌碩書畫精品展

展期:2018年12月20日—2019年3月17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

2月4日(除夕)閉館維護,春節正常開放

展出浙博館藏任伯年、蒲華和吳昌碩三家書畫作品,以及嘉興博物館藏蒲華部分作品。展覽將回顧任伯年、蒲華、吳昌碩所走過的藝術歷程。

沉默的情感:布魯諾·瓦爾波特作品展

展期:2018年11月29日—2019年2月27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

2月4日(除夕):9:00-12:00;2月5日(初一):13:00-17:00;其餘時間均正常開放。

布魯諾·瓦爾波特(Bruno Walpoth)被稱為本世紀偉大的木雕藝術家。展覽展出他的25件木雕新作,以及在個展中鮮有展出的繪畫、銅雕和紙雕作品,結合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實錄影像,全方位展現他的藝術造詣。

己亥迎春:浙江美術館館藏作品展

展期: 2019年1月15 日— 3月3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 11、12 號廳、藏品陳列廳

此次展覽共展出與「春天」主題相關的國畫、油畫、版畫、水彩作品 100 餘件,其中不乏虛谷、蒲華等清末「海派四傑」的國畫作品,以及吳冠中、朱德群、張漾兮、張懷江等老一輩著名畫家的藝術佳作。這些館藏精品以不同的繪畫形式展現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福滿人間的美好景象,也以藝術的形式鼓舞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國現代設計巨匠:陳之佛特展

展期:2018年12月28日—2019年3月28日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

展覽集情景還原、研究文獻、圖片資料,展出了浙江美術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陳修範、李有光、胡迪軍、孫仲山等收藏的260餘件陳之佛先生的圖案與繪畫藝術作品,有染織圖案、裝飾畫、書籍、雜誌設計、信札、教案、工筆繪畫,還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珍藏的陳之佛先生在國立藝專任職期間的相關檔案資料等諸類。

天津

其命維新:傅抱石的藝術世界

展期:2019年1月1日—3月31日

地點:天津博物館

除夕(2月4日)9:00-12:00正常開放,12:00閉館。春節期間正常開放。

展覽依託南京博物院豐富的傅抱石繪畫及文獻收藏,以天津博物館藏品為補充,共展出140餘件套的傅抱石先生繪畫、手稿、篆刻作品及著述。

御苑藏珍——頤和園精品文物展

展期:2019年1月25日—3月24日

地點:天津博物館(四樓臨展廳)

展覽從頤和園中遴選105件(套)中外藝術精品,包括清光緒「儲秀宮制」款朱彩淡描九龍瓷盤、清光緒池蓮紅瑪瑙水洗、法國十九世紀燈塔式風雨寒暑表、清透雕螭龍紋紫檀有束腰六方凳等珍貴文物,以期讓觀眾了解百年前的宮廷文化以及西方物質文明對宮廷生活的影響。

山東

福滿乾坤:館藏年畫賀歲展

展期:2019年2月6日—3月7日

地點:山東博物館二樓11號展廳

2月4日至5日閉館,2月6日至10日開館

每逢過年,一張張色彩鮮豔、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年畫裝飾著千家萬戶的庭院、居室,營造出熱鬧、喜慶的氛圍,傳達著農民淳厚質樸的審美情趣,也寄寓著百姓祈福求祥的新年願望。十二生肖中的豬是憨厚可愛的代表,象徵著生活中有福有財。適逢農曆己亥豬年,山東博物館精心挑選一百餘件年畫、畫版,分為金豬送福、天佑之福、生活之福、願望之福4個單元進行展示。在春節文化空間中,年畫用圖像集中展示了普通百姓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遼寧

傳移模寫:中國古代經典繪畫摹本展

展期:2018年12月28日—2019年3月

地點:遼寧博物館一層1號臨時展廳

2月4日閉館,春節期間正常開放

此次展覽共展出35件手卷作品,其中包括4件宋明真跡、31件近現代畫家所臨摹的歷代經典繪畫作品。展廳中不僅可以一睹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宋代《九歌圖》、宋代《神駿圖》、明代《仿清明上河圖》4件真跡的風採,而且可以領略于非闇、馮忠蓮、晏少翔、金桂琴等近現代名家臨摹古畫的魅力。

山西

萬裡茶道

展期:2019年1月29日—4月7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

2月4日至5日閉館,2月6日至10日開館

展覽分為「晉啟茶緣」「萬裡飄香」「文化之路」3個部分。來自萬裡茶道(中國段)沿線山西、湖北、福建、江西、湖南、河南、河北、內蒙古8省(區)20餘家文物收藏機構的279件文物精品集中亮相,展出了茶葉生產工具、中西式茶罐茶具、茶葉照片等與萬裡茶道及茶葉相關的文物,再現萬裡茶道的繁榮風貌。

蓮花與世相——山西博物院藏明清水陸畫藝術

展期:2019年1月18日—4月18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四層書畫廳

水陸畫不僅是宗教美術的集大成者,也是了解和研究古代社會風俗、生產生活、世態百相的窗口。其中,「寶寧寺水陸畫」是現存明清水陸畫中的珍品,真實地再現了明代的風俗世態,堪稱美術史研究的寶庫。

陝西

從遠古走來的漁獵文明:黑龍江魚皮、獸皮、樺樹皮歷史文化展

展期:2019年1月29日—3月底

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第六展廳

展覽分為「三江船歌漁鄉天錦」、「林海尋蹤蘊美興安」、「悠悠白樺千載神韻」和「民族瑰寶薪火相傳」四個部分,展示了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100餘件組珍貴的「三皮」文物,對「三皮」文化做了全面詳實的解讀和詮釋。

河北

筆墨文心五百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書畫展

展期:2019年1月18日-3月24日

地點:河北博物院

正月初一(2月5日)至初六(2月10日)河北博物院正常開放。 除夕(2月4日)、初七(2月11日)閉館。

展覽分為「文人畫」和「名家書」兩部分,展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113件(套),包括繪畫51件,書法50件,文房12件(套)。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徐揚的《乾隆南巡圖》第六卷《駐蹕姑蘇》作為重磅展品,採用靜態文物與數字動畫相結合的方式與觀眾見面。

深圳

吉金鑄史——青銅器裡的古代中國

展期:2019年1月18日— 3月31日

地點:深圳博物館 第一專題展廳

2月3日閉館,2月4日提前至16:00閉館,2月5日至10日開館

青銅器,古時稱金或吉金,是重要的文物研究門類之一。儘管在不同歷史時期,學者對其研究的側重點不同,綜觀來說,不外乎五個關鍵字:形、花、銘、工、皮。以單字稱名研究分類,頗有以往古器物學的意味。若以科學考古學視角來看,則分別對應造型藝術、裝飾紋樣、銘文書法、冶鑄工藝、腐蝕機理五大研究角度。 展覽以此五門為綱,力圖向觀眾宏觀展示這一專題門類的探索視角和科研成就。

日本

顏真卿 - 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展期:2019年1月16日—2月24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2019年的開年大展,以中國書法史上的傑作《祭侄文稿》為首要展品,呈現顏真卿之為人與書法藝術的精髓,介紹唐代書法對後世及日本產生的深遠影響。

除了《祭侄文稿》,消失了近百年的北宋李公麟所畫《五馬圖》也現身展廳。令人驚喜的是,《五馬圖》不僅人物有著色,而且第二、三匹馬也有著色。

奇想的系譜:江戶繪畫的魔幻世界

展期:2019年2月9日—4月7日

地點:東京都美術館

該展覽通過展示巖佐又兵衛、狩野山雪、伊藤若衝、曾我蕭白、長澤蘆雪、歌川國芳、白隱慧鶴和鈴木其一八位畫家的作品。希望對近年「若衝潮」、「江戶繪畫潮」、「日本美術潮」有所了解的朋友能夠滿意此次展出的內容;也希望從未了解過這方面的朋友能夠通過此次展覽找到傾心的作品;並且希望「奇想的系譜」能為大家展示江戶繪畫充滿想像力的神秘新魅力。

俄羅斯

寶藏:冬宮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分館館藏藝術大師珍品特展

展期:2019年2月2日—8月25日

地點:冬宮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分館

2019年恰逢冬宮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分館創立十周年的特殊的日子,展覽從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的全部珍貴館藏中特借一部分傳世佳作於阿姆斯特丹進行展出,其中就有一些藝術史上響噹噹的大師的作品,包括貝爾尼尼、達文西、法布雷、馬蒂斯、倫勃朗以及維拉茲開斯。此外,還展出公元前兩萬三千年前的史前早期文化中的藝術隗寶以及古埃及、古希臘以及羅馬的藝術創作,還有遠在西伯利亞、中東地區與東亞地區各個文明所遺留下的珍寶古物。

巴黎

安·維羅尼卡·詹森斯沉浸藝術展

展期:2019年1月23日—4月29日

地點:橘園美術館

展出比利時視覺藝術家安·維羅尼卡·詹森斯(Ann Veronika Janssens)的作品,通過裝置、投影、雕塑等媒介,在展廳中打造沉浸式體驗環境,探索人的感官與現實世界的關係。


延伸閱讀

2019春節假期:國內主要博物館開放時間一覽

上海

上海博物館

春節無休,正常開放

中華藝術宮

春節無休,正常開放

上海當代藝術館

2月4日至7日閉館

2月8日至10日開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春節無休,正常開放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春節無休,正常開放

上海外灘美術館

2月4日至8日閉館

2月9日至10日開館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2月4日至6日閉館

2月7日至10日開館

2月11日(周一)開館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2月4日閉館

2月5日、6日延長至20:00閉館

2月7日至10日開館

上海科技館

2月2日至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

2月2日至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上海震旦博物館

春節閉館

北京

故宮博物院

2月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首都博物館

2月4日閉館

2月5日 12:00-17:00

2月6日至10日正常開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2月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國家典籍博物館

2月4日至6日提前至16:00閉館

2月7日至10日正常開館

中國美術館

2月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2月4日、5日閉館

2月6日至10日開館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

2月4日、5日閉館

2月6日至10日開館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春節閉館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2月4日至7日閉館

2月8日至10日開館

中國臺灣

臺北故宮博物院

2月4日提前至16:00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國內其他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

2月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浙江美術館

2月4日 9:00-12:00

2月5日 13:00-17:00

2月6日至10日正常開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2月4日提前至15:00閉館

2月5日、6日提前至16:00閉館

2月7日至10日正常開館

良渚博物院

2月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推遲至9:30開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南京博物院

2月4日至5日閉館

2月6日至10日開館

江蘇省美術館

2月4日至6日閉館

2月7日至10日開館

蘇州博物館

2月4日提前至16:00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蘇州美術館

春節無休,正常開放

廣東省博物館

2月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深圳博物館

2月3日閉館

2月4日提前至16:00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四川博物院

2月4日 9:00 - 13:00

2月5日 13:00 - 20:00

2月6日至10日開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2月4日 9:00 - 13:00

2月5日推遲至10:00開館

2月6日至10日開館

天津博物館

2月4日提前至12:00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湖北省博物館

2月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湖南省博物館

2月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山西博物院

2月4日至5日閉館

2月6日至10日開館

山東博物館

2月4日至5日閉館

2月6日至10日開館

河南省博物院

2月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安徽博物院

2月4日閉館

2月5日 10:00-16:00

2月6日至10日開館

吉林省博物院

2月4日閉館

2月5日、6日 10:00-15:00

2月7日至10日開館

遼寧省博物館

2月4日閉館

2月5日至10日開館

瀋陽故宮博物院

2月4日 9:00 - 12:00

2月5日 12:00 - 16:30

2月6日至10日開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在線觀展」河北博物院《庚子新春鼠年生肖文物圖片聯展》
    老鼠因偷吃糧食、傳播疾病,素來為人厭惡並屢遭打擊,但人類也對鼠的靈巧機敏與頑強的生命力表示嘉許,將其視為富裕、智慧、多子多福的象徵,甚至將其奉為鼠神、子神、倉神,亦因此鼠的藝術形象經常出現在各種藝術作品中,如生肖鼠、鼠偷瓜、鼠吃荔枝或葡萄、小老鼠上燈檯燈、老鼠娶親等。1928年,世界首部有音效卡通電影《汽船威利》(Steamboat Willie)上映,全世界都記住了那隻穿靴戴帽的米老鼠。
  • 一周觀展指南|顏真卿大展倒計時,維米爾展移至大阪
    己亥春節剛過,各地推出的年度大展仍在進行中,不過,有的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其中,上海博物館的「董其昌大展」、海派藝術館等「豐子愷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上海雙年展等即將進入30天倒計時。新的展覽同時也漸次呈現,其中包括,上海歷史博物館開啟的「鄔達克與近代上海建築」、浦東老宅的「翰青雅集」展等。在海外,東京的「顏真卿」展也即將進入尾聲,將於2月24日落幕。
  • 國慶觀展指南 | 月明望白石,「日出」觀莫奈
    節日之際,不妨攜親友走進展館,相伴藝術,過一個充實的假期。蒙克上海大展已開啟,53幅版畫與油畫組成「吶喊與迴響」,這與此前開幕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上博「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等構成了滬上展覽的亮點。在北京,則有紫禁城600年大展、蘇東坡大展等。
  • 春節期間瀋陽故宮推出十二生肖文物展
    央廣網瀋陽2月15日消息(記者徐志強)由瀋陽故宮博物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吉犬賀歲——十二生肖文物展」春節期間將在瀋陽故宮師善齋開展。展覽將持續到3月12日。本次共展出瀋陽故宮博物院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珍藏的與生肖相關的陶瓷器、金屬器、玉器、木雕、繪畫等精品文物27件套,年代跨越宋、遼、清、近現代,其中一些文物系首次與觀眾見面。其內容以十二生肖文物為載體,解讀文物生肖背後的寓意,以及生肖與人類的故事。展覽中,4隻可愛的瓷狗格外引人注目。
  • 廣州鎮海樓2015春節活動:十二生肖文物展
    廣州文博人別出心裁推出的首個以十二生肖為主題的文物展今天起在鎮海樓開展,這個「文物上的十二生肖」大展,以文化十二生肖動物為載體,解讀文物背後的寓意及生肖與人類的故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公開亮相。展覽持續到5月10日。  呆萌的褐斑豬、調皮的小美猴……展示一個十二生肖動物和諧共處的大世界。本報記者昨天獨家探營,在越秀山鎮海樓見到這批聚齊十二生肖的陶瓷器、青銅器、玉器等特色文物。
  • 展望2021|文物特展「牛轉乾坤」,故宮呈現歷代人物
    牛年即將到來,展望新的一年,國內主要博物館一些大展計劃也陸續公布。澎湃新聞獲悉,2021年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原定於2020年推出的「往昔世相」特展,呈現故宮收藏的歷代人物畫,國內數十家文博機構還將共同策劃「牛轉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聯展」,並在春節期間展出。上海博物館等主要文物展館的新特展詳細計劃也將於近期公布。
  • 一周觀展指南|巴黎展「賈科梅蒂與裸體」,東京觀三國與考古
    在此次展中,畫家邵仄炯並非簡單地臨摹與變體,而是在解讀古人作品風格語境的基礎上,輔以自己的理解。其中絹本作品《疊山》得源於中國繪畫史上的經典巨作;《寬山》系列以山脈的局部來實踐、強調範寬山水畫中紀念碑式的雕塑感。現場展出徐旭峰作品二十餘組件,作品涉及面豐富,不僅選取了來自中國各類佛造像的法式、古希臘神話故事的元素,更有市井中芸芸眾生的真實與溫度。
  • 從「吳門四家展」到「畫屏」——關於蘇博近十年學術型書畫展
    相比以往以編年或門類為單元的傳統模式,如此多元化的敘事結構不僅符合敘事邏輯,也更注重觀眾認知層面的體驗與互動。20世紀乃至當前的一些書畫展覽中,策展人員多以文物的藝術價值為展品的選取標準,書畫展多為「精品展」,在展覽敘事與針對觀眾需求上較為薄弱。而國內書畫展的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觀眾並沒有專業的書畫知識儲備,這部分觀眾對書畫展覽其實並不太感興趣,相比以專業學術語言解釋的風格、技法、流派等內容,他們其實更想了解也更能理解書畫展品背後的故事。
  • 一周觀展指南|「瑞犬」與書畫迎春,安格爾「來到了」天津
    戊戌將至,各家博物館除了開啟生肖展外,民族服飾、手工藝展也陸續開啟。同時,杭州的「喜上 『梅』梢迎春展」除了能賞梅外,還展現了自明至近現代400餘年間花鳥畫名家的作品;而天津美術館的「巨匠之路:法國安格爾博物館藏品展」、大連的「陝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成都的「龐貝出土文物特展」和貴州的「古埃及人的生命觀」都各有特點,值得期待。
  • 「大英百物展」謝幕,38萬多人次觀展,最長排隊時長6小時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這一展覽觀展人數達38.4萬人次,最長排隊時長達6小時,創下了上博參觀人數之最。在昨晚展覽的最後100分鐘,上海博物館同時開設觀展夜場,並邀請熱心觀眾和期間為展覽辛勤付出的展覽工作人員共度「博物館奇妙夜」,一同回顧2017年夏天,這場述說人類文明的文化盛宴和展覽的精彩瞬間。
  • 揚州最全新春「節目單」出爐,總有一款你最愛的!
    瘦西湖藝術中心美術館展出書畫名家團書畫作品迎春展和奇石展,給廣大市民遊客的新春出遊提供一種全新的遊園、品畫、賞石、探梅的綜合體驗。「視覺盛宴」,不僅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也可在此尋找記憶深處的年味。
  • 濟南動物園春節遊園大餐:多種「名雞」將集中亮相
    春節期間,濟南動物園將舉辦以「金雞納福  燕舞新春」為主題生肖文化節活動。
  • 太原美術館舉辦生肖漫畫展迎己亥豬年
    太原美術館舉辦生肖漫畫展迎己亥豬年 2019-01-30 16:22楊佩佩 攝   中新網太原1月30日電 (胡健 楊佩佩)農曆己亥豬年來臨之際,山西太原美術館正在舉辦「金豬呈祥—豬年畫豬漫畫展」,這是繼戊戌狗年後,開展的第二屆生肖漫畫展。  豬是一種祥和的動物,性格溫順,渾身是寶。自古就有金豬納福,金豬呈祥的美好寓意,同時還是財富積累的象徵。
  • 《年畫重回春節》小遊戲邀您一起過大年!
    年畫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始於古代的「門神畫」,蘊含著「表吉祥、誌喜慶」的寓意,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值此新春佳節,為助力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的「年畫重回春節」系列活動,活動承辦方中國手藝網與騰訊公司微信事業群市場部聯合策劃推出「年畫重回春節」微信小遊戲,通過趣味的年畫拼圖玩法,讓玩家可以享受一場包含祥瑞吉慶色彩的文創視覺盛宴,了解全國不同地域的年畫背後的文化內涵和寓意。
  • 2019故宮春節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主題
    基於文獻和實物的留存情況,故宮博物院雖然選擇了清朝作為宮廷春節文化的展覽時段,但其內容仍是漢文化大框架下的歷代相繼的禮俗。  在古代,帝王是國家的象徵,因此皇帝過年更兼具家與國的雙重意義。而清代宮廷過年更融入了滿族的特色。在本次展覽中,觀眾既可以看到平時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和物品,又會有新奇的發現。
  • 與名人導師、學術偶像零距離!十月,浙師烹製的這頓「學術大餐」,不...
    十月,秋高氣爽的浙師有滿空飄逸的桂花香、滿地金黃的落葉更有濃鬱的學術氛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襄學術盛宴:學校體育與健康中國建設、漢語國際傳播研究、中國方言研究……各路學術大咖送來的講座大餐:說經濟、談政治、聊法律……還有浙師人們取得的學術成果:研究成果入選國家智庫、藝術基金項目豐碩成果落地都讓十月的浙師收穫滿滿
  • 那同樣是春節符號的窗花、年畫呢?
    央視網消息:吟誦春節的詩詞與窗花、年畫、春聯、鞭炮、年糕一樣,是地地道道的春節符號。「1號線上」原創系列動畫《六月說過年》按日子分別說「送灶神」「做面祭」「除夕夜」「拜大年」「轉丈人」「祭財神」時,既講了一些六月對年俗文化的理解和對生命價值的感悟,還給出了眾多的春節符號,上次說了春聯,今天就集中說說窗花、年畫。
  • 2021年第一份博物館觀展指南來了!
    中國航海博物館推出了《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推出《東織西造 錦繡生活 ——中西絲織文物展》;自然博物館推出《指尖博物館MuseuM「珍稀+珍惜」特展》;淞滬抗戰紀念館推出《小人書中的烽火歲月——迎建黨百年抗戰連環畫展》。
  • 300餘幅鼠年生肖文物圖片亮相河北 系統介紹中國鼠文化
    李曉偉 攝  (新春走基層)300餘幅鼠年生肖文物圖片亮相河北 系統介紹中國鼠文化  中新網石家莊1月21日電 (李曉偉 池玉潔)春節將至,「瑞鼠吐寶——庚子新春鼠年生肖文物圖片聯展」21日在河北博物院開展。該展覽甄選數百件以鼠以及其他生肖為主題的文物、藝術品和標本,使用300餘幅圖片,向公眾系統地介紹了中國的鼠文化。
  • 「隆回民藝濃如酒,灘頭年畫豔如花」——隆回灘頭年畫的前世今生
    羅少文隆回灘頭年畫色彩豔麗、潤澤,造型古拙、飽滿,獨特的工藝,使年畫具有浮雕一般的藝術質感。作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由於其獨特的工藝和文化藝術價值,成為英、德、美、荷、日等多國大型博物館的珍藏。